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陈根富:超导领域的执着探索者

作者:本刊记者 吕梦远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5-05-14

导读:   生于鱼米之乡的安徽池州,北上来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古都咸阳学习材料科学,之后又远赴日本、德国继续研习。在国外学习、工作近十年后,他选择了回国,从头开始创建实验室。重费米子超导、铁基超导、有机超导、其他新型非常规超导材料探索和物性表征??他十几年如一日执着在超导探索的路上。

 

   一路走来,他已经发表了140余篇SCI论文,他人引用8000余次,也因此被汤森路透评为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中国引文桂冠奖——最具国际引文影响力奖”。
   他叫陈根富,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SC10研究组长。

北上选择材料科学

   安徽池州,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西与庐山相望,内辖九华山。这里,层峦叠嶂、河湖交错,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这里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这些,或许正是上天给予的馈赠。陈根富就出生在池州东南部连绵群山脚下的一个山村,家的周围有着大片的竹林,从小是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闻着沁人的竹香长大的。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通往附近唯一一所小学最近的路位于山间的夹缝,不仅人烟稀少,而且树木林立、杂草丛生。徒步走完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每天往返则需3小时。父母忙于田间劳作,根本无暇送孩子上学。家中没有钟表,母亲凭着生活经验,每天看着夜空的星星起床为根富简单地做点饭,然后看着幼子独自一人走入黎明前的黑暗中。有过孤独与害怕,记不清多少次朝露打湿衣衫,在通向知识的山间小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瘦弱、淳朴的少年逐渐磨砺得如翠竹般坚韧、顽强。
   1991年,陈根富走出大山,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学院1958年成立于北京,原名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咸阳,并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后迁至西安),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院校(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陈根富攻读的是材料科学工程专业。这是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将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与材料制备、加工、检测、应用等融为一体。在相对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城市——咸阳,陈根富度过了4年大学生涯。之后,他考上研究生继续在材料科学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8年,陈根富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留学。这一去,就是八年,先后获得名古屋工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在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名古屋工业大学是一所创立于1905年的国立大学,在全日本的理工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导师不仅以身作则、常常加班到凌晨1点,而且对学生要求也是如此,下班前都要检查学生的工作。与此同时,导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直接指导很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广泛阅读文献,提出研究课题和实验方案,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数据写出论文。在陈根富设计好实验方案、准备做实验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研究组内的一位同学总是以各种借口,不让这个远道而来的中国青年使用实验设备。几番忍让之后,陈根富终于忍无可忍,直接找到那位同学交涉,再不让用设备,就要和他决斗。此后那位同学连续几天都没来实验室,再见到陈根富时亦是客客气气。当然,赢得他人尊重靠的不仅是不卑不亢、敢于直面的勇气和胆魄,更是勤奋好学、在学术上展现的才华。
   近20年的探索,陈根富在重费米子超导、铁基超导、有机超导、其他非常规超导材料探索和物性表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2002 年发现了新重费米子超导体Ce2CoIn8,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报道重费米子超导以来发现的第三例常压重费米子超导体;2006年发现了重费米子体CeRhIn5常压下的体超导电性,突破了人们对CeRhIn5的传统认识;2007年年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铁砷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合成,并于2008年年初继日本小组突破之后,独立发现了超导临界温度超过40K的新铁基超导体CeFeAsO1-xFx及其他多个超导体系;2012年发现了常压下具有最高超导转变温度的新型有机超导体Kxdibenzopentacene,在少层石墨烯中实现了超导电性;2013年发现了系列新型电荷密度波超导体PdxRETen;最近通过实验首次证明了TaAs为三维外尔半金属。2009年9月,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转折在铁基高温超导

