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7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长安大学校长陈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张国伟、崔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汤中立、王复明、王双明,挪威工业科学研究院院士吕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环境地球科学处处长刘羽,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董普选,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教授庄长贤,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唐辉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洪增林等专家和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陈峰校长代表长安大学介绍了长安大学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师资规模和近几年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他指出,经过60余年的发展,长安大学地学类学科已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地质工程学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逐渐形成了黄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黄土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裂缝地面沉降、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评价等显著的学术方向和人才团队优势。当前,在“教育强国”“生态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战略背景下,地质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在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过程中,长安大学将对接服务国家和行业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双一流”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彰显学校地学学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地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他真诚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对长安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学校地学学科争取在理论创新、技术发展、行业应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尽早进入国际一流行列,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彭建兵致开幕词时指出,我国工程地质界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为地质科学的发展、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中国工程地质界在人才培养与基金项目资助中硕果累累、收获颇丰。他呼吁相关单位、学会及协会尽快召开全国防灾减灾高层论坛,讨论落实国家防灾减灾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希望此次大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学术成果,推出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推动我国工程地质更好、更快发展。
孙科在致辞中介绍了陕西省近年来的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他指出,陕西省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地质环境特殊,为地学学科提供了极富挑战性的地质科技难题和一流的科学研究基地。此次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选择在西安召开,对陕西省重大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增进省科技部门与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推动我国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他呼吁全体地学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开创工程地质科学研究的全新领域,有力促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
伍法权秘书长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宣读贺信。王思敬在贺信中表示,当前世界和中国正在酝酿“科技革命”,科学技术面临大发展趋势,他希望全体工程地质界同仁研究好工程地质学的核心目标,探索“工程地质体”的本质规律和工程问题,发展工程地质学家智慧与工程技术融合的智能工程地质方向,攀登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峰。他强调,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在国际学术界备受赞许,希望中国工程地质界继续保持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工程地质学科更上一层楼。
此次学术年会为期5天,共有学术报告283个,参会代表通过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青年工程地质论坛,以及会后野外考察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为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