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5
本刊记者 徐亚楠
提起纳米材料,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很“遥远”,但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尹文艳看来,纳米材料不但很接地气,更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多年来,她在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设计制备及表面修饰、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以及生物纳米荧光探针、肿瘤的诊疗一体化等研究的推进上,脚踏实地地努力着。
与纳米材料的科学碰撞
干一行爱一行,尹文艳在科研上收获满满。她已在国际重要SCI期刊如ACS nano、Small、Biomaterials等发表论文50余篇,他引1000余次;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项;获T-more创新奖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奖等荣誉。
对于肿瘤的有效诊断和治疗,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新思路和契机。而纳米材料的合成与修饰是极为关键的前提条件,不仅对科技进步意义重大,更关系到了百姓的重大民生需求。尹文艳根据纳米材料的特定优势,针对一些典型生物医用无机纳米材料,通过合成和表面修饰后,再对纳米材料在体内的代谢和降解等生物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实现了智能型生物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多模式成像导航的热疗/化疗、热疗/光动力治疗、热疗/放疗等协同手段对肿瘤的有效诊疗,提高典型难溶抗肿瘤药的生物利用度,这为临床中特定肿瘤的诊疗奠定了良好基础。
“要做到最好”,这一直是尹文艳的科学信仰,她也一直践行着。她提到,目前制造纳米药物的最大问题就是代谢,很多药物尤其是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并不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并排出,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对此,她希望在可代谢的生物无机纳米材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一些新型的纳米材料,以解决这类材料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上的难题。
有压力才有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纵然科研之路不是一帆风顺,但在尹文艳看来,这些都不值一提,反而令她斗志满满。对她来说,这其中还少不了实验室主任赵宇亮研究员以及课题小组长谷战军研究员的指导。赵老师和谷老师已经从事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分析和放射化学研究多年,其中,赵老师在国内率先提出纳米材料生物(健康)效应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思想;谷老师有严谨的和踏实的学术理念,在纳米药物的肿瘤诊疗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尹文艳逐渐对纳米材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回想当初,尹文艳也有过“苦不堪言”的经历。作为女性科研工作者,既要将重心放在科学研究上,又要兼顾家庭,时常令尹文艳陷入两难的境地。虽然承担着科研、学生招生、项目申请以及高水平论文发表多方面的压力,但尹文艳都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用纳米材料书写着科研辉煌。
她表示,在科研上,还是要继续寻找在临床应用上有巨大前景的纳米材料,深入开发材料的生物医用功能;虽然后续的科研生涯难免会困难重重,她会抓住一到两个科研的重心去突破,发挥团队的力量,在典型医用和工业用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以及这类材料的肿瘤诊疗方面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无论如何,纳米材料赋予了尹文艳更强的动力并激发她更大的兴趣,去探寻更多的奥秘。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