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赵生捷:奋进求索勇攀高峰 殚精竭虑科教济世
——记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赵生捷

作者:吴应清    发布时间:2021-03-15

导读:  翻开赵生捷的成绩单,到处都是令人炫目的辉煌。他先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同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的研究所和大学担任科学家、特聘教授等职位,在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大数据等学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尖端研究成果,持有5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   
 
学海探索,铸就辉煌
  赵生捷有着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的求学与科研工作经历。1983年,他以山西省汾阳市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汾阳中学考入全国双一流重点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从此走上了求学和科研创新之路。
  赵生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期间,正值严济慈、管惟炎担任校长,那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谓是中国科研的“国家队”,全国近半数省份的高考状元都选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科研师资力量雄厚。他在那里刻苦攻读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经过5年的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在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从事地空通信和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为了追赶世界科技前沿,赵生捷去了世界一流的工科大学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留学,攻读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在隆重的博士毕业典礼上,他从美国前国防部长、时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校长的罗伯特·盖茨手中接过了博士学位证书。之后,他先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同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的研究所和大学担任科学家、特聘教授等职位,在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大数据等学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尖端研究成果,持有5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
  翻开赵生捷的成绩单,到处都是令人炫目的辉煌。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明最优无线视频并行传输新理论和系统框架
  无线网络的无处不在使得无线视频传输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多媒体传输具有高传输可靠性和严格的端到端延迟特点,而无线链路通常易于出错,且带宽是有限和时变的,所以需要创新性的系统架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赵生捷是无线视频传输领域的顶级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美国读博士期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把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传输速率,以及信道功率分配等多种因素统一考虑的新思路,形成了一个组合优化新方法,并给出了统一的系统解决方案。在这个技术框架下,他发明了基于无线网络的高速多通道视频并行传输技术,这种视频并行传输技术代表了革命性的新一代视频传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高速无线网络视频传输的工业标准。与传统的传输模式相比,这种方法的性能优势主要得益于创新性地提出了误差控制和功率分配相结合的传输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多媒体传输结构并实现了最佳的视频传输系统,该系统具有低功耗、高带宽容量和低计算复杂度等特点。他在最优功率分配、最优传输分配和渐进视频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能够充分利用无线网络的最优资源来实现高性能视频通信。
  他提出的高速多通道视频并行传输体系架构已经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总引用率达300多次,并被无线视频传输工业标准所采纳。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大规模应用到3G和4G网络,也将是5G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应用。
  
  提出网络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信息愈加重要的今天,数据检测及分析研究作为数据挖掘的重要分支,旨在对海量数据进行检测分析并整理出相关信息。该领域已成为重要的大数据研究点和应用点,在信用卡欺诈、入侵检测和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大数据研究领域,赵生捷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聚类的大数据检测及分析方法,用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出的创新方法成功解决了现有数据分析方法存在的难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分析结果准确度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该方法可用于任何场景下数据检测及分析,比现有的经典方法更有效,更准确。该方法的鲁棒性也可以为应用者针对大规模数据提供更稳定的分析结果,更适合于实际应用。该方法较传统方法在表现上的优越性,使其更加适用于当今海量大规模数据的分析检测。该方法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大数据领域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与发展。该方法适用于车辆全球定位系统轨迹检测及Hadoop体系等多领域的研究,极具扩展性和可移植性。这个创新性方法获得了国际信息电子领域A类会议IEEE INFOCOM 2016大数据科学、技术与应用workshop最佳论文奖。
  
