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2
文 董建敏
2019年7月13日,法国宣布在空军内部成立太空司令部,拟于9月正式运行。这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西方大国宣布成立太空司令部和空天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军太空,太空军备竞赛日趋激烈,太空变为战场将不再是电影中的画面。
战争实践催生太空战场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航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一步步地向太空延伸自己的足迹,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器相继遨游太空。特别是,航天技术与军事应用联姻,各种各样的军事卫星在战争实践中大展身手,从而催生了战争新样式——太空作战。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陆战、海战,还是空战、电子战,都依赖卫星系统在测地、气象、预警、监视、跟踪、定位、导航、打击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支援与保障。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动用的军用卫星数量比海湾战争更多,达到100多颗,并征用了部分在轨的商业卫星。这些用途不同的卫星在海湾上空交织构成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空间气象保障和空间电子战5大系统,使美英联军犹如神助,导弹命中率高得令人惊讶。整个战争期间,战场上超过90%的信息由卫星提供。这些卫星不仅实现了战场信息的实时传输,还实现了信息向作战能力的迅速转化。由于取得了制太空权,美军自始至终都掌握着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伊拉克战争证明,天基武器系统无论在战略行动还是在战术行动上,都已成为现代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军事专家因此评价道:“伊拉克战争的战场等于处在美国天军的驾控之中。”
未来信息化战争,制信息权将成为作战双方对抗的焦点,信息的获取、传输、共享等环节,都离不开太空卫星系统的支撑,太空可作为连续通信、侦察、预警、导航、定位、指挥与控制的基地,确保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能够顺利进行。比如,利用侦察卫星,可全面、准确、实时地收集敌方军事情报,使指挥员能够实时掌握敌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通信卫星,可实现全地域、全天候、不间断的通信,且保密性强、可靠性高;利用导航定位卫星,不仅可帮助己方部队实施快速、准确的机动,还能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对敌实施精确打击;利用气象卫星,可获取实时战场气象资料,预报天气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满足军事行动的需要;利用测绘卫星,则可精确测定地球表面各种目标的位置,绘制出详细、精确的军用地图等。正是由于天基信息系统在未来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对手重点打击的对象。
未来智能化战争将更加重视各种战场数据的争夺,而太空又是各种信息数据的策源地,战争对太空卫星系统的依赖程度只会进一步加深。只有夺取制太空权,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地球上武装力量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作战效果。目前,美军95%的侦察情报、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和100%的气象信息等均来自太空信息系统;俄军70%的战略情报和80%的军事通信依赖于太空信息系统。由此可见,在未来战争中,太空信息系统将成为陆、海、空、电等作战力量的倍增器。对此,人类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指出:“谁控制了环地球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谁控制了月球,谁就控制了环地球太空。”英国的大数学家罗素也预言:当月球,也许还有火星和金星,能够被用来作为发动攻击的基地时,战争毁灭的能力将有突破性增长。
太空战将创新人类作战样式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随着军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太空作战正朝着不断完善和成熟的阶段迈进,并将产生许多新的作战样式。
天对地作战,精确打击地球目标。天对地作战,就是从太空打击地球军事目标。目前,太空力量的主要使命是服务于地球战场,为地球战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以夺取战争主动权。同时,太空力量能够居高临下地监控地球战场,并对地球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且毁伤力巨大,这对于推进地球战场的作战进程,取得作战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浩瀚的太空战场无边无际,其范围将随着人类空间科技的发展而延伸,太空作战力量可不受领土、领海、领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的制约,在轨道机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真正“全天候、全方位”地对地球目标实施打击及遂行侦察、探测等任务。因此,未来战争中,天对地作战将成为太空战的一种主要作战样式。
