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4
社会价值取向是指在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用来描述个体对他人利益关注程度的个体差异。通常根据社会价值取向可以把人分为两类:亲自我型个体和亲社会型个体。前者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同时不关注他人的利益;后者追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并关注他人的利益。该研究采用简单赌博的任务来探究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个体在加工自我—他人结果时不同加工时段的神经反应变化,在该任务中个体需要同时为自己和他人做出决策并将得到双方的结果反馈。
研究结果发现,在结果加工的早期阶段,亲自我个体无论在得利或失利的条件下,仅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加工,而不加工他人的结果;与之相反,亲社会个体无论自己得失,都会对他人的结果进行加工。这表明在该阶段,亲自我个体仅希望自己获益,而亲社会个体希望双方都获益,因而反映了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个体对于自我—他人分配结果具有不同的原始动机和结果预期。
在结果加工的中期阶段,亲自我个体依然只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加工而不去加工他人的得失;而亲社会个体在自己得利时会加工他人的结果,在自己失利时会回避加工他人的结果。这表明该加工阶段与个体的情绪与注意分配有关,亲自我者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会引起其情绪的变化而将注意资源更多地分配到自我结果而非他人结果;但对亲社会者来说,在自己得利时,他人的利益得失会引起其情绪及注意分配的变化,而在自己失利时,个体将不去关注他人的得失,该现象被称为“积极偏向”,即个体在自己的利益处于劣势时将回避关注他人的利益,避免引起比较,从而有利于维持其良好的自尊水平。相比于亲自我个体,亲社会个体出现积极偏向的原因可能由于后者在结果评价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他人结果,易受到他人结果的影响,因而该偏向是对其自尊水平和自我概念的一种保护。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反映出该加工阶段比前一阶段更加精细、成熟。
在结果加工的晚期阶段,亲自我个体仍只加工自己的得失结果,不关注他人;然而亲社会个体不但加工自己的得失,而且加工他人的得失。这表明,相比于亲自我个体,亲社会个体会更多地考虑和推测他人在得到结果时的心理状态,因而不仅自己得失,他人的得失也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二者之间所表现出的结果加工差异可能是因为亲社会个体比亲自我个体具有更强的心理理论能力和助人动机。
简而言之,该研究证明了社会价值取向对结果评价的三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反映了亲自我和亲社会个体对于自我—他人结果分配具有不同的社会偏好,从而进一步在神经层面加深了人们对于社会价值取向的理解。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400888)的支持。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