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熊锡山:我与肾脏病学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14-12-02

本刊记者  王 军

    

   “选择肾脏病学专业,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的导师。”熊锡山这样向记者解释自己成为一名肾内科大夫的原因。
   这位出生在浙江西部山区的“80后”,在仅34岁的年纪里,已经是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的科室负责人了。熊锡山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但却培养了三名优秀的子女。熊锡山的哥哥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留京工作,妹妹则留在家乡工作。在故乡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诸家村,提起熊锡山,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熊锡山自小学习成绩优秀,但命运似乎会故意跟他开玩笑,大学的开始和结尾,他都遇上了“大事件”。1998年高考时恰逢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恶劣的环境里,他克服困难认真备考,最终考入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大学毕业,又是“非典”肆虐之时。
   幸运的是,他的升学并未受到影响。本科毕业后,熊锡山被免试保送到第二军医大学肾脏病学专业,于2003年8月入伍,并且师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梅长林教授,从此与肾脏病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沿着导师的道路向前

   于熊锡山而言,导师梅长林不仅是自己的老师,更是人生路上的榜样。
   至今他还清楚地记着梅长林第一次与他谈心时说的话。“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临床与科研并重——这两方面是导师对我的要求,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熊锡山的眼里,导师梅长林严于律己、治学严谨,做任何事都力求尽善尽美,用他的话形容就是——“以身作则、励精图治”。梅长林领导下的长征医院肾内科团队,成立后发展迅速,以救治各种肾炎、尿毒症、多囊肾病为特色,现已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肾脏病学专科之一。
   在梅长林的指导下,硕博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熊锡山成长迅速,在临床实践和科研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第一次值班的熊锡山,就成功救治了一例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这几乎成为当时同学们口中的“传奇”事件,同时也带给他本人从业最初强烈的职业荣誉感。
   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是熊锡山研究生阶段最常去、也是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也和很多实验动物中心的老师同学结成了朋友。“大鼠眼眶内眦静脉丛采血技术”是熊锡山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上摸索形成的独门功夫,他能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50例大鼠标本的采血任务,这样的数量,其他实验人员基本上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由于其采血所致的创伤小,从未出现因采血所致的实验大鼠意外死亡。
   熊锡山过硬的采血技术出名之后,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个兄弟科室的研究生做大鼠实验,都会来找他帮忙,他总是乐呵呵地有求必应。采访时熊锡山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完全记不清楚给多少只大鼠采集过血液标本了”,“通过与这些其他科室研究生们的交流,自己的科研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获益颇多”。
   勤奋背后的动力,同样也有导师梅长林的激励。每月一次的“课题进展汇报会”,梅长林总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帮助学生们分析实验数据,注重细节,查漏补缺,让学生们少走弯路,多出成绩。熊锡山不止一次地发现,尽管已经是夜里十二点,肾脏病研究所大楼五层主任办公室里头还亮着灯,显然梅长林依然在工作。
   “我出于仰慕,也想尝试着走走导师曾经走过的路。”
   这样的辛勤付出,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在研究生阶段,熊锡山就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完成了长征医院肾内科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两个“863”合作项目: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和治疗多囊肾病的实验研究以及PPARγ激动剂的研发及治疗多囊肾病实验研究。并且以第一作者发表五篇SCI收录论著, 获得专利两项。
   进入肾内科的专业领域后,熊锡山愈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现在肾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尿毒症病人也是越来越多。各种尿毒症的并发症仍然难以根治,尿毒症病人的生活质量仍旧不佳。”更让熊锡山揪心的是,一些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血管通路构建困难,而一旦失去了血管通路这个“生命线”,等待患者的只有死亡了。这些临床实践中的难题,正是梅长林、熊锡山以及许许多多肾脏病学者们努力的方向。

