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黄广炎:立足国家安全重大需求 情系爆炸毁伤与防护

    发布时间:2018-12-26

  ——记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广炎


  □ 鲁长国
  
  

  
  提起毁伤、弹药工程亦或是防爆反恐等技术词语时,或许很多人会觉得遥不可触,但只要稍微留心时事新闻里的各种突发爆炸恐怖或军事冲突事件,就都不会觉得陌生。在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广炎看来,他和同事们身上承担的不只是对爆炸毁伤及安全技术的创新探索研究之责,更是与国家军事安全与公共安全为己任的维护之责,他们也正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愈战愈勇。
  

爆炸科学的“军民融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中第一次对“毁伤”作了解释,有“损坏、伤害”之意,如果运用到爆炸科学技术领域里,就会另有一番含义。目前,高效毁伤已成为众多学科中一种最为传统和优势的特色专业领域,而且还为各时期我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其中,黄广炎所在的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这许多重大贡献背后的幕后工作团队之一。
  黄广炎在学生时代就对各种爆炸及弹药很感兴趣,2000年,他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通过对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方面4年的学习与研究,黄广炎深刻体会到了它的学科魅力,也为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研究一员而倍感光荣。
  由于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黄广炎被直接保送读博,提起这段经历,他异常感慨:“其实,能够进入并坚持在这个领域,与我的导师冯顺山教授对我的影响分不开。博士毕业后,冯教授推荐我留校工作,同时也是他领我入门并让我在毁伤与弹药工程技术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冯顺山是北京理工大学“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也是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之一,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国防科技重大创新成果,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我国高效毁伤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发展。
  毁伤,通俗来讲,实际上是武器装备对高价值目标打击链环节的终端一击,就好比足球比赛进攻时的最后临门一脚。这是黄广炎所在的北京理工大学最具传统和优势的特色专业,也是代表国家技术水平的专业,更是我国目前在军事科技方面的发展核心和亟待突破的技术领域。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毁伤与防护就像矛与盾的关系,开始相互影响螺旋式发展。近年来,各种危及公共安全的爆炸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爆炸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大力发展爆炸安全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创新研究。
  “在爆炸科技军民融合研究方面,我主要从事爆炸毁伤与防护这一方向,针对在公共场合突发的爆炸恐怖事件,研究其防护方法、防护技术以及一些新概念防爆装备的研制。”黄广炎介绍道。
  柔性复合防爆是黄广炎及其团队重点涉猎的前沿技术领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公安部防爆反恐专项的支持下,他通过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W.Strong、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刘春美和邱日祥等专家,以及湖南艾尔防务技术有限公司在新材料、结构力学、检测技术和制造技术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形成颠覆性的创新防爆装备,可应用在地铁、机场、银行等人流较大且密集的公共场所,实现了对各种疑似爆炸物灵活快速地处置。此外在抗冲击复合柔性防护结构方面,团队做了很多大胆的创新尝试,也在北京理工大学某基地进行过多次爆炸防护实验,目前该装备已入选公安部遴选和应急装备采购名录,为全国两会、青岛上合组织会议、“一带一路”国家外警培训、亚太维和等重要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在国内外机场、地铁、高铁、银行、场馆等重要场所广泛应用,并受邀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个媒体报道,还于2018年获得第十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发明创业奖金奖。
  

攻关艰难?义不容辞!


  任何科学研究的进程中,都免不了各种困难的阻碍。尤其是艰苦的爆炸试验条件,常人通常难以想象,但与生命危险相比,条件艰苦的重要性还要退居其次。据黄广炎介绍:“在爆炸时,会产生一些碎片及其他爆炸废物,因此防护还是极其重要的。有时,我带学生到郊区山里的基地实验时,冬天的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一旦试验就要到晚上八九点;还经常需要裸露双手去抬沉重的防爆试样和测试靶标,每次防爆试样爆炸之后会抛掷很多特殊混合液体,我们经常会全身湿透。有时试验用车不能保障到位,我和学生们就要从靶场步行几公里下山找车才能回去,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连累我的研究生了。”
  虽然黄广炎是笑谈这段经历的,但其背后的心酸可想而知,爆炸技术行业的每一个技术突破和成果的取得可谓来之不易,于黄广炎来说,现在的科研环境虽然艰苦,但与以往老一辈科学家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对科研热爱的决心,才使如黄广炎一般的青年学者形成了独立的科学思维,敢于承担与面对科研路上的种种坎坷。
  北京理工大学低调务实的延安精神和军工文化,到了21世纪在青年教师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黄广炎说:“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也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各个学科的建设都要全力以赴,随着国家对爆炸毁伤与安全防护的逐渐重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更让我感到了科研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还要将前沿学术问题与工程技术需求紧密结合,在装备创新发展及工程应用中得到实践并产生社会效益,这才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教学路上的“守望者”


  除了繁重的科研工作,黄广炎也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黄广炎给予研究生充分的学术自由,甘愿做科研教学之路上无私的“守护者”。他始终认为研究生都有很好的科研潜质,但创新能力却各有不同,由此可见,应用基础学术研究与工程科研实践是研究生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双车道。对此,黄广炎倡导学生必须以负责人的心态开展科学研究,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要全权负责。“当承担了一项工作时,无论具学生还是老师,都要以一名项目负责人的心态解决问题,只有负责才能担得起项目的成败。”除此之外,黄广炎格外重视学术创新,他鼓励研究生经常参加学术交流。“目前,我所带领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术研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内行业会议,还争取出国参加国际大会并作学术报告一次。只有交流才能开阔视野,才有进步的欲望和信心。”黄广炎表示。
  生活和科研,黄广炎协调得井井有条,他至今都保持着一周内至少两次运动、一天陪家人的良好生活习惯,他也定期组织研究生郊游、爬山或锻炼身体。“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让工作充满生活,那就没有生活可言了。”如今的黄广炎,科研可以游刃有余,教学可以如鱼得水,生活更能多姿多彩。
  

尾音:


  从事爆炸科技事业,道路艰辛,与危险相伴,但是在北京理工大学这样一所传承“延安根 军工魂”红色基因的学校中,一代代北理工“爆炸”人,始终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己任,潜心研究,默默积累,在不断壮大的“中国力量”上写下了自己沉默而有力的一笔!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