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6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积极探索,发挥特色与优势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199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的,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实验室2006年通过国家科技部评审论证程序。2007年年初正式批准建设,是2007年中国科学院新建的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09年12月,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2010年、2015年分别以良好类成绩通过评估。现在,实验室主任为沈吉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大河院士。
湖泊是内陆水体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具有供水、防洪、航运、旅游、水产养殖及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等重要功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湖泊作为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土、气、生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交汇区,湖泊科学研究在揭示地球表层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效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际湖泊科学发展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湖泊学初期的发展受到了传统学科的影响,以描述湖泊各要素的特征为主。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增加,湖泊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受到各国湖泊科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我国湖泊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彼时,国家进行了全国湖泊资源、环境的调查研究,历时20多年,基本摸清了我国湖泊数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放流研究,提高了湖泊渔业产量。20世纪80代初,针对我国食物短缺,国家开展了湖泊水体农业试验研究,开发了适合浅水湖泊的大水面网围养殖和鱼类移殖技术,为维持人民生计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针对长江中下游水生植被退化,选择典型湖泊,初步开展了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入湖污染物增加和过度养殖等影响,湖泊生态与环境发生了明显退化,湖泊环境污染开始受到关注。湖泊研究由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转向湖泊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和评估研究,初步开展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的调查,建立了湖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提出了湖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策略。20世纪90年代,随着湖泊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暴发问题日趋突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及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局部水域的水质改善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得到加强。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于1991年成立了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实验室,实验室运行20多年来,在湖泊沉积过程、湖泊现代过程、区域环境演化规律与机制、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一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研究队伍,具备了良好的研究条件。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湖泊科学研究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实验室围绕湖泊科学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并深入考虑国家的长远需求,注重从国家需求中提炼科学问题;扩大开放与交流,通过组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提升湖泊科学的国际影响力;高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重,特别是加强实验室中青年杰出科研人才的培养。此外,实验室重视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探索,丰富湖泊科学的研究手段,充分运用遥感、GIS、计算机模拟等新技术,促进湖泊科学的大尺度、宏观性、定量化问题研究。
实验室以探索自然与人文要素驱动下湖泊系统过程、格局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为基础,针对保障湖泊水安全和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国家紧迫需求和现代湖泊科学发展的需要,重点在湖泊形成与演化、湖泊水文与水资源、湖泊生物与生态及湖泊环境与工程四个领域展开研究,揭示湖泊环境演变规律,发展湖泊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原理与技术,建立湖泊—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实验室希望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重点开展湖泊沉积岩芯的区域环境演变记录、湖泊水动力特征及其对物质输移的影响、水动力过程对营养盐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环境胁迫下湖泊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等方向进行原创性研究。
重视人才培养,聚焦世界前沿
实验室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目前实验室形成了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群体。通过“以事业稳定人才、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的办法来引进和培养人才。截至2010年,实验室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现在,实验室有固定人员69名,研究员2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8名,45岁以下科研人员比例达70%,科研骨干均具有博士学位或国外科研合作交流经历。实验室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5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5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6名。实验室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客座研究人员。现有在站博士后7名,在读博士生90名,硕士生87名以及客座研究人员25名,技术及管理人员4人,是一支中青年相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同时,实验室构建了由室内分析仪器、野外监测系统和数据中心集成的湖泊与环境综合研究平台,研制了一批有专业特色的仪器设备,为源头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实验室充分发挥学委会的作用,学风严谨、制度健全、措施有效、管理规范。实验室依托单位重视实验室建设,在科研用房、经费、招生、人才引进和后勤支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实验室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体现国家水平的湖泊与环境实验测试与野外研究及监测平台,建设一支国内一流、在国际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竞争实力的湖泊与环境研究专门人才队伍,提高湖泊与环境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水平。发展以湖泊环境为核心的现代湖泊科学理论体系,提供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方法与技术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实验室将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湖泊科学研究基地、人才聚集与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为目标,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
探索湖泊形成和自然演化的基本规律,研究湖泊水动力学和水生生态学,发展湖泊物理、湖泊化学和湖泊生态学等学科,为国际湖泊科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实验室前进的方向。同时,根据国家的重大需求,实验室紧密结合我国湖泊环境及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与趋势,更加强调湖泊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研究流域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湖泊环境的变化过程、生态响应机制,开展湖泊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和湖泊生态退化与修复的研究,发展相应的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以保障湖泊水安全,实现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