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3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我国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
2011年,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开始实施。这是对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的专门计划。从实际情况看,青年科技人才是最需要稳定经费支持的群体。制定实施这项计划,就是要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为他们潜心研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Q&A
Q: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
A: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是与“青年千人计划”平行的国内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成为“万人计划”7个子项之一。
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具有中国国籍、全职在国内工作的青年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支持,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计划利用10年时间,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的青年拔尖人才。
对于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提供一定时期内的稳定科研经费支持,其中,自然科学领域每人120万~24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每人30万~60万元,3年为一个支持周期。
Q:这项计划与其他计划有何关系?
A:这项计划是国内顶尖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定位较高,支持力度较大,支持人数相对较少。计划的支持范围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计划有一定交叉,但不排斥与上述计划的重复支持,关键是看人才质量和培养支持的客观需要。计划以培养支持国内人才为重点,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一年以上,即可申报计划。已入选“千人计划”并且正在支持周期内的青年人才不在本计划的支持范围。
Q:为什么要控制申报名额?
A:由于全国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人选非常多,适当控制申报名额,有利于各级单位做好选拔工作,好中选优,确保推荐人选的质量。
申报工作按照人事关系隶属,由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归口推荐上报。申报名额是按照控制总量、突出重点、兼顾全国的原则,由各地、各部门确定的。这项计划坚持人选质量第一,原则上不考虑平衡照顾。因此,部属高校、央企、科研院所等人才比较密集的单位申报名额相对较多,地方则相对少些。
Q:实施该计划的相关部委如何分工?
A:具体来讲,目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实施。中央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设立平台,负责人选申报评审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综合评议工作。
Q:该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A:到2020年,计划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同时,这项计划还致力于探索人才遴选、考评、培养等方面的新机制、新方法,催生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任务进行适当调整。
Q:该计划主要支持哪些领域的人才?
A:支持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急需紧缺领域的科研人才,以增强国家未来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侧重于支持从事研究工作的创新人才,技能类、表演类、体育竞技类等应用型人才在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另有支持。
Q:申报计划应具备什么条件?
A:申报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申报者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内全职工作1年以上。对于超过35周岁的人才、拟从国外引进的青年人才等,均有其他重大人才工程给予支持。对于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的特殊人才可破格申报;二是软件条件,申报者应在同龄人中具有突出的专业水平和发展潜力,但不对论文、职称等条件作具体规定。遵循科学人才观,不简单以论文、职称等外在条件论英雄,而是强调发展潜力。至于具体标准的把握,交由评审专家组去评判。
Q:如何确保计划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
A: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具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关键。
一是信息公开。申报通知面向社会公开,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入选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是规范程序。计划入选者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社会公示等程序产生。在申报推荐的第一环节,推荐单位须严格把关,一般要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提出推荐名单、签署推荐意见。
三是完善制度。通过多项制度设计,确保评选工作公正进行。如:通讯评审专家从评委专家库中根据学科匹配原则随机产生,如因故未能评审,由电脑自动分配新的评委来评审;专家意见和评判分数作为入选的决定性因素,避免外界干预专家评审工作或影响评审结.果。
Q: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将获得怎样的培养和支持?
A:对入选者主要提供两方面的支持。一是科研经费支持,中央财政提供为期3年、最高达240万元的科研经费,并赋予入选者较为充分的自主支配权,以创造一个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支持经费的具体额度将依据其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来确定。同时,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政策,确保经费使用廉洁高效;二是培养政策支持,制定实施对入选者的后续培养政策,在承担项目、参与课题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平台培养人才,探索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Q:对计划入选者,有什么服务跟进措施?
A:为了帮助入选者更好地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增进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了解,激发青年人才潜心科研、锐意创新、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总体安排,2014年5月举办了“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国情研修.班。
作为面向“万人计划”专家举办的首个研修班,学员均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特点鲜明。一是在科研上崭露头角、发展潜力大。平均年龄35.7岁,最大38岁,最小仅32岁。73名学员全部为博士,其中正高职称56人。大多担任所在院系、实验室、课题组的负责人,达到了国内同龄科研人才的最高水平。二是朝气蓬勃、闯劲十足。该班为历届班次中“课程安排最满”“最活跃”“提问最多、问题最尖锐”的班。学员与授课专家、顶级科学家互动,不盲从、敢质疑,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冲劲。学员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发开展青干班座谈、现场观摩、文体比赛等活动,表现出青年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