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和平年代的国门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6-05-10

 

——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洪俊

本刊记者 钱朝军 户 万

  
  
  在国际贸易如火如荼的时代,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建立各自进出口货物检测标准,以维护本国利益。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货物数量巨大,因此构建检验检疫屏障,守护国门安全,更不容小觑。打造安全的国门环境、杜绝国外非安全物品入侵、增强我国对非安全物品的检测能力,是每一个检验检疫从业者的终极使命。
  陈洪俊从事植物检验检疫工作30余年,对科研工作兢兢业业、矢志不渝,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达数十项,在有害生物DNA数据库的建设、转基因检测技术、生物灾害防控、口岸入侵物种的侦测、疫病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发展战略等方面成果卓著,载誉等身。近年来,他在转基因产品的精准检测技术方面的成就,更是成为推动中国检验检疫领域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
  
肩挑神圣使命 护卫国家安全
  
  “检验检疫不是小事,一能防止国内农产品受损;二能阻止国外高危产品入侵;三能对接国际检验检疫标准”。1983年,陈洪俊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首都机场局旅检科,主要负责对机场进出人员及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北京率先为世界各国打开了了解中国的大门。
  因通过北京机场的进出口货物数量及人员众多,陈洪俊每天片刻不停地取样、化验、分析、写报告……他把这种高压工作称为一种“机遇”。在针对海内外各种各样复杂而又新奇的货物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他深刻地察觉到了我国检验检疫技术存在的差距。
  时不我待,发现问题就要寻求解决之道。陈洪俊一发现问题就去找相关科研单位,请教老专家,跟着他们一起做研究。慢慢地,他开始在植物检验检疫的科研道路上“越陷越深、越深越迷”。
  于是,带着对科研的无限热情,陈洪俊决定“内修”与“外建”相结合,一边去深造学习,提升知识及技术水平,一边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和课题研究。在他刻苦努力之下,取得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博士学位,而且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和质检总局20余项科研项目和课题,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检疫性有害生物条形码数据库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中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新技术研究”课题、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农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中“潜在入侵物种口岸侦测技术”、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农作物重大疫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及试剂盒的研制”、科技部“十五”科技标准专项“木质包装和花卉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及“鸭梨、马铃薯、杂交水稻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禁止进境植物名录修订”“进口玉米、小麦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红火蚁预警检疫控制技术研究”“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与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发展战略研究”“物种资源查验技术研究”等课题,在口岸进出口货物的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上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检验检疫领域检测技术的发展。
  
独创转基因产品精准检测技术
  
  2013年至2014年,仅仅1年多时间,我国就退运国外不合格玉米、玉米酒糟粕、苜蓿草、棉籽、油菜籽、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等产品逾数百万吨,其中仅从美国进口的MI R162品系转基因玉米和玉米酒糟粕就退运了140万吨。此事一出,美方立即对中国的检测标准提出质疑。双边谈判结果,却是对中国现行的各项标准及技术心服口服。
  原来,中国对转基因产品一向实行“零允许”政策,为了防止国外向中国出口“鱼龙混杂”的转基因产品,建立我国完善的检测技术体系迫在眉睫,为此,早在2007年陈洪俊就着手规划转基因产品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产品检测新技术研究”课题的支持下,陈洪俊带领团队昼夜不停地梳理转基因产品检测工作中面临的难题,进行持续攻关,最终建立了一系列进出口转基因产品的检测之“盾”。
  针对复杂基质转基因成分检测难的问题,陈洪俊带领团队大胆创新,发明了一管式核酸富集检测技术,设计了由肽核酸捕获区、烷烃连接臂和氨基结合区组成的捕获分子,建立了微量核酸富集关键技术,由传统10步的检测步骤简化为3步,其检测灵敏度提高到1.66×10-16mol/L 。通过破译边界序列,创新设计了12套引物/探针,建立了水稻、小麦、木瓜等转基因产品的荧光PCR精准检测模块群,在同一反应管中完成了核酸捕获、分离和检测全过程,把检测灵敏度提高到0.01%,完美解决了复杂基质转基因产品精准检测的难题。
  在痕量现场的检测速度方面,陈洪俊带领团队突破原有技术局限,创制了在表面积和生物相容性上更高、单链DNA负载量更大的新型DNA传感器,实现了转基因产品的痕量检测。另外,陈洪俊带领团队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内置封闭式染色剂添加腔体,创制了防污染等温扩增检测装置。并结合创新设计的特异性等温扩增引物,构建了针对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产品中外源基因和品系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可在30分钟内通过肉眼判读结果,突破了转基因产品中核酸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瓶颈。这一新型DNA传感器和防污染等温扩增检测装置,大幅提高了现场的检测灵敏度和速率。
  针对检测量值难以溯源这一棘手难题,陈洪俊带领团队着手攻关,通过研究颗粒细度与样品均匀性的关系、温度和干燥工艺对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标准物质量值的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基体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最终要服务于产品的转化。因此,基于这一创新工艺,他又带领团队乘胜追击,首次研制了14种转基因基体和分子有证标准样品,基体标准样品的均匀性不确定度0.02%,高于欧盟标准(0.12%),稳定性达4年,是欧盟标准的4倍。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针对现有PCR仪校准装置温度精确度低的问题,研制了由半导体式温度传感器、高精度多路扫描开关和堆栈式温度采集仪组成的温度校准装置,精度达0.02℃,高于欧盟的0.1℃。针对PCR仪荧光无法校准导致检测结果分散、可比性差的问题,首次发明了基于单色LED光源和积分球技术的光源激发部件,创制了PCR仪荧光校准装置,荧光精确度提升了16.54%,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
  多项成果的“横空出世”,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得到了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中一管式核酸富集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项目成果已经在口岸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2014年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已在全国35个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得到应用和推广。在这一严谨缜密的标准体系下,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高度认可中方的研究成果,接受了不合格货物的退运。为中国出口日韩及欧洲、中东等国家地区货物的顺利通关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国境转基因产品精准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崇尚永不懈怠的人生理念
  
  即使“从了政”,他依然紧抓科研,带领团队攻关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检疫性有害生物条形码数据库建设及示范应用”、质检总局科技计划“中国特色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体系研究”等多个项目和课题。无论是一线科研,还是二线政务管理,陈洪俊始终把“永不懈怠”当成人生信条。把渗透到骨子里的热爱给了科研,他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把业务丢掉”,保持初始的兴奋感,永不疲倦。
  秉承这一理念,历经社会角色的多次转换,他都能立马重新“拉一支新队伍”,搞科研。他常鼓励年轻人一定要多学多练,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多思考,注重多学科间的交叉,不断创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才能出成绩。“科研有可能需要千百次实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你离成功总是会越来越近的”。面对未来挑战,陈洪俊的规划非常清晰,将会在进一步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团队成员业务能力、解决进出口企业实际问题、成果量化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做深入探索,成为推动中国外贸事业不断发展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