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玛斯教授 发布时间:2014-12-12
本刊记者 王继红
贝达药业成立于2003年,是由丁列明博士为首的海归博士团队创办。10多年来,董事长丁列明博士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一举打破了同类进口药在中国的垄断。在中国创新药研制领域中,贝达人的使命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把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疾病治疗中,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使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
贝达药业成立——在中国做了一件在美国做不到的事
近20年,我国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肿瘤相关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家以创新药研发和制造为己任的创新型制药公司,贝达药业埋头苦干,潜心研发适合中国患者的肿瘤特效药。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十年艰难,终于成功研制出小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盐酸埃克替尼。作为靶向治疗领域的新锐,该药上市三年来已让近4万名肺癌患者受益,不仅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同类进口靶向药物,价格也远低于他们。凯美纳已越来越得到生物医药领域专家的推崇,成为中国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第一选择。
凯美纳的横空出世,让更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贝达。是什么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能进行这样的中国创造?
让我们追溯一下公司领导人丁列明博士带领贝达的成长之路。丁列明博士,浙江嵊州人,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科大学),1992年6月赴美国阿肯色大学深造,199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一名肿瘤病理执业医师。2002年8月,怀揣“做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的梦想,丁列明博士和他的创业伙伴王印祥博士,毅然回国,在浙江杭州创办了贝达药业,开始了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的研发之路。在美国奋斗十年,丁列明博士已站稳脚跟,事业有成,生活无忧,可谓实现了当年出国时的“美国梦”。那他为何又会选择中途回国,白手起家创新创业,从此踏上一段未知的征程呢?
提及创业初衷,丁列明博士说得很真切。第一,作为一名中国学子,难忘祖国培育多年,始终怀有“中国情结”,总想有机会回国实现人生价值;第二,中国改革开放引领经济快速发展,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提供了很多机会;第三,中国有市场需求,如包括靶向抗癌药在内的创新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价格又贵,且因人种的差异,不完全适用中国病人。加上国内肿瘤发病人数日益增加,中国急需自己的创新药,市场需求巨大;第四,国家对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已经从项目研发、产业化、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扶持政策。因此,当时机到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也正是上述原因,促使他们能在中国把实验室的成果,成功地转化为市场产品。“我们在中国做了一件在美国做不到的事,是中国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每当谈到现在的创新成果,丁列明博士就感慨万分。
十年炼“真经”——凯美纳成功打破进口药垄断局面
从临床前的细胞和动物试验,到分期的临床研究,10年来,丁列明带领团队,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决心,行走在孤独寂寞的创新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2010年5月完成最后Ⅲ期临床研究,并获得令人激动的研究结果。
在这个随机、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共有400例晚期复发或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国产凯美纳和进口药物易瑞沙的药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凯美纳的中位无疾病进展为4.6个月,比易瑞沙组的3.4个月高出了3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凯美纳为5.1个月,也长于易瑞沙的3.6个月,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凯美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5%,明显低于易瑞沙组70.4%;两者皮疹发生率分别为40%和49.2%,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8.5%和27.6%。均具有统计学优势。这表明,凯美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明显优于进口同类药。2011年6月,凯美纳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于7月正式上市销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上市启动会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总师桑国卫院士高度评价这一创新成果,认为凯美纳代表了中国医药从仿制向创新的转折,是“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的标志性成果。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更形象地把凯美纳比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对这样的评价,丁列明博士坦言道,“我们自然非常激动,也深受鼓舞,觉得以前所有艰难困苦都是值得的。”