越长越臭越好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熊锡山刚好拿到了博士毕业证。伴着奥运的“热气”,他正式从学校走上了工作岗位,从上海来到北京,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307医院)工作,直到今天。
   307医院是一家以血液病、恶性肿瘤、化学中毒等疾病诊治为特色的医院,近五年来,新的院党委班子锐意革新,医院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现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的综合三甲医院。2009年5月26日,肾内科正式作为独立学科,这让熊锡山兴奋异常。抓住机遇勤奋努力的他,成长迅速:2011年6月调整为专业技术九级;2011年9月晋升为文职五级;2013年7月成为肾内科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主持科室各方面工作。
   如此迅速的成长,其背后的原因,或许可以从熊锡山讲述的关于动静脉内瘘术的心得体会中窥见一斑。
   一般来讲,内科医生并不需要去手术室做手术的,但是肾内科医生比较特殊,需要做“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该手术目的是为了给尿毒症患者构建血管通路。现在的熊锡山对于这个手术早已驾轻就熟,但是在初执手术刀的时候,也颇有几分紧张,也因此做了不少功课。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被熊锡山本人描述为又臭又长的笔记正是手术室新人的制胜法宝。“跟着专家上台做手术结束后,一定要抓紧把术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整个手术过程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记得越细越好。比如说,去手术室前,检查一下病历带了没、知情同意书签好了吗、病人大小便排了没有;到了手术室,要管护士要止血带、记号笔,做Allen实验,体表的动静脉走向要描好;麻药是怎么配的、肝素钠怎么配的,都要知道。铺巾的操作步骤如何,丝线、血管线的大小型号,刀片的大小什么的都要熟记。不然的话,手术中就可能会有意外发生。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忽视,都可能给局麻患者带了不必要的紧张感,影响手术进程。
   除了用文字记,熊锡山还特别重视画图。“图真的很重要,复习的时候用得着,尤其是小单位和年轻大夫,常常数周才有一个造瘘上手术台的机会。时间一久可能就会忘了,造成心里没底。”
   画不出来的怎么办?
   “能画图的就画图,不能画的就用文字,越长越臭越好!”,“细节决定成败!”
   没有手术的时候熊锡山喜欢上网找些视频看,“即便是再不清楚的视频、再简化的视频对你也有一定的作用,没事儿看看、比较比较,心里很有底。”除此之外,没事儿他也会练习打个结,或者擦拭一下手术器械——“毕竟是个操作活儿,会有感觉的”。
   面对手术台,熊锡山的终极追求是——将所有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牢牢把握。
   作为全军中青年肾脏病学家,熊锡山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带动科室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在两位高级职称军人干部先后调离肾内科、一位初级职称军人干部转业的人事大变动背景下,熊锡山带领同事们克服不利条件,努力工作,在门诊人次、住院收治例数、血液净化绩效、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等指标上,稳中有升。有人统计过熊锡山本人的接诊数量:住院患者每年大概在600例,门诊患者每周大概是200例。
   临床以外,熊锡山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收录论著6篇,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著10余篇,综述1篇,获得专利2项。先后负责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种新型羧酸类衍生物治疗肾细胞癌的实验研究,以及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机制与干预治疗新策略的实验研究。
   繁忙的医院工作之外,熊锡山还积极参加各项义诊活动,定期走进社区,向广大居民介绍肾脏病防治知识。

参与解决多起公共卫生事件


   工作6年以来,最让熊锡山印象深刻的,是两起大型公共卫生事件——2010年“4.23”怀柔可乐定中毒事件和2011年1月的黄骅急性汞中毒事件。
   可乐定亦称可乐宁,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中枢部位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及其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毒性,人体有可能接触或误服而导致可乐定中毒。
   2010年4月23日中午11时30分到13时30分,200多名游客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长园村的北京水岸山吧餐厅就餐,自11时45分开始陆续有约80名游客出现口干、嗜睡、头晕、乏力、胃肠不适等症状,随即被送至怀柔区第一医院治疗。该院随即请了北京多家医院专家进行了会诊,初步确定为“化学中毒”,但却无法确定具体毒物。
   当地卫生部门将患者所食用的所有剩余菜品取样检验,送至307医院检验,当晚毒检室率先明确诊断为可乐定中毒。根据食谱调查结果,将可疑就餐食物锁定为与原材料茄子和淀粉有关的菜:地三鲜、茄子贴饼锅、烧茄子。后经菜品的毒检显示,烹饪这些菜的淀粉中可乐定含量显著超标。
   确定中毒后,当天晚上10时30分,307医院知名化学中毒专家王汉斌教授被派往怀柔区第一医院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熊锡山也一同前往。1个半小时的急行军之后,王汉斌和熊锡山抵达怀柔区第一医院,经简短会诊确定病情较重的14名患者转往307医院肾内科救治。14名患者先后于次日凌晨3时左右转至307医院肾内科,立即给予血液灌流和综合内科对症治疗。凌晨8点左右,14名患者病情好转并趋于平稳。4月24日下午3点,另外20名急性口服可乐定中毒患者从怀柔区第一医院转至解放军307医院肾内科,其中有10名患者接受血液灌流治疗。
   到25日晚上10点,转至307医院的34名患者病情全部缓解,口干、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消失,停用心电监护、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处理,恢复正常饮食,大部分患者已能下床活动。
   这是熊锡山亲自参与的第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真正体验了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他还专程把该事件的经过以及救治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王汉斌教授共同发表了“北京怀柔‘4.23’急性可乐定中毒事件临床救治体会”一文。
   2011年黄骅市白庄某制钉厂发生汞中毒事件,有38名工人出现汞超标。事件的起因是工厂引进了一套新的生产设备,但是这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汞蒸气,导致很多工人出现了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肌肉酸痛等。熊锡山回忆,先后共有近200例患者来到307医院肾内科治疗。
   “但是这个事件没有得到媒体关注,很多患者治愈后就回去了。”身为救治骨干的熊锡山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汞中毒进行了更加深刻的研究。他也曾跟随当时的科主任王汉斌一道,专程前往黄骅市产区进行汞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汞中毒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化妆品中含量超标,受到了媒体的很多关注。但在此之前,化妆品的汞含量超标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多汞中毒患者未能被正确诊断。熊锡山就接诊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
   “是浙江宁波的一个女性患者,症状是焦虑、烦躁、失眠,全身肌肉疼痛、下肢水肿,辗转多地治疗未果,很多医院都作为‘精神病’给予治疗,后在我科确诊为汞中毒相关性肾病、神经损伤。”熊锡山回忆说,当时这名女患者拎过来一个很大的装化妆品的包,“里头的化妆品真叫一个琳琅满目”。经检测,其中很多都是汞含量超标。这名患者在307医院治疗后痊愈出院。
   为了防微杜渐,让更多的人免于受害,熊锡山事后还专门写了一个小文章,专门介绍化妆品相关性汞中毒的危害性。
   除了爱美的女性之外,因职业需求长期接触化妆品的演员也会遇到汞中毒的情况。在电视剧《重案六组》中扮演警察局长的演员张潮,也曾因汞中毒相关性肾损伤,慕名来到307医院找到熊锡山就诊。
   “他接触汞主要是由于拍戏化妆可能遭遇不良产品。”在肾内科住院治疗两周后,张潮的水肿大为改善,很快恢复上班拍戏去了。

