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19
赵其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农业在目前发展阶段,既要注重数量,也要注重质量,同时效益也很重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粮食的发展不能只靠数量,一味追求数量,那样粮食安全问题将变得不可控。数量跟质量本身是结合的,当数量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要向以满足人们营养需求为目标的质量要求转化。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阶段,现代农业有很多技术可以实现既提高数量又提高质量。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推进,农业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政策推动下,还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科学研究的目标不是发论文,而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只有既懂得科学研究,又懂得企业经营,才能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在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瞄准产业、企业或区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合力攻关、协同作战,不断取得农业现代化关键领域、重要环节的核心技术突破,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胡启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信息化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必须大力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打破部门和行业信息壁垒,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降低创新的制度性成本,建设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社会生态环境。要加强信息化与绿色化在城市运行、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以普及和改进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实际行动, 壮大信息消费规模,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一二三产业朝高端、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网信立国”,根本在人民,关键也在人民。“人民获得感”不仅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现代化,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网信事业必将成为中国在新时代里的新优势。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我国要成为网络安全强国,必须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有所突破。早先,我们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以跟随为主,原创技术还不是很多,但现在我国在互联网的全球“磁场”很大,总用户数比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日本5个国家的用户总数还要多。未来,我们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主要依赖国外创新技术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必须要走自己的路,自主研发网络安全技术。
这些年来,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不断创新探索,并且看清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便适应现代网络架构的发展。2007年,我和李国杰院士组织中科院计算所、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等团队进行互联网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的研发与攻关。2011年,我们成立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集聚了国内外19个团队在南京进行创新创业,目前已研发完成了可编程虚拟路由器、网络与内容资源智能管控与调度系统、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测量感知系统三大核心平台。除此之外,我们还开通了全球首个基于服务定制的小规模未来网络试验网,并通过联邦机制实现了与美国GENI和欧盟One Lab试验网的互联互通。目前,部分关键技术成果已被纳入全球Linux基金会的ONOS等开源项目,有效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当前,我国正大力调整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敢于面对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问题,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的技术人员正在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学习掌握,进一步挖掘网络智能管控,以解决我国的网络安全问题。希望再过5~10年,这些举措能让我国的互联网技术领域从现在的跟跑、并跑进入领跑阶段。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科技创新一方面要聚焦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国际垄断和技术壁垒,有效支撑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聚焦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可能催生变革性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必争领域,占据科技制高点,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
当前,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不仅实现了对战略性高技术的跟踪研究,而且在一些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些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航空发动机、高性能芯片等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卫星导航、高速铁路等工程技术达到世界一流,但竞争十分激烈;量子信息前沿研究领域在若干方向上实现了领跑,但暂时的领先地位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冲击。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还很重大。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