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玛斯教授 发布时间:2017-12-09
与建国初期的归国英才一样,特聘专家们怀揣着强烈抱负,渴望用自己所学投身于祖国建设。他们如同潺潺细流逐渐汇聚成股股浪潮,在国家发展进步长河中泛起美丽浪花。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故事,更有一个共同的情结——中国梦。
——记重钢集团首席技术专家、重庆钢结构公司总工程师肖勇教授
本刊记者 黄 健
近日,一场国际峰会开启了中国高层建筑界向世界发出的响亮邀约——“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2017中国重庆”。这场会议是由中国高层建筑国际交流委员会(CITAB)主办,重庆钢铁集团和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全力协办的国际峰会。峰会为重庆带来了26场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等国内外行业的重磅演讲,揭示了在追求探索新的高度、多元链接和开发投资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在峰会上肖勇作了《高层和超高层钢结构节点的分析和设计》的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人士的热烈反响,国际顶级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纷纷同他讨论及交流,期待与他带领的团队开展技术项目和工程合作。?城市公共建筑是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和彰显城市特色形态的重要元素,近年来重庆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以超高层商务建筑为主体的经营性公共建筑规划设计和建设高潮。有数据统计,目前重庆已建成62栋(含封顶)高度超过180米的高层建筑,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建筑数量位居国内前茅,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
不仅如此,重庆位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要枢纽上,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运营中心,重庆将成为西部及内陆改革开放的新支点和新高地。在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重庆市在推广钢结构建筑和绿色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消化钢铁过剩产能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加快推进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重庆市2016年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钢结构推广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重要文件,为钢结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钢结构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重庆市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的时机日益成熟,众多重大项目迫在眉睫。
1775年,世界第一座钢结构桥梁在英国伯明翰建成,成为工业革命冶炼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1889年,作为世界工业革命象征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建成,标志着现代钢结构建筑的成熟。而在这之前,钢材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应用于房屋结构和其他建筑物结构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
当今,钢结构在世界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广受追捧。钢结构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因为它有着混凝土等其他传统建筑材料无法媲美的优势——抗震性能好、造型美观、施工时间短、造价低、适合于不同的气候条件等优点,更实现了人们对“绿色环保”建筑的追求和理想。如今,美国、日本、欧洲的钢结构建筑已经占到全部建筑总量的30%以上,最早使用钢结构的英国更是超过了50%。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总趋势,成为一个国家建筑水平、建筑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目前,我国建筑使用钢结构的比例不到7%,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在海外工作生活近30年的国际钢结构知名专家肖勇决定全职回国,义无反顾,甘做“铺路人”和“领头人”,任职重庆钢铁集团(简称“重钢”)首席技术专家、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钢构”)总工程师。志在顶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肖勇的目标不只局限于振兴“重庆钢铁”,他说:“要把重庆钢构打造成国际品牌,实现国际化。”
大有可为
——发展国内“钢结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各地钢结构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纷纷出台,钢结构产业已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和国家政策指引下,大力倡导和推广钢结构的使用,既符合国务院化解严重过剩产能、推广钢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决策部署,也是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混凝土等传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独特的优势。“钢结构是建筑结构中一种卓越的结构体系,其发展源自欧洲,比现代混凝土结构历史更早。钢结构建筑发展至今,已被公认为是安全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可收循环利用的绿色建筑。”肖勇介绍道。
“首先,钢结构建筑的钢材料从设计、制作到安装,都可在一体化环境下完成,免去了传统混凝土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运输、大体量灌浇等步骤,减少了建筑粉尘、降低了施工噪音和缩短了施工时间。此外,钢结构的施工速度也大大高于传统建筑施工,可实现4至5层楼的同时搭建。与传统建筑相比,钢结构的施工时间可压缩三分之一。”肖勇说。
