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玛斯教授 发布时间:2015-01-13
——记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
本刊记者 王继红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一个海归创业企业,依托“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与先导化合物筛选创新平台”,建立了我国首个以此为基础的“药物种子库”,填补了原创化合物筛选的空白,为中国药企找到了一条由产业链“底层”迈向“高端”的快速通道。
李进,就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他在英国和瑞典学习工作了27年,期间曾在全球制药业巨头阿斯利康公司工作10余年,2012年回国创业。在国外名校学习的经验,在国际大公司工作的经历,造就了李进与众不同的管理理念。“我每两周会在公司里随机选六七个员工共进午餐,分享、交流工作经验,而一些创新的‘火花’就会这其中产生,一些工作中的问题也会在交流中得到解决。”
创业在成都
1985年,李进大学毕业后去了英国求学,20年来一直在生物医药行业潜心钻研。在这期间,李进跑了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家,目睹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看到很多海归创业成功。“同时,我在生物医药行业学习工作了20多年,在创新药的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国内的生物医药工业又恰好缺乏这方面的创新技术和理念。既能实现个人发展和理想,又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在这双重考虑之下,我决定回国创业。”李进表示。
李进说,其实北京、上海、苏州都是发展生物医药较好的城市,可是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分析,他将目标定位在了成都。“作为一个初创型企业,最需要的是稳定的人才队伍和政府的支持。”成都高校云集、人才众多,加上有华西等著名医院和一些大型药企,同时政府对发展生物医药行业非常支持,这众多因素给了他回成都创业的巨大信心。“再加上我本来就曾在成都读大学,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让我更有亲切感。”
于是,2012年3月,李进在成都高新区成立了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主导了“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与先导化合物筛选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研发。“我们的项目从技术上来说是非常领先的,而且很专业,不容易理解。但成都高新区在听了我们的项目汇报以后,就非常坚定地支持我们的项目。”李进对成都高新区给予的支持表示非常感谢。
除此之外,成都先导还得到了“伯乐”的资金支持。“给我们投资的两个民营企业都不是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他们看到了生物医药发展的前景,而我们后期的发展也证明了他们的胆略和前瞻性。”李进表示。
李进在回国之前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人才供应,他觉得有关生物医药方面的人才趋向于去“北上广”、深圳、苏州这样在生物医药方面比较强势的城市。不过这种担心还是多余了,在发出了公开招聘通知以后,有很多全国各地的人才前来报名。“一开始还空空荡荡的实验室,很快就被刚毕业的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给‘占据’了。”李进现在说起这件事来还是觉得很兴奋,“现在我们的团队人员总数已达120人左右,其中研发人员90多名,包括博士20多名、硕士30多名。”
平台领风骚
在创业过程中,最让李进引以为豪的就是建成“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与先导化合物筛选创新平台”了。
据李进介绍,他以前就是学化学的,在博士后期间,开始接触生物医药的研究,并且一直对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感兴趣,觉得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各种科学上的新技术、新方法都可以用上。“同时我也觉得先导化合物的筛选能够有机会发现新的药,发现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给病人带来福利。这个领域有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也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
李进坦言,搞原创药的创新,必须要知道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从哪儿而来,有结构性的新颖化合物从哪儿而来。很多年来,国际上大的制药公司都有很大的筛选化合物库,里面有几百万种传统的筛选化合物。“当一个新的药物研发项目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种子化合物或者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优化,成为创新的临床前化合物,这是一种主要的创新药的开发方式。”
不过采用DNA编码化合物合成技术与相应的筛选方法的公司,目前国际上主要有4家。其中,全球最大的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GSK)通过收购获得此项技术,但其并不对外提供服务。“因此实际上,全球只有3家具有规模的公司利用此类技术为制药企业提供专业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服务,而我们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李进自豪地表示。
“我们平台所采用的化合物库中的每一个小分子都有DNA编码。”李进介绍,与传统非编码筛选化合物库相比,利用其核心技术——“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及先导化合物筛选技术”为制药企业提供药物先导小分子化合物,数量从几百万增加到几十亿,将大大提高筛选到先导化合物的可能性和准确性,但同时,建库和筛选时间及成本与传统方法相比都有大幅减少。
李进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年底完成10亿个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而现在已经完成了13亿,已经提前实现当初制定的技术目标。“我们目前还有5个项目已经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进入了细胞实验的阶段。而且还有不少项目在同国内外的公司进行洽谈,已经产生了商业收入。”
对于现阶段的技术重点,李进坦言,当前最主要的还是要扩大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使能够用于筛选的生物靶点产生得更多,以便于他们更快地进行筛选。“技术不能停滞不前,我们已经在进行下一代的技术研究了。筛选的先导化合物正在进行优化,尽快推动体内药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并往临床阶段推动。”
创新有诀窍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发展的关键是创新,而李进对于创新也有独到的见解。
李进认为,一个人必须明白自己在什么领域进行创新,创新是有一定的环境的,比如是在科研领域、产品领域,或者是在服务领域。要带着问题去创新,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且创新是持续的,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前瞻地位。
“创新还需要协同合作,在同事之间、团队之间、部门之间,甚至公司之间。”李进介绍说,他们就有一个专门的创意室,同事在里面可以轻松地交谈,分享自己的主意,创造头脑风暴的场所。同时,成都先导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来举办讲座,并邀请园区内的其他企业来听,通过这种机会实现园区内公司间的合作,创造协同创新的机会。最近与成都生物医药行业的几位同行创办了成都生物医药沙龙,以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和行业发展。李进相信,开放型的环境最利于创新。
李进还有一个创新的举动就是,每两周会在公司随机选六七个人吃午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经验、想法,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碰撞出“火花”。李进认为,如果完全靠从上到下的管理机制,有的时候考虑问题不会很全面。而通过这个做法,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有可能碰撞出好的想法、好的点子。“公司新来的年轻人,还是有畏惧感的,有好的主意不知道怎么提出来,怎么实施。而我邀请他一起吃饭,这种隔阂就不会存在了。通过和他的交流,也许就会发现一些好的主意,如果可行公司就可以马上实施。”
李进还对年轻人创新创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每个创业者的路子都是独特的,不会有太多的共通性。但有两点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
“第一,要考虑创业是在解决什么市场需要。市场有多种概念,像成都先导面对的市场就是药物研发市场。不同的创业面对的市场不一样,创业者要知道市场的机会在哪儿,到底要创造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第二,要考虑可行性。创业者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需要投入多少人才资源、资本资源、政治资源等,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如果投入巨大的资本,回报又不是很清楚,就没有可行性。”
最近,李进被全国侨联评为“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他带领的成都先导药物团队也相继获得了“成都市‘顶尖’团队”和“四川省‘顶尖’团队”的荣誉。在创新的指引和推动下,李进和成都先导搞平台、做技术,一路向前。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