脚踏实地谋划未来

   307医院肾内科由门诊、病房、两个血液净化中心组成。其中病房现编制床位30张,每周一至周日均为全天门诊。1980年成立的血液透析中心,搬入新大楼面积近2000平方米,宽敞明亮、温馨舒适,并且拥有世界先进的德国费森尤斯和威高日机装DBB-27C系列血液透析机共80余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2台,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机2台,开展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开展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成为京西南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年血液透析超过2万人次。收治病人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部分病人来自境外。
   谈起这些,熊锡山神采飞扬,更让他骄傲的是他带领下的肾内科团队——年轻、上进、团结。据了解,肾内科的医疗人才技术梯队共有医生12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8名;护士37名,共有3名护士长、3个护理单元。
   临床、科研、管理,一身多责的熊锡山每周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当当——三天半的时间出门诊,一天的时间查房,还要定时召开科室临床质量分析会,参加医院的周会。还要抽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指导学生的临床等等。“超人”般的日程表,熊锡山已经遵守了多年。
正如导师梅长林给他造成的影响一样,在要求别人之前,熊锡山总是要求自己走在前面——“我的管理原则和理念就是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要怎么做,首先自己先做好。其次是充分的科室民主,大家一起商量着干事。”
   说起自己目前考虑的主要问题,熊锡山也是马上给出了答案。“307医院属于部队医院,编制名额少,很多医护人员属于合同制员工,大家需要科室奖金来维持日常生活。而肾内科属于‘不挣钱’学科,奖金少,栓心留人有难度。”除了自己的部下之外,他也记挂着那些看不起病的患者。“肾病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因病致穷,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特别希望医院职能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从医多年,见过各种病患的熊锡山依然做不到对于病痛“熟视无睹”。一次出门诊,他看诊了一位来自山东的病患,“他们家祖祖辈辈都忍受着遗传性多囊肾病的折磨,但是目前这个病全世界都没有合适的治疗药物。”患者听说熊锡山博士阶段曾经专门研究多囊肾病,一直拉着他的手不放,说可以在他身上做实验,就算做实验失败了他也无悔。“他说只要有药治就行,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也行,但确实没办法。”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每一件都会给熊锡山留下很深的触动。医患关系颇为紧张的时候,他也总是提醒自己,一定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为他们多考虑一点、再多考虑一点。
   熟悉这种无力感的熊锡山,谈起未来的计划和安排,并没有说出一些壮志满怀的“大词儿”。
   “未来的目标和计划没有太具体的,总之踏踏实实搞好临床,以临床带动科研,一步一步地实现科室的发展壮大吧。”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