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周更须: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发布时间:2013-12-25

本刊记者 薛海峰

  
  临床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心脏外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逐渐普及。但是体重小、病情重、手术复杂的先心病患儿仍然存在就诊难的问题,尤其新生儿患儿,由于多数医院没有条件收治,患儿往往在辗转于各个医院期间丧失了手术机会甚至死亡。
  这就是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封志纯心上的一块石头——儿童医院必须尽快发展小儿心脏外科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儿心脏外科主任周更须被推到了学科建设的前沿。
  心脏外科在医疗界素有“第一世界”或是“贵族阶层”之称,它的经济和技术含量决定了它的昂贵和精良。其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被认为手术时间越早成活的概率越大,受术者年龄可能小到刚刚出生。“第一世界”再加上最脆弱的婴儿,所以小儿心脏外科堪称贵族之贵、金字塔之尖。
  小儿心脏手术有多难?患儿人小,各种器官尚未成熟,心脏只有核桃那么大一点,需要缝合的血管仅只两毫米粗细。这样稚嫩的肌体却要去承受体外循环、麻醉、动脉穿刺等与成人同等严酷的撞击?为了让手术更适应患儿的身体条件,对此周更须很有体会:新生儿3000多克的体重,自身的液体含量能有多少,在这个基础上去把握液体输入量、输出量、电解质的平衡等等,精细入微。他的结论;小儿心脏外科没有很高的心脏外科技术和儿科整体水平作为铺垫是不可能的。
  2000年,周更须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这时的他已经具备挑战复杂心脏手术的条件。之后他主刀完成各类先心病4500余例,尤其擅长治疗“小、重、难”的婴幼儿先心病,新生儿心脏外科经验尤其丰富。参与心脏移植36例,主持并主刀完成心脏移植8例;主管Berlin-Heart人工心脏安装患者3例??2003年,他的“体外循环下婴幼儿心肌保护的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4年,“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再次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当初的很多对国外的艳羡今天已经被我们的医生变为现实,这些曾经的差距,在国力的加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交流中,逐渐在缩短、弥合。
  中国小儿心脏外科肩负着重担,这是老一代医学人的心愿重托。周更须说,他的导师蔡振杰教授在他的从业生涯中,从未放弃过对任何一个病人的救治,不到最后一分钟永远不会放弃。现任院长封志纯教授告诉他们的是,医生永远都要有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精神,尤其是对于心脏外科工作来说。
  “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才能赢得病人的尊重和信赖,之后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曾有一个重庆的年轻病人对我说,‘周主任,您放心大胆地给我治病,只要能让我在吃饭的时候不气喘,哪怕我吃一口就死了,我也甘心了。患病这么多年,实在太痛苦了。’”周更须感叹地说,“现在医患关系不良主要就是因为不信任。病人把一切都交给了我,就是信任我,能得到这样的信任,给我带来的是义无返顾的动力。我们手里托的是病人的生命,一旦开始工作,一定要义无返顾,我希望他们活得有尊严。”
  从今往后,北京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从先心病的魔爪下挣脱出来。说真的,此前那些悲戚的眼神,那些痛苦的面孔,周更须已经看得太多了。所谓“大医”都是始于心诚,而成于精湛。“此生最大的欣慰,皆因患者而生。”他说。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