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5
——记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吴英
本刊记者 吴 彪
记忆里,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纺织品,它的用途也不再只是局限于日常司空见惯的服装、家用装饰等,纺织品正在逐渐向农业、医药等多个新型领域延伸。如今,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吴英又将纺织品带入一个新高度——航空航天。
“像我们研发的防护服面料、吸音隔声材料、防寒、防水透湿材料以及导电纤维、防螨纤维、海岛纤维等多种产品,都已经在航空航天、军用、汽车等领域成功得到应用。”吴英说道。
一份期待 一生承诺
1958年,在一个充满书墨香气的知识分子家庭里,一个女孩诞生了,她就是吴英,其父亲吴宗恩是广西大学教授。从小的耳濡目染,吴英对知识的渴求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而父亲对她也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终身搞科研。就这样,父亲的一份期待,成了吴英坚守一生的承诺。
心里带着这份期待,就算是在1974年刚刚高中毕业,听从国家号召下乡当知青的年月里,吴英也从没忘记过父亲的嘱托。随后,她于1976年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看似和科研八竿子搭不着,但吴英直言正是做农民和工人的经历,锻炼了她吃苦耐劳和坚强的品格。“这让我日后在科研中受益匪浅。”吴英表示。
一心想从事科学研究的吴英,终于在1977年如愿以偿。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电化学专业后,吴英被厦大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再加上严格的科研训练,为她在科研道路上的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校园,吴英步入了更大的社会“学校”。1990年她来到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初来乍到的吴英在孙晋良院士的领导下,主要从事特种纺织品的开发与研制工作,产品多用于航空航天、军用、汽车等领域。
虽说开端良好,但刚刚来到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不久,吴英就遭到当头一棒——不懂业务。其实吴英并没有学习过任何与纺织有关的学科,对纺织几乎是一窍不通。那吴英究竟为什么要接下纺织这块“烫手山芋”呢?如今,就连她自己想起来,都觉得很意外。“我之前原本在机械部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工作,为解决夫妻分居问题调到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既来之则安之,踏入纺织行业,吴英就没想过要离开,并把不断开发新一代纺织品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
话虽如此,从机床行业转到纺织行业,跨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既然定下这种“雄心壮志”,吴英就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加上之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和坚实的化学实验基础,她暗暗为心中的目标而努力。
为此,她利用一切时间,通过广泛阅读纺织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深感知识无穷尽,她还坚持为《纺织文摘》翻译外文期刊,以便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纺织动态;此外,她还一有空就埋头在实验室及车间做实验,提高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工作中,孙晋良院士、张德仁主任给予了吴英极大的信任,不仅为她指点科研方向,争取项目经费,还主动给吴英机会让其承担科研项目,在工作中边学边干。“在求学和科研过程中,有良师指点,是人生大幸。”吴英感慨道。
正是由于这样的不懈努力与坚持,自1996年以来,吴英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她研制的特种纺织材料,特别是防护救生材料满足了我国先进战机飞行员的使用要求,并作为第一完成人多次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收获的背后定少不了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自然也免不了外界的诱惑。吴英介绍,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大量外企如潮水般涌入上海,未知世界的精彩、高薪、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有着满满的诱惑力,吴英身边也相继出现了不少离开单位的科技人员。“我没有走,也不会走,我一直记得父亲‘终身搞科研’的期待,既然已经把科研当成终身职业,就要干好科研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我的责任。”对吴英来说,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正是她一生都要坚守的责任。
驻扎一线 永不言弃
进入纺织行业后,研究产品便成了吴英每日的主要工作,既要跟上国内外发展趋势,又要符合特定用户的需求,也正是她所希望达到的研究目标。她把这个目标放到了防护服上,吴英时刻根据国外最新发展趋势,研究开发新产品,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强度、阻燃性、耐高温性、耐磨性、防电磁辐射、防水透汽及舒适性等性能。同时,防护服的组织结构也要时时根据用户需求而改变。“样式多种多样,有平面的、立体的、混纺的、涂层的、复合的。”吴英补充道。
2016年,吴英研究的项目“多功能飞行服面料和系列降落伞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参与申报了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为了迎合我国新型战机高空高速的发展趋势,吴英根据我国飞行员防护救生服装多功能、简约化及降落伞性能必须满足先进战机新的需求,也为了实现全天候、高平原通用的设计要求而费尽研究心血。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吴英创建了“结构设计—纤维织造—整理—功能材料—复合”的集成创新生产技术体系,使其突破了各项功能之间的制约和限制,还由此研发了集高强、阻燃、防水、透湿、防静电、防油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飞行员救生服面料。除此之外,吴英抓住救生伞高原及平原通用、全天候一体化这一难题,研发了自适应透气量救生伞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技术应用达到了降落伞阻力系数自动调节、自适应透气量的目的,实现了在不同压差下的可变透气功能。
与此同时,吴英还投身于高性能降落伞耐磨损、抗粘连和耐高温整理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并继而构筑了特种工业用纺织品性能评价体系。说到该评价体系,可大有来头,吴英项目组不仅在体系中编制国家军标20多个,还建立了一系列功能性材料的测试方法、术语和规范,构筑了特种工业用纺织品在加载下的力学性能、空气动力学性能、形变性能、阻燃性能、摩擦性能的评价体系,可谓是为国产防护服、高性能降落伞材料的使用提供了生产、检测和验收的标准依据。
据悉到目前为止,吴英领导的技术开发中心所研制的防护服面料、阻燃耐高温材料已大量在航空航天领域使用,并配套应用于我国“神舟1号”至“神舟11号”飞船、“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其中飞行员防护救生服装材料和降落伞材料已经大量配套我国先进战机阻力伞、救生伞、回收伞、投弹伞及其他一些尖端用伞,而且研制的自润滑轴承衬垫也已配套应用于我国先进战机。
科技始终在进步,近年来,随着技术及装备的不断发展,对防护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种必备性能自是不用多说,而现在又加入了防核、防化、防量子侦查等多种新要求。不仅如此,在通过面料功能性为穿着人员提供安全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兼顾着穿着舒适性。满满的成果与荣誉背后,吴英戒骄戒躁,她表示:“我对我们团队很有信心,现在大约有30多名技术人员,这些新要求都是未来防护服面料所要拥有的性能,我们也将在这一领域继续进行研究。”吴英说道。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