天对天作战,精确打击太空目标。天对天作战,就是从太空打击敌天基作战系统。未来战争,无论太空力量遂行侦察、预警、导航、通信等任一任务,其前提条件都是夺取制太空权。没有制太空权,只能“望天兴叹”。尤其是以空间站和天基武器系统组成的太空作战平台,是太空作战赖以依托的制高点。夺取太空战场的主动权,必须首先着眼于摧毁对方太空作战平台,于是就产生了天对天作战样式。美国航天部队的一位将军曾说过,未来太空战部队将同时承担太空战场和地面战场的双重作战任务。早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等军事强国就致力于“以星反星”等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并把其作为控制太空、夺取制天权的重要武器装备。早在2001年1月,美军就开展了代号为“施里弗”的系列太空战模拟演习。该演习均以太空为主战场,以太空系统攻防交战为重点。演习动用了所有可运用的太空力量,包括各类军用和商用卫星、反卫星武器、天基反导武器、载人航天器、空间轨道战斗机、天基激光武器和电磁波武器等,以摧毁对手太空武器系统。
地对天作战,就是从地球精确打击太空目标。自从人类第一颗卫星升天后,世界军事强国就一直在研究如何打击太空中的卫星。1997年,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西部的沙漠深处发射了两束强激光,直接命中距离地球415公里的气象卫星MSTI-3号。相对于天对天作战和天对地作战,地对天作战系统发展相对成熟,人类不仅可以密切监视太空中的航天器,还能大力发展打击武器系统,如核导弹反卫星武器、动能反卫星武器、定向能反卫星武器等。例如,美国曾经研制的F-15飞机发射的反卫星导弹就能直接命中太空目标。今年3月27日,印度曾进行过一次反卫星试验。
太空信息战,就是敌对双方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与信息系统,在外层空间展开的旨在争夺制太空信息权的对抗行动。通俗地讲,就是为争夺和利用太空信息资源而展开的信息作战,其目的是通过获取制太空信息权以控制外层空间,其内容包括夺取太空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核心是夺取太空战场信息的控制权,并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太空信息战既是信息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作战样式,并从属于太空作战。由于太空战中所有攻防武器都要依靠信息来指挥、控制,谁取得了制太空信息权,谁就能取得制太空权和战争主动权。因此,失去太空信息优势,就会失去战争主动权。太空信息战将是太空战的主要作战样式。
太空战潘多拉魔盒已被打开
目前,尽管联合国一直致力于阻止太空军事化,但因太空在战争中的地位提升,以及战争对太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太空变为人类战场不再是电影中的故事,也不再是强者的“游戏”,许多国家开始将战争触角伸向太空。
2018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建立太空军计划;12月宣布设立太空司令部,负责统一指挥和控制美国的太空军力;今年3月,成立太空发展局,负责研发新的太空对抗手段。美国五角大楼目前正考虑在空间轨道上建立一个无人军事空间站。五角大楼希望这一轨道前哨能够支持太空实验和作战,让它变为一个太空物流中心,甚至扩展成一个更大的载人空间站。
据悉,法国为“星球大战”而成立的太空司令部,未来将发展成为“空天军”,专门负责空天作战。法国国防部长帕尔利表示,她致力于在“太空军事化”的竞争中为法国争取“太空战略自主权”,以应对“来自其他大国的日益增长的威胁”。北约高级外交官不久前也透露,北约正计划在今年将太空列为“战争领域”,各成员国将于今年12月3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会议,届时将正式认定:成员国不仅可以在陆、海、空和网络领域发动战争,还能够在太空领域发动战争。北约各国防长已于6月26日至27日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达成一致,同意制定首份太空战略。同时,日本2019年《防卫计划大纲》也将太空列为关键战略军事领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国家提出和美国、法国及日本相同的想法,把太空视为战争领域。北约前官员、“欧洲之友协会”分析师谢伊称,谁控制了太空,就同时控制了陆海空;控制不住太空,就控制不住其他战争领域。美国智库专家伊萨科维兹称:“我们正接近‘星球大战’,它已经不再只是电影中的一个画面。”
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军太空引发了世界对太空军备竞赛的担忧。俄罗斯警告,太空军备竞赛可能比20世纪发展核武器的热潮更激烈。俄总参谋长则表示,莫斯科将采取“相对应和非对称措施”来应对美国在太空部署武器,俄罗斯不会对美太空军事化坐视不管,因为这样将打开潘多拉魔盒。为此,俄罗斯正在不断优化空天力量,以在太空领域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侦察预警网络,并在反卫星武器研制、空间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期打造融态势感知、毁伤压制和全面保障于一体的攻防兼备的太空军事能力。
尽管发展太空军事力量需要强大的航天技术支撑,也需要巨额经费投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强者间的“游戏”。然而,弱者虽无法选择发展太空战“硬实力”,但可以寻求创新“软实力”。审视太空作战发展趋势,强者对太空作战系统的依赖程度越高,就越为弱者实施干扰提供机会。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具有“硬实力”优势的强者,也有其软肋可攻、弱点可击。太空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游戏规则”,面对强者要打破惯性思维和定式思维,要创新求变。在太空作战指导上,不要盲目跟风,坚持以我为主,确保决策科学;在作战策略上,不求硬碰硬,谋求以巧对强,非对称制胜;在作战力量建设上,要有的放矢,弄清需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在战法创新上,不求剑锋利刃,力求剑法超人,出奇制胜。科
(本文转载自《中国国防报》)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