这一评价也同样得到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上市后,6000多例使用凯美纳的晚期肺癌病人统计信息表明,疾病控制率达80%,治疗有效率达30%,副作用明显低于同类进口药,真正做到了靶向抗癌,即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伤害,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凯美纳的成功研发,打破了小分子靶向药物领域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的垄断,标志着我国药物创新有了质的突破。
2012年,凯美纳被列入美国权威机构发布的《新药研发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在上一年度上市的新药仅33个,凯美纳正是其中之一,这是该报告有史以来录入的唯一来自中国的新药。2013年8月,世界顶级杂志《柳叶刀-肿瘤篇》全文刊发凯美纳Ⅲ期临床研究成果。这是该杂志第一次发表中国创制的新药的临床研究论文。在编者按中,克罗拉多大学教授RossCamidge评价“埃克替尼开创了中国抗癌药研发的新纪元”(Icotinib:kick-starting the Chinese anticancer drug industry),称它是中国抗癌新药研发的一个“完美案例”,这几乎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化学药在国际上得到的最高评价。
今年10月25日,凯美纳上市三周年学术峰会在杭州举行,近600位来自国内一线的医院院长和医生齐聚一堂,孙燕院士、于金明院士、管忠震教授等国内肿瘤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也纷纷到会。他们认为,过去十年,肺癌治疗进入“基因组年代”,寻找并针对变异基因来治疗肺癌,即“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猛。凯美纳则是唯一跻身该领域的中国新药。
医药领域的风险投资——创新战略需国家推动
新药的研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在国外有一个说法就是“双十”,即十年的时间和十亿美元的投入。如今,新药的研发过程可能会费时更长、耗资更大,实为高风险项目。
“贝达这10年,一路都有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伴随。”新药研制过程中,除了公司创新团队的艰苦努力、协同作战,让丁列明博士最难忘的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鼓励帮助。研发初期,公司缺少新药研发资金,国家及时给予凯美纳资金支持,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等等项目资助。新药审批环节,因多种原因造成审批过程漫长而复杂。但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凯美纳的审批得到有关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得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评审。在公司所在地浙江,政府还大胆创新,通过谈判和招标,率先在全国将凯美纳纳入浙江省医保目录,病人只需承担20%至30%,最多购买5个月,合计自费1万多元,就可终身服用凯美纳,这对新药的市场应用和推广,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得到国内专家和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纷纷呼吁浙江的医保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让创新成果真正能惠及民生。
“当然,我们的创新时代刚刚开始,国家很多相关政策还不完善,从新药审批、市场准入到进医保目录,乃至企业税负等政策体系,都需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加有效的引导和扶持我国医药创新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丁列明博士说道。
矢志创新之路——打造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
如今,贝达药业已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一面旗帜。一方面,旗帜意味着创新无止境。目前,公司在研新药项目有20多个,其中1.1类国家新药6项,都是针对发病率高、对健康影响大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申请专利106项,授权17项;制定技术标准4项,其中盐酸埃克替尼原料药和片剂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2013年底,继凯美纳之后的又一1.1类新药BPI-9016,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临床申请。另一方面,旗帜的作用更在于引领和集聚人才,攀登和占领新的高地。当前,贝达旗帜下集聚了一支优秀的创新团队,他们带领贝达人不断地进行创新。而更多的优秀人才正在逐步向贝达药业集聚。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博士在发给丁列明博士的短信中说道:“我目前在美国一家医药公司工作。我愿意和贝达进一步探讨中远期产品开发……”
丁列明博士表示,贝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一面旗帜,这和优秀的创新团队密不可分。目前,贝达拥有国家级专家5位,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和国际化的新药开发理念,更有新药研发实战经验。一个企业拥有数位入选国家的人才,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这就是丁列明的魅力,也是贝达的实力。
除了具备顶尖的创新人才团队,贝达在战略上也注重和国际知名生物制药企业开展跨国合作,这对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意义深远。2013年5月10日,公司与全球生物制药巨头——美国安进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贝达安进制药有限公司,并于9月正式挂牌,落户浙江省海创园,共同推进安进公司抗癌药物Vectibix(帕妥木单抗)在中国的市场化。前不久,贝达又与美国Xcovery公司合作开发一个新项目——X396,是针对肺癌的新一代ALK抑制剂,希望尽早让其惠及美国、中国以及全世界的患者。
据悉,贝达药业因其出色的表现,已由中金公司保荐申报在创业板上市。今年6月27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贝达药业IPO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凯美纳2012年销售额达到3.6亿,2013年销售额达到4.75亿,连续刷新了中国创新药物的销售记录。
展望未来,丁列明博士说,贝达的目标是“打造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当然,这中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贝达正集中力量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