   2007年9月,陈根富结束了在德国马普固体化学物理所的研究,回国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
   正如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含有Fe元素的超导材料研究亦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W.Jeitschko教授首先发现了充填式方钴矿稀土过渡族铁磷化合物LaFe4P12,后来有研究报道在这种材料中观察到超导现象,其转变温度为4.1K。上世纪90年代,W.Jeitschko教授又发现了LaFePO材料。2006年日本细野秀雄教授研究组报道了LaFePO的超导电性,其超导转变温度为4K。因为这些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都很低,没有引起重视。2008年2月18日,细野秀雄教授研究组发布新闻,报道LaFeAs(OF)多晶材料具有26K超导电性,这一新闻让同样正在铁砷超导材料研究领域耕耘的陈根富既兴奋又焦急。
   早在2006年,陈根富在德国马普学会固体化学物理所做访问学者时,就对LaFePO材料很感兴趣,当时所在的研究组正在合成CeFePO、CeRuPO等材料。基于在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探索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敏锐洞察力,陈根富认为用As取代P,在此类二维层状铁砷化合物中可能会出现超导等一些非常规的物理性质。因此2007年9月一回国加入中科院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组,他就提出了LaFeAsO、CeFeAsO等材料的研究计划,一边购置手套箱、晶体生长炉等设备建设材料实验室,一边开始了LaFeAsO铁砷超导材料的探索制备。稀土元素镧、铈等容易氧化,砷在空气中又可能氧化生成砒霜。因为缺乏手套箱等基本设备,陈根富没有进行LaFeAsO材料的多晶制备,而是从难度更大的单晶生长入手,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摸索生长条件和工艺。正是在摸索铁砷单晶生长的过程中,细野秀雄研究组发布了LaFeAs(OF)多晶材料具有26K超导电性的新闻。这一新闻既让陈根富更加坚信自己正在从事的研究课题意义重大,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错失宝贵先机的遗憾,当然更多的是一场激烈的国际竞争即将随之而来的紧迫。从此,他开始了每天奋战20个小时的生活,常常是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四五点又回到了实验室。
   由于之前生长铁砷化合物单晶时积累了不少经验,陈根富很快就在刚调试好的手套箱上,以一种新的合成工艺制备出高品质的LaFeAsO1-xFx超导多晶样品,与同事们一起迅速测量了样品的物理性质,发现该材料具有很高的上临界场,通过霍尔效应测量发现了该系统为很低浓度的电子型载流子超导体。王楠林研究员用红外光谱系统测定了超导能隙的大小等。这是在细野秀雄研究组的突破之后,在国际上开展的第一项铁基超导体物理特性的研究工作,于2008 年3月3日张贴在物理学家广泛关注的arXiv网站,这也是该网站关于铁基超导体的第一篇文章,推动了铁基超导体的研究热潮。
   与此同时,陈根富用稀土元素Ce替代La,进行CeFeAsO铁砷超导材料的合成。得知他正在进行这一研究工作,同事不解甚至表示了怀疑。尽管不被看好,但是心中认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动摇,这个从大山中成长起来的倔强青年越发卯足了劲,要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自己。2008年3月17日,掺F的CeFeAsO多晶样品出炉,由于事先预约的综合物性测量设备(PPMS)已被占用,没能及时进行测量。后经协调腾出了机时,3月24日清晨得到的测量数据确认了CeFeAs(OF)为新的高温超导体,经进一步系统测量,确认超导转变温度为41K,有力地证明了铁基超导体是继铜氧化物超导之后又一类非传统的高温超导体。这一发现成为铁基系统超导转变温度大幅度提高的最重要进展之一。随后他还独立发现了空穴型超导体(Sr,K)Fe2As2及其他多个超导体系,系统研究了多个铁砷体系的电子相图。
   在新材料物性的前沿研究中,高品质的实验样品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给出可靠的实验数据,并测出普通样品看不到的物理性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当和竞争对手拥有同等水平的物性测量手段时,实验样品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在铁基超导研究如火如荼的日子里,陈根富不仅要探索新的铁基超导体,还要为其他超导机理研究组提供大量高品质的实验样品,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实验室。当时很多国外研究组苦于没有高品质的样品,做不了实验,纷纷向物理所请求样品支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在电子邮件中甚至提到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P.W.安德森给物理所所长写信,希望拿到一些铁基超导单晶样品。面对国外知名小组的合作邀请,陈根富没有犹豫,将生长出的国际一流的铁基超导多晶和单晶样品,优先提供给了国内同行,开展角分辨光电子谱、中子散射、核磁共振等超导机理研究,为中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机理研究方面引领国际前沿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其中,与中科院物理所千人计划入选者戴鹏程研究员合作,通过中子散射研究LaFeAsO1-xFx的磁结构和磁激发,论文于2008年6月发表在《自然》,迄今SCI他引1000余次。与千人计划入选者丁洪研究员合作,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谱,在国际上第一个观察到铁基超导体Ba0.6K0.4Fe2As2的超导能隙及其对称性,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对铁基超导体的s-波对称性的建立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工作。
2009年9月,陈根富与其他7位研究人员一起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这一奖项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设立,基金会由资深学者担任顾问并全权负责奖项的遴选和审定,顾问中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1994年以来的20年里,共授予“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85位,涉及12个重大科研项目,除铁基超导外,还有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   