“就安全性能而言,钢结构的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的10多倍,抗拉强度更是其100倍以上。2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混凝土基本无法实现建筑结构的搭建,这时就需要钢结构发挥作用。”肖勇讲道,“钢结构具有极其优异的抗震性能,对地震频发国家来讲有特殊意义。在西方,经过持续研发,钢结构的抗锈蚀和抗火灾理论和设计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而目前,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似乎并不理想。“目前,我国年钢产量为10亿多吨,而用于钢结构的只有5000多万吨,国内建筑使用钢结构的比例不到7%。”据肖勇介绍,目前,英国50%的建筑都是钢结构,那里有世界上第一座钢结构桥梁,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目前仍然在使用。但国内钢结构应用起步较晚,大规模使用钢结构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以及重庆的来福士广场全钢建筑的钢结构体系,都由英国公司设计。
对此,肖勇认为:“当前国内尚缺乏成熟完整的钢结构应用规范体系以及成熟的钢结构人才梯队。国内一些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增加了,混凝土规模却并未减少,钢结构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成本降不下来。规范和人才的缺失必然导致钢结构建筑造价相对较高,因此,一般项目不考虑采用钢结构,大型项目决策机构在混凝土没有实施条件时才考虑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建筑少了,公众就感受不到钢结构的优势,对钢结构的接受程度也打了折扣。”
可见,“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的关键,在于解决核心技术和人才问题”。在英国工作近30年,肖勇在钢结构领域的诸多重要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英国及欧洲的主要设计规范中。肖勇表示,“选择回国,正是因为看到了国内钢结构的广阔前景。”
义无反顾
——报效祖国家乡
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国之初,以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吴文俊等杰出科学家为代表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到祖国,为发展新中国的工业、科研、教育和国防建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各方面优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广阔舞台,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他们在国外是著名的专家学者,或是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而肖勇,就在其列。
舍弃在英国近30年的优越工作和生活,2016年10月,在重庆市的盛情邀请下,肖勇决定全职回国,担任重庆钢铁集团首席技术专家、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我应该做这件事情,国内的钢构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而发挥这些潜力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技术支撑,所以我回来了。我在欧洲与钢结构打了20多年交道,现在我希望把这些先进的理念、管理方式、技术和团队凝聚带回家乡,为家乡建设尽一分微薄之力。”肖勇的此番心声朴实又真切。
身为重庆人,研究生毕业短暂的留校工作后,肖勇便北上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工作。198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推荐下,肖勇作为唯一一名土木工程科研人员在4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高级别的“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奖学金”。也正是从那时起,开启了他近30年的海外求学之旅。
在诺丁汉大学求学期间,肖勇师从国际著名钢结构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 A Nethercot教授。从此,他也由原来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转战到了现代化的“钢结构”。从助理到博士后研究员,并参与欧盟“尤里卡计划”重大科技研究计划,1994年,肖勇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便开始了结构节点的研究。
1996年,肖勇在跨国公司“基福德”担任工程顾问和结构工程师,在此期间,他设计并监理建造了欧洲第一栋半连接性组合钢结构节点的建筑——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教学综合大楼,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工业成就奖。此后,肖勇成立了自己的RBT工程顾问公司,参与了众多工程和地标建筑的建设,包括伦敦千禧桥的结构动力分析,挪威北海油田的一钻井平台的流固耦合分析。在20多年的时间里,肖勇的很多研究成果进入了英国和欧洲的重要设计规范。
除了工程上的实践,肖勇还承担科研教学工作,从南安普顿大学任结构工程讲师开始,他用短短3年时间便拿下终身教职,并先后在威尔士斯旺西大学担任高级讲师、研究教授,在伦敦南岸大学任终身讲座教授直至回国。
在英国求学工作的27年时间里,肖勇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参与和领导完成了50余项科研及工程项目;注册专利1项,合著书3部,160余篇杂志文章和国际会议论文以及30多篇主要科研报告;在多个国际学术和工程组织任职,并任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编委,是“欧洲组合钢—混凝土规范”编委;参与了30多个国家的国际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担任过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知名大学的访问教授。他还任然是英国爱丁堡纳皮尔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校外答辩教授。作为第一导师指导毕业55名研究生毕业包括博士生(PhD)16名。另外还指导过6名博士后研究员, 其中11人已在包括英国、爱尔兰、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科威特任副教授以上职称,还有多人在英国,美国和欧洲知名工程顾问公司及国内任高级职称。现在他依然担任中国国家防震减灾重点试验室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而选择全职回国,对肖勇来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做工程跟做学术不一样,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人命关天的事,必须亲自审图和去工程实地,没看到的东西是不敢签不敢做的。”正是本着这样的要求和初衷,肖勇说:“当我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就踏踏实实做这件事情,一步一步来,把它做好做强。”
