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赵博: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7-03-24

 本刊记者  刘小翠

 

癌症,以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为人类健康杀手之一。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这些方法副作用明显。医学的变革使精准医学进入科研机构、医院等单位的视野,共同合作势必会推陈出新,扎根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大众。

肿瘤免疫疗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它立足于病人自身的免疫力,通过特异性抗体的介导,来实现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精准识别,进而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赵博研究员近年来对这一领域倾注了极大的精力。虽然道路很艰辛,但因为有梦想作为指引,他表示会在抗击肿瘤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路由心生  无畏驰骋

 

赵博生于“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黑龙江,1998年就读于“离家近且综合性很强”的吉林大学。

彼时,生命科学方兴未艾。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的理念感召下,赵博涌入到这一新兴浪潮大军中,开启了他的专业征程。但他坦言最初的涉入只是“懵懵懂懂”,偏向基础概念研究的学科常常让他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状态随着学习的日渐深入得到了根本的转变。硕士期间,他不仅深入学习了生物化学领域的各专业学科,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而且因为课题合作关系,他加入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金宁一院士团队。也正因为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今后的科研人生道路。

这个半军事化管理的科研团队,有着对科学无比崇敬的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中,赵博逐渐对科研产生了兴趣。最具转折点意义的是2004年。那一年,他的科研项目在长时间的探索之下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个过程中,他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想过要放弃,但终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颇具周折的“小成就”让他对生命科学的神奇奥妙培养起了强大的探索好奇心和信心,科研之路从此尘埃落定。

硕士毕业后,赵博继续在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跨出国门,先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和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进行了博士后研究。重洋对岸的这两所世界名校,给了他“不一样的人生及科研体验”。

以医学、经济学等强项专业闻名世界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有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多学科文化冲击。在这所学校,赵博每天都可以得到来自世界前沿科学思想的熏陶,聆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名家大师的报告,参加医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闲暇时还可以听听学校的音乐会等;而加州理工学院以“精英教育”闻名于世。在这所“平均三个人就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平均两个人就有一个是院士”的“小而精”的学校里,赵博能感受到这里的人对于科研的痴迷及热爱。在这两个地方,他学会了如何去“快乐科研和专注科研”。

2014年,在国家大力引进人才政策的感召之下,赵博综合考量地理、人文等各种因素,选择到上海交通大学的药学院工作。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有他对学科专业的考虑。在此之前,他所接触的专业“很杂”,从生物化学基础学科开始,到对病毒学、免疫学、抗体、疫苗的研究,到博士期间对酶学、有机化学的研究,以及到美国之后先后对噬菌体技术和蛋白质降解、肿瘤学的接触,包括还深入开展了一些与医药学相结合的项目等。这样多学科的跨越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和积累。赵博觉得,药学这样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能使自己多年所长充分融合发挥,而这也成为他如今科研的特色和立足点。

“涉足各个专业领域这么些年,最终我将自己的科研方向定在了对‘肿瘤’的研究上,是因为这些年来,身边有不少家人、朋友不幸患上这一‘绝症’,有感于他们的疾苦,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有朝一日能够给他们乃至社会做一点贡献。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事,所以哪怕再艰辛,我也愿意坚持。”从心出发,赵博扬帆起航——

 

一路奔跑 行者无疆

 

围绕肿瘤,赵博将自己的科研方向锁定在肿瘤蛋白泛素化和抗体免疫疗法研究上,深耕细作,换来了不错的科研成果。

“相对于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近年来,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根治肿瘤’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它可以针对每个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来提供具有靶向性的抗体药物。就像一把钥匙专门开一把锁,从而提高精准度和疗效性。”赵博如是解释他和团队的科研对象。“这种方法国际上已经先后有相关病例作为证明,如抗肿瘤的PD-1抗体现已被证明可以治愈肿瘤患者,在病人的身体里已经检测不到任何肿瘤细胞。相对于走在前列的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致力创新,以期有意义的收获。”

“近几年,国家加大力度,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也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把先进技术带到病人床头,直接惠及老百姓。”因为意识到时间之于肿瘤患者的重要性,赵博及其科研团队的所做的事情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方案”。他们采用噬菌体技术筛选抗体,获得功能性抗体的速度非常快,从确定药物靶点开始,3个月左右就能够将“私人制定”的抗体完成。即使过程很艰辛,即使为此他们会放下很多事情,但他们依然分秒必争。“对我们来讲,治好一个病人比发表一篇论文的意义重要得多。”赵博斩钉截铁地说。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条艰难的行路上,除了自己,赵博还有一支与自己有着“共同信念和理想”的敬业团队相伴相随。“没有任何人可以独立完成一项事业。”一个人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赵博相信团队的力量能够带他们攀登更高的科研高塔。也正因有理想和信念在,他们才可以无谓名利,只顾前行。

科研之外,对于“教书育人”这一本职工作,赵博也是看得很重。记忆深处,当年自己还是学生时,深受一位名师的影响。这位名师上课从来不带教案,每次都是将长达十几页的板书,一字不漏地默写在黑板上,而且讲解富有逻辑,形象易记。这位名师不要求学生签到,然而,他的课堂场场爆满,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慕名前来听讲。十多年后,当赵博自己走上讲台,他也希望自己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给予充分选择自由”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勤练“内功”,以使对学科知识达到精通,“从而熟能生巧”明辨逻辑;另一方面着重引发他们的思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赵博相信,课程只要足够吸引人,不需要强迫,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参与。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也会带着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实践及各种交流活动中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成长。

但不管教学、科研有多忙,赵博都会挤出时间来“享受他喜欢的户外运动”,比如游泳、打网球、踢足球、旅游等,但他最钟爱的,还是跑步。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跑步就像吃饭睡觉,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喜欢马拉松,“你可以在漫长的、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跋涉过程中去放松大脑,或者去思索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规划你的生活,规划你的工作。”这一爱好,他坚持了20多年,风雨无阻。“坚持”二字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信条和最好的注脚。亦如他所要从事的肿瘤研究事业,坚定这一“有意义的事情”,他所要做的,就是在这条长跑线上畅汗淋漓地往前奔跑……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