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涂兴佩 发布时间:2018-01-08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揭晓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厄尔·沃德·普拉默(美国)、肖开提·萨利霍夫(乌兹别克斯坦)、张首晟(美国)、菲利普·戴维·寇茨(英国)、陈德亮(瑞典)、施扬(美国)、保罗·斯潘诺斯(美国)。
这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为不断发展壮大的科学之林增添了新的光辉。
大会现场
最高奖获得者王泽山和侯云德在交谈
全体起立唱国歌
每一张证书背后都是他们为“中国梦”所做的奋斗
基础与工程并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依靠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过去这些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中国高铁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并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黄金名片”;量子通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2017年度获奖项目中,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持续产出,彻底改变了一等奖连续空缺的局面。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经多次空缺、连续空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产生,2017年已是连续第5年,而且同一年度产生了2项(上一次是2006年)。一等奖项目研究领域,从之前较为集中的基础物理学,扩展到化学、生物学,呈现“多点开花”之势。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水稻理想株型关键基因方面取得重要发现,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大意义,引领了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香港科学家原创的“聚集诱导发光”概念,已成为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开拓引领、多国科学家竞相跟进的研究领域。
并且,服务国家战略的各大工程技术也在自主创新的路途中彰显了中国力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对于加快我国能源转型升级、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方案”,向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油气开发、现代煤化工、深海探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等多个重要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深化高铁“走出去”战略,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中西部地区在2017年度获奖结果中也呈现了新的亮点。评审通过的3个创新团队,2个扎根西部,1个来自中部。中科院寒旱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扬高原牦牛精神,为我国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中俄输油管道、哈大高速铁路等寒区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的科学和技术支撑。中科院新疆理化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共建的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为西部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乌兹别克斯坦也成为第一个有专家获得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中亚国家。
进场途中的交谈
获奖代表合影
国防共民生齐飞
2017年度获奖项目中,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推进强军兴军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2012年至2016年,专用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项,占到总数一半,技术发明奖一等奖7项,约占总数六成。2017年又有一项“国之重器”评审通过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有光学仪器和航天航空领域的两项重大成果评为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更有一位武器弹药领域的科技专家荣获国家最高奖。
科技创新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同时,也让人民的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起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71个获奖项目中,不仅能看到立足国家战略层面的大手笔,也能看到不少惠及民生的新成就,推动了人民生产生活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机械制造和高端农业装备项目较往年大幅增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研制的多种型号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装备,为实现花生全程机械化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预报及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成果显著,为加强环境治理、打造绿水青山提供了科技手段。先进医疗装备表现突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发的高端超声影像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高端超声产品国产化,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此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2017年获奖结果中也进一步凸显。2017年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占81.6%,比去年提高13.5个百分点,为近5年最高,说明企业在原始创新活动中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同时,企业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技术创新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2012年以来,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特等奖一共9项,企业牵头的7项,一等奖64项,企业牵头的30项,与其他类型的创新主体相比,企业占据了优势地位。
- 资讯
-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