不遗余力
——甘做“铺路人”
“回国既有乡情,更是抱着为振兴重庆乃至全中国的钢铁事业尽绵薄之力的想法。”肖勇坦言道。自2016年进入重钢集团、重庆钢构公司以来,肖勇就致力于绿色钢结构重点项目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为创新高端建筑产品研发、规划装配式钢结构产业发展,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先进理念和强劲动力。
发展钢结构对于钢铁产业去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意义重大。肖勇表示:“我国的钢结构发展之所以如此缓慢,与全球经济低落造成用钢量减少,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环境保护都密切相关,单靠出口钢材已经行不通。”而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将改变中国钢材市场。“但钢结构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产业还是新兴的产业,需要巨大的技术支持。国内的钢结构发展水平跟国际水平相比还是差距比较大的,表现在技术及人才梯队上。”肖勇分析道,“我国钢结构目前最缺乏的是高层次专业人才,钢结构规范体系亦有待完善有待完善。”
英国的钢结构有200多年的历史,钢结构规范是全世界最完善、最规范的,也成为了欧盟设计规范的基础。在钢结构上,英国的规范至少要领先美国10年到20年。肖勇表示:“英国的钢结构实现了设计、制作、安装、施工的一体化,甚至还被列入了法律,同时企业选择钢结构也是全自由化、市场化选择。中国发展钢结构可以学习英国和参考欧洲的规范化管理经验。”
发展钢结构,人才和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好的项目里没有好的人才参与,项目无法做好、做大。”为招贤纳才,培养人才,肖勇更是不遗余力,他会花大量时间积极参加国创招聘会,希望搭建一个国际化高层次平台吸引和共享重庆本地的人才资源,并吸引国内国际的顶尖人才,组建专业团队,“打造团队”也成了肖勇目前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为钢结构发展,甘愿做垫脚石和铺路人。”肖勇的话,坚定而又有信心。
“重庆钢构”
——打造成国际品牌
2015年12月29日,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打响了重庆市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枪。重庆钢构是重庆市政府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消化钢铁过剩产能重点培育的钢结构龙头企业。公司由重庆钢铁集团携手重庆城投集团、重庆地产集团、重庆建工集团、重庆交开投集团、重庆高速集团等5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共同出资组建。
据肖勇介绍,公司业务涵盖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钢结构制造、现场施工、项目投融资运行等领域,集合钢结构全产业链,这将对重庆和全国整个钢结构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钢结构在重庆建筑领域快速推广应用。
而在2016年初受邀到重钢进行技术交流之时,肖勇就有心留意这个公司。 “重庆的建筑钢结构比例甚至低于全国不足7%的平均水平,还不到5%。”肖勇说,“虽然听起来发展钢结构很困难,但是这些数据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成功后对于市场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会成为重庆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做到100万吨的钢构,可以达到几百亿的工程价的话,对于GDP的带动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说到此,肖勇很是兴奋。
从全职回国的那一刻起,肖勇便预见在国内“钢结构”振兴之路上的重重困难,即便如此,但他还是欣然前往。他多次这样讲道:“我觉得这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对于未来,肖勇表示,希望通过吸引人才,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发展公司的核心技术,争创一批钢结构示范工程,全力竞争重庆和国内的重要地标项目,与其他同行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
“振兴钢铁,发展钢构”是肖勇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当表达愿景时,他这样说道:“希望今后3~5年,我们能将钢结构能做到100万吨级,在国内不仅是领军龙头企业,还要将‘重庆钢构’打造成国际品牌,通过‘一带一路’进行钢结构技术和项目出口,实现国际化。”
“国际化战略是一项长期计划。为了抓住‘一带一路’国际机遇,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化战略,公司在技术、人才、布局等方面制定了计划,如开展国外认证、许可等相关工作,争取市场准入认证;加强熟悉国际工程的高端人才培养,为编制国际工程指南做准备;当然,加强国内标准同国际通用标准衔接和相互应用,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肖勇谈到国际化战略时,满怀信心。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壮心不已,志在千里”,从重庆钢构到向世界发出响亮邀约,对肖勇来说则是“志在顶峰”。
专家简介:
肖勇,英国诺丁汉大学土木工程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伦敦南岸大学终身讲座教授,欧洲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规范编委(EC4),欧洲钢结构技术委员会ECCS英国委员,欧洲钢结构节点委员会委员,欧洲钢—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委员,欧洲轻钢结构委员会委员。曾获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工业成就奖,在英国创立RBT工程顾问公司。2016年,全职回国工作,任重庆钢铁集团首席技术专家、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成为重庆市国资系统入围国家顶级引智项目第一人。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