躬耕在中国

   1998年从西北轻工业学院走出去,2007年从德国归来,出去转了一圈,花了近10年的时间。谈到回国,陈根富说:“国外的生活环境,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尤其在德国,生活很舒适,生态也很好。从做科研的角度来讲,国外的环境也是相对宽松的,它会给你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只要你有好的思想,你有兴趣去做,你去做就好了。不用考虑一年必须写几篇文章,也没有量化的指标来考核。之所以选择回国,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自己做点事,还有就是想念家乡的味道”。
   刚回国的陈根富,异常忙碌,他要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一个自己的材料实验室,继续自己喜欢的超导研究。每天忙着新分配实验室的水、电改造;了解各类手套箱、晶体生长炉等设备的生产厂家信息,挑选所需的型号、技术参数;跑五金商店购买各种零部件、小工具……日子过得快乐而又充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物理学研究机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成果,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这样一个大家云集、人才荟萃的地方,陈根富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自己不断努力前行。因为在超导研究领域展现的出众才华,回国不到一年,陈根富就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又一年后,他获得200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并入选教育部2009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令人羡慕的成功背后,是多年默默辛勤耕耘的付出和执着。
   习惯泡在实验室的陈根富很少出去放松。他笑称,自己是个缺乏生活情趣的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爱好。每天他到所里第一件事就是去实验室,有时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等到所有环节都处理好时才发现,不仅早饭、午饭没吃,甚至连水都没喝上一口。他不仅对自己很严格,对学生也极其严格。家中床头的计算机连着实验室的物性测量系统,即便是在家中,他也实时监测着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
   不仅要求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科研习惯,陈根富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回国后的他,再没有出过国门,尽管一再有国际会议邀请他去做学术报告,有学者邀请他去合作研究。甚至在国内,他也极少出差。不是自己没有科研经费,也不是邀请方没有赞助旅费,而是他更希望将这些钱直接用在实验研究上。妻子劝他多少去参加一些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却不为所动。在他看来,参加学术会议,与国内外的学者面对面地交流固然是好,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和私下交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不直接参加会议的缺憾,而且只要你做出了真正有影响的工作,即便不到会上讲,整个学术圈一样看得到。
   在很多研究人员还沉浸在铁基超导研究的热潮中时,陈根富已经开始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有机超导以及其他新型非常规超导材料的探索。“在科学研究上要做出有意义的成果,必须敢于啃别人没有啃过的骨头,啃那些难啃的骨头”,谈及研究方向上的这一转变,陈根富如是解释。
   2012年,陈根富研究组通过长期的摸索和不断地工艺参数优化,最终在稠环芳香烃二苯并五苯中实现了转变温度为33K的超导电性。该材料是目前除C60之外超导转变温度最高的有机超导体。长期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Steven Kivelson教授看到他们张贴在arXiv的文章后发来贺信,评价他们的工作“为有机高温超导研究打开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研究方向”。这一年,他们还采用拓扑化学法,在少层石墨烯(3-4层)中通过钾的插层,实现了转变温度为5K的超导电性,文章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这种转变温度比块状石墨材料中掺钾(KC8)的超导转变温度(Tc?0.39K)高出一个数量级。2013年,他们发现了系列新型电荷密度波超导体PdxRETen。
   2015年春节刚过,陈根富在中科院物理所M楼的楼道里偶遇德高望重的于渌院士,于渌院士第一句话就是“祝贺你”,并兴致勃勃地向同行的科学家介绍起陈根富最近在三维外尔半金属TaAs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称赞其所做的原创性工作。
   从2007年回国至今不过短短数年,陈根富已经从当初在重费米子超导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成长为在铁基超导、有机超导以及其他新型非常规超导研究领域都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前方的路还很长,祝愿他走得更高、更远!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