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04
个人之于历史如水滴之于大海,折射出历史的风起云涌,也成就了历史的水光山色。风雨十载,潮起潮落,大浪淘沙,中国有无数的民营企业在草莽之径行进,时显时灭,一时花开。在市场风云的潮起潮落之间,总有一些品牌或产品能够屹立不倒,始终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这一切,缘于他们的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和敢于创新。
创新无限 希望无限
——访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德
本刊记者 朱刚刚
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从事稀土高分子功能助剂及各种塑料改性专用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在郑德带领的团队的积极努力下,企业已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稀土功能助剂产业基地,成长为稀土助剂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系列产品表现出其他同类助剂产品难以比拟的优越性能,并获得用户的广泛好评。
在风云变幻的岁月沧桑中,郑德亲历和见证了炜林纳作为一个纯民营企业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从弱向强的风雨历程。他深谙,这是一个以实力求得尊严和发展的时代。这些年里,公司拓展了我国轻稀土应用新领域,推动了我国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和助剂产业的原创性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稀土工业、助剂工业及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水平,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企业。
创新赢天时 品质创地利
稀土是全球性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多个领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新材料的“宝库”,是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关键而又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也是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竞争焦点。
我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稀土材料被列入制造业领域基础原材料优先主题,属于基础原材料的重点支持方向。
但目前世界上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应用存在严重不均衡性,导致占稀土总量70%的大量轻稀土未得到很好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充分、有效用好我国珍贵的稀土资源,战略意义重大。正是瞄准这一技术经济商机,民间资本与技术有机结合的炜林纳公司2001年应运而生。
公司成立十年来,实现了跨跃式的增长,经历了创业期和发展期这两个阶段。公司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增长,得益于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坚持以原始性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主体的经营理念,构建企业技术集成核心竞争力。
一直以来,自主原创性问题对于国内材料业的困扰就尤为明显。这副担子,让郑德的肩膀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世界竞争中,强手如林,如果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国家的材料业就失去了国际竞争力,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只有拥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有竞争力,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才有发展。
公司原创性地提出“稀土配位、多活性中心、主客体杂化、负载及对称不对称结构等多元协同的稀土助剂设计”技术理念,构建多功能助剂,目前已成功创制七类新型稀土功能助剂,并已获工业规模生产和应用。
自主开发了稀土功能助剂的绿色化制备及稀土助剂关键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技术:轻稀土功能助剂的“一步法”无溶剂清洁合成,解决了轻稀土配合物产业化制备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清洁制备。而稀土助剂关键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技术,不仅降低了轻稀土助剂关键原料的成本,还使产品质量提高,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也开辟了稀土分离副产物加工再利用的新途径。
自主开发稀土助剂的工业化应用技术,其中包括研发了用一种复合助剂同时解决多种问题的“单包化”调优复合技术,形成了系列高效多功能“单包化”轻稀土复合助剂,这类复合助剂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制品的商品化中实现了“助剂因材而异、配方因客调优”,具有高适应性、多功能等特点。聚丙烯低成本高性能化的晶型改性新技术,首次实现了β-PP在线合成工业装置上规模化连续生产——“釜内”直接聚合生产β-PP与“釜外”添加造粒生产β-PP。而新型稀土功能助剂在PVC替铅、镉技术和高速加工、减量化技术中的应用开发,更是解决了民族品牌替代国外进口产品的关键问题。
这些成果集成了关键材料、结构设计、工业制备和产业应用技术的系统创新,可延伸开发其他稀土类精细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改善我国精细化工,特别是助剂行业长期仿制国外品种,产品结构陈旧的局面,从而在国家层面引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我国高分子材料的高技术含量和环保水平。
治天下在人才 用实力铸辉煌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说过,科学研究就像统兵打仗,要有领军人物。领军人物真正的“魅力”往往在于了解社会需求、感知他人感受,善于让合作伙伴和社会公众理解自己的理念,从而调动社会资源集聚于科技发展。郑德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军人物。
正是在郑德的大力倡导下,炜林纳公司始终坚持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公司聘请了多名中科院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为顾问,团结了十余家高分子材料界的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为公司的自主创新理念的实施聚集了强有力社会资源。十年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石油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与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化学所、广州化学所等科研院所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与炜林纳公司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技术合作。
公司为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稳定,建立了一套充分激发人才创造能力和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在科研开发队伍中实行全员聘任制和项目责任制,保障了企业先进而活跃的开发能力;同时搭建创新平台,运用灵活的激励政策,及时有效地对科技人才进行激励,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公司资源效率。
为了提高内部人才素质,除邀请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和开展技术交流外,同时还选派一些有潜质的技术人员进入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造。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培养了一支业务强、技术过硬的研发队伍,目前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达75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3人,博士后3名,博士5名,硕士研究生10人,储备了一支承担国家级项目的人才队伍及多个项目带头人。
十年间,公司打造出了一个脉落清晰的创新体系,先后建立了国家人事部认定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成立了“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中心”,有效地形成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平台。
正是在这样日益强大的创新平台的支持下,公司走上了快速成长之路并取得今天骄人的成果。