  为我国4G无线通信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技术支撑
  赵生捷主持了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项目TD-LTE-Advanced系统试验设备研发项目。他率团队攻克了我国4G网络的许多重大问题,解决了多天线增强、载波聚合、多用户MIMO预编码和波束赋形、IPV6、宽带功放、高速数据接口和传输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用户平面延迟改善等新的性能,提出了先进的接收机信号检测和译码算法。整个项目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效益超过千亿元。该项目所提出的关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的4G网络,为中国5G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赤子丹心,归国报效
  还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赵生捷曾经接触过3个中国去北美的人才招聘团和科技园区推介会。一次是由中国科学院几十个所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美国东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园做讲座;一次是由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代表团在美国华盛顿做的介绍中关村园区和吸引创业人才的推介会;还有一次是西安高科技园区在美国中部芝加哥的推介会。2006年年底,他还回国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由欧美同学会组织的“新海归新机遇”的大会。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对他的回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008年年底,国家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央企、国家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各类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的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这一举措,为赵生捷回国提供了绝佳的机遇。2008年年底,他选择回国工作。
  赵生捷认为,国家积极吸引人才回国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国家层面上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基础性和发展性研究,强调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无疑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无比巨大的作用。他先后两次参加了北京中央党校的人才主题培训班。“祖国需要你们,祖国欢迎你们,祖国寄希望于你们!”党和国家对海归学子给予了崇高的荣誉和大力的支持,赵生捷以此为巨大动力,信心百倍地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创新之中,不断前行,勇攀科学高峰。回到祖国工作后,赵生捷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为祖国富强发展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他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喜。他真切地看到自己为祖国创新创业的梦想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2013年,赵生捷全职加盟同济大学,受聘为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2017年,他受聘为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进入同济大学工作以来,赵生捷开始了他的科研创新新征程,不断开花结果,创造出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把同济大学信息领域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7年来,他和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在IEEE汇刊、CCF-A/B类会议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团队获批了包括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团队科研立项经费总计4000余万元。2014年,赵生捷入选了“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5年,他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2018年12月,他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20年,他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面对所获得的成绩和荣誉,赵生捷表示,不能故步自封满足于现状,会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热心反哺,服务社会
  作为高校教授,赵生捷的思路和视野并没有被限制在象牙塔内,而是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利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智库作用,为地方园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搭桥,并提供建议支持。
  作为国家特聘专家,他积极为全国信息领域国家特聘专家服务,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或协办高层次人才高峰论坛和研讨会。2017年9月,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与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嘉定区联合举办“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参会的70多名国家特聘专家与当地企业进行了项目和人才交流。2018年年底,在陕西渭南举办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年会主题为“互联赋能·数字丝绸之路”。参会的90多名国家特聘专家开展了视觉感知与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集成电路和大数据应用等多个平行论坛,并和当地企业进行了技术交流和对接,积极探索“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产业发展新模式。2019年年底,在陕西西安举办了“信息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邀请数百位国家特聘专家齐聚西安,为西安的科技、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助力推进智能信息科技产业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及高新技术优质项目。
  自2020年年初开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和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横琴共同筹办和建设“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大横琴智库”和“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大横琴数字中国研究中心”。此两机构均由赵生捷担任副主任,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估中心、澳门大学横琴研究院等单位作为支持单位参与共建,将协助珠海大横琴科技搭建省市级高端科研平台。
  
招贤纳士,共创未来
  科学的突破,来自个人的智慧与能力,但更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互助,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科研队伍是所向披靡的。想要有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就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赵生捷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自担任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以来,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便是他的工作重点之一。“海纳百川”是赵生捷提出的团队建设理念,在引进人才时会充分考虑到其实际科研能力和团队互补性,而非简单的人力增长。
  对于引进的人才,赵生捷尊重其创造力,一方面给予充足的自由空间让其能够发挥个体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团队中进行锻炼,力争达到“1+1远大于2”的效果。2013年以来,他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大引才力度,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兼聘)、海内外各类人才10多名;聘请平安集团执委、首席科学家、技术研究院院长肖京等国内外知名学者9人担任兼职教授。高水平人才的汇聚有效提升了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已经打造出了一个梯队合理、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在5G通信、智慧城市建模与仿真、智能驾驶与车联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成果。
  除了要把人引进来之外,还要用好、服务好人才,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因此,赵生捷积极为团队成员搭建平台、开拓渠道,协助青年教师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实验室与企业、高等院校、学术论坛之间。
  近年来,团队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促进产学研合作,并在多个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有影响力的论文。通过广泛和深入的项目合作,团队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成了各种先进的实验系统及强大的系统仿真平台,并且拥有了完善的测试仪器和设备。雄厚的人才实力和优良的科研环境为团队未来的创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生捷为他所钟爱的研究事业不断探索,他的中国梦正在伴着他的辛勤和忙碌一步一步实现。正如他所说:“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是我将在这条圆梦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专家简介
  赵生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学院院士,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自然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持有美国一流工科大学得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博士学位,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硕士学位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4月加盟同济大学。
  赵生捷在智慧物联、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等领域有20多年的研究经验。“十二五”期间主持了国家重大专项1项,“十三五”期间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研发了智慧建筑服务平台、智慧小区自主泊车系统等,获得IEEE INFOCOM BDSTA 2016最佳论文奖、2017年第十届发明创业人物奖、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团队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IEEE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200多篇,其中IEEE期刊论文80多篇,含8篇ESI高被引论文,所有论文引用高达8000多次。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