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赤子之心 乘风破浪

    发布时间:2019-09-20

——记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王庆刚研究员课题组
  
□ 干思思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材料的应用发展为标志的。进入20世纪以来,以塑料、橡胶和纤维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与农业、能源、信息、环境及人口健康等领域息息相关,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团队的关注。
  2015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成立了这样一个课题组,他们坚持创新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将研究方向定位在目标导向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应用基础研究。4年来,课题组责任人王庆刚研究员与成员们不忘初心、倾心投入、打磨成长。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共同研究合成高分子材料更加快乐,更加有成就感。“以赤子之心,践行中国科研人员的使命与担当”便是他们永不动摇的信念。
  
精诚合作 关注转化
  
  材料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而高分子材料便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一直秉承着“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原则。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在这一背景之下,王庆刚课题组并未只将眼界局限于基础研究工作,而是从应用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面向真正的科研需求,从头做起,将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在王庆刚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他负责的课题组分为3个研究方向:王亮博士针对聚烯烃催化制备的效率和选择性瓶颈,通过设计新型铁系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研究聚烯烃高分子材料的催化合成;徐广强博士针对手性高分子材料合成和表征瓶颈问题,利用“不对称拆分聚合”策略,研究手性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侯鸿斌博士针对课题组研发的高分子材料,通过复合改性和功能探索等手段,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技术。如今,王庆刚课题组有人员近20余人,每位成员研究热情饱满、踏实努力,并取得了多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我国合成橡胶的需求体量巨大,每年超过千万吨,但是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很多技术和产品仍然被国外主导和垄断,而目前合成橡胶材料的核心瓶颈问题就是催化剂技术和催化聚合技术。针对这一问题,王庆刚课题组通过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铁系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发展了共轭烯烃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本体聚合以及与单烯烃的催化共聚合工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为了能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落地,课题组还与中石化巴陵石化、延长石油、玲珑轮胎、申翌生物等公司合作开展工程化和市场化研究;其中高支链聚烯烃技术已经与中石化巴陵石化合作完成模式化规模验证,进入下一阶段的中试关键技术研究。
  除此之外,他们还先后承担并参与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多项科研突破。特别是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王庆刚课题组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卡宾烯和硫脲协同催化内酯开环聚合反应的新方法,这一共催化体系成功实现了丙交酯、戊内酯和己内酯的高效可控聚合,制备了相应的聚酯高分子材料,为生物医用材料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沉潜科研 扬帆前行
  
  科学研究是建立在不停的探索和牢固的科研根基之上的,在王庆刚10余年的从业生涯中,离不开“坚持”与“求索”两个词。
  2001年9月,王庆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大学化学系,之后于2005年9月考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师从唐勇院士攻读博士学位。这一阶段,他主要从事手性小分子合成研究,相关科研成果在J.Am. Chem.Soc.、Angew.Chem.Int.Ed.等刊物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至今,王庆刚仍然能够清晰记得在求学期间唐勇院士的谆谆教诲:要做出全球领先的科研成果,就必须将自己的竞争对手放在全球尺度之上,和世界顶尖课题组竞争、成长。“当时,面对一系列的高要求,我总是感觉自己离导师的期望很远,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与挫折,但坚持下来之后才发现迎接自己的是令人欣喜的成长。”王庆刚说。所以在他看来,坚持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品质。
  良好的科研训练与培养为王庆刚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3月,他来到了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进行有机催化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Benjamin List教授。在这里,王庆刚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科研视野,提升了自己对于科研问题的敏感性,这些都为他回国组建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者,所有的能力与经验都是一步步累积而成的。一直以来,王庆刚都由衷希望,将课题组打造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灵魂的团体。因此,他总是从全局考虑,尽量照顾到每一位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对于青年科研人来说,他们的科研热情饱满,但是也要面临着工作以及生活的双重压力。如今,通过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相结合不仅可以使科研的价值最大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青年科研人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可以静下心来寻求科研的突破和乐趣。作为课题组大局的把握者,他也会给每位成员讨论并设计具体的科研任务和方向,让他们有一份未来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
  赤子之心,乘风破浪。如今,王庆刚课题组的科研方向明晰、成果初显。未来,他们还将沿着聚烯烃橡胶材料与手性聚合物材料的基础应用研究道路脚踏实地走下去,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我们不仅要做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也要做用得起来的技术与工程。”王庆刚坚定地说。科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