至今公司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授权12项,另获独占许可2项,通过国家科技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省、市经贸局,省科技厅等组织的产品科技成果及验收鉴定9项。过去的五年间,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19项,其中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课题项目及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该着项目等。产品技术成果获政府(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市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产品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称号,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均填补国内外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于2003年承担的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是我国塑料助剂行业中由民营企业承担的首个国家级“863”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验收时被评优通过。公司承担的“十一五”“863”项目导向课题,其技术转化成果被列入广东省建设现代产业500强项目,该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并被选为“863”新材料领域亮点课题;目前还承担了“十二五”“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由于技术创新工作突出,炜林纳公司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创新型企业、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2008年中国成长型企型中小企业100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示范基地、及2011年度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细节决定成败 思路决定战略
十年的风雨见证了公司的创新历程,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会发现,总经理郑德在炜林纳公司的发展中,意义非同寻常。记者面前的郑德,儒雅却果敢,智慧却坦诚。
郑德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用稀土类多功能助剂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推广、应用工作。受聘为炜林纳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以来,带领研发团队积极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采用我国丰富的富镧轻稀土为原料,利用绿色合成技术,合成具有对称、非对称结构轻稀土配合物,并构建精细化工产品或中间体化合物,掌握了稀土功能助剂材料结构设计、工业制备及产业化应用的原创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新型稀土功能助剂在塑料高性能、无铅化生产、加工中的应用,改善了我国助剂行业长期仿制国外品种、产品结构陈旧的局面,拓展了我国轻稀土应用新领域,推动了我国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和助剂产业的原创性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稀土工业、助剂工业及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所开发的系列稀土助剂新产品在市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产品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称号,填补了国内外塑料稀土助剂产品的空白。其科技成果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专家组鉴定,结论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稀土配合物及稀土功能助剂制备技术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郑德先后主持了国家级科技项目13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863 计划课题是塑料助剂行业拿到的首个国家级“863”项目,标志着我国塑料助剂行业正向高新技术领域迈进,该项目课题验收被评优通过;主持的“十一五”“863”项目导向课题。其技术转化成果被列入广东省建设现代产业500强项目,该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并被选为“863”新材料领域亮点课题;目前,他又作为课题子项目负责人,承担着国家“十二五”“863”重大课题、2012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子课题项目。作为课题组长,他承担着2008年度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及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将在国家层面上引领精细化工产品产业技术创新。
郑德及其团队在十年间共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4件,其中12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郑德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十一五”“863”项目成果于2012年4月获广东省佛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功能超细粉体改性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化技术”项目成果于2011年7月”获广东省佛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稀土化合物类晶型β成核剂及聚丙烯的高性化”项目成果于2009年7月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分子材料用新型稀土功能助剂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成果于2006年11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德及其团队的这些创新性工作不但开创了轻稀土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而且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助剂研发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原创性,对推动我国助剂产业和高分子材料工业的自主创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没有设限,未来更没有上限,他正是本着对材料学研究的热爱,对祖国科技事业的热情,选择了这条无悔的科研人生路。在这条路上,他大胆、执著,以全部精力与心血谱写了精彩的履历。
作为公司总经理,郑德在思想、组织管理建设上,他坚持以构建“奉献、学习、沟通、协作”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敬业、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实施“事业凝聚人、机制激励人、发展鼓励人”的用人理念为主线,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鼓励人才脱颖而出,跨越自我,与公司共成长。坚持不懈地针对各类员工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以提升员工幸福感。
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理念,加快成果的产业转化;依托政府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技术,形成“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体系机制,为公司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组织管理上,他实施精细管理精益生产,严控成本、严把质量关、量化管理,强化产、供、销对接,强化物流和设备管理。达到现场有序、设备完好、物料平衡、安全可靠、质量达标、队伍稳定、数据准确、仓储整齐、发运及时、过程受控。
天道酬勤,在郑德带领的团队上下不断地积极探索和努力下,公司的规模已不断扩大,目前企业已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稀土功能助剂产业基地,技术创新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15亿元,创利税超2亿元,企业连续六年纳税额超千万,成为企业所在地高明区的纳税大户。并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单位、广东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年产20万吨高分子材料用稀土功能助剂和功能改性专用料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产业结构和市场产品适应性调整,形成南(佛山)北(包头)两大产业基地,集团化运营。公司的发展将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产业化,成果产品商品化”的方针,科研和产业化两手抓,重点发展稀土塑料热稳定剂、晶型改质剂、减量化(发泡)助剂、稀土橡胶防老剂、海洋防污助剂在塑料、橡胶、海洋涂料、纤维等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领域,发展具中国特色的轻稀土助剂材料,积极推进轻稀土化合物→稀土精细化学品或中间体→稀土橡塑功能助剂→高性能橡塑材料→汽车、电子电器、建材、石化、轻工等高分子材料应用稀土新兴产业链的形成。”郑德憧憬着。
纵使昨天我们曾创造过光荣、辉煌、美丽的历史,今日我们还将义无返顾地追随明天的梦想。郑德正是以这不懈的追求与奋斗传递他对新材料技术发展的真诚承诺,续写一个民营企业家追逐梦想的故事。
专家简介
郑德,教授级高工,1958年出生,1978年—1980年就读于广东石油学校石油炼制专业,1980年—1984年于华东石油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任教并在炼制系进修,1984年—1995年任教于汕头大学化学系,1995年—2002年就职于广东广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今任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中心主任,2004年起至今先后兼任石油大学(北京)、福建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12月至今兼任包头炜林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劳动模范、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时代先锋——全国改革创新百佳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现任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塑料助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成员、中塑协门窗异型材专委会副理事长、政协佛山市第十届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