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6
□ 吴应清
在长江下游新兴的滨江港口城市江阴,有一家特殊的企业。它以“绳子”为主线,从数万元的作坊起家,赶着时代浪潮,经过了由“麻绳”、“钢绳”到“光绳(纤)”的裂变升级。它的名字是法尔胜泓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尔胜泓升集团”),一个长期盘踞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阵营当中的,以金属制品生产为主的行业巨擘。
集团内部,除了缔造者周建松和周江这对上阵父子兵,还聚集了一批行业佼佼者,他们将名字牢牢地镌刻在集团发展的功勋章上。其中一人——最初顶着高材生名头的学徒工,如今法尔胜泓升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刘礼华,自22岁至54岁,为谋发展、促创新付出了人生大半的光阴。而与他个人成长相伴而生的还有留在企业发展史上的“惊涛骇浪”。
华丽的转身:小麻绳“钢”化
一个企业的发迹史能展现的东西有很多,譬如决断力、执行力。显然,从法尔胜泓升集团的转型来看,它两者皆具。
1964年,原江海公社“渔业社”所属绳网厂从江海公社划出,单独建立澄江制绳生产合作社。54人,一台套主要设备,这个生产“麻绳”的小作坊就是法尔胜泓升集团的前身。没过几年,国民经济建设的推进让麻绳的市场地位摇摇欲坠,钢绳则一跃成为行业新贵。正是看准这一点,合作社当机立断,先是试制了手摇钢丝绳,之后又购置设备进行钢丝绳量产,以“江阴钢丝绳厂”的名号向着钢丝绳产业全面进军。
较早进入行业意味着占得先机,但要确立行业领导地位,还得要在实践中见真章。这个道理对初出茅庐的“江阴钢丝绳厂”适用,对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刘礼华同样适用。
在上演麻绳变钢绳的魔法升级之时,另一边,刘礼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和热处理专业毕业,成为江阴引进的第一个研究生。“我是江阴利港人,父母都在江阴,他们都希望我回去。”抛开家庭因素,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江阴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向地方输送人才。当时婉拒导师的深造邀请,刘礼华一心想要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到底能不能在社会上产生点作用。
力攀行业高峰的“江阴钢丝绳厂”正求贤若渴,刚走出校门的刘礼华想要一展身手。于是顺理成章,两者一拍即合。头顶高材生的光环,刘礼华成为周建松的嫡系徒弟,从进厂的第一天起就立志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车间摸爬滚打一晃就是两年多,学到了钢绳生产基本功等不少书本上没有的本领。
1989年,钢绳厂成立了“8951”分厂(5个一流水平的金属制品前道钢丝加工新技术、新设备综合试验分厂),24岁的刘礼华担任厂长,但没过多久就被“罢免”了。在任期间,他在引进一批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装备创新,在国内首次研制并应用了国际先进工艺技术,使生产成本降低了10%左右,生产劳动率提高了4倍,缩短了我国金属制品前道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环境。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不认为这是刘礼华的功劳,而是设备先进。“当时自己也确实年轻,没有多少管理上的经验。”对于调离岗位,刘礼华反省自身的不足,并没有怎么难过,反倒是周建松把这事记了好多年:“你啊,一直走得太顺了,你是我的徒弟,所有的人都在看着。那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你当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过两关,一个就是底层锻炼的关,另一个就是底层磨难的关。在逆境中,你学会了怎样爬起来,这是最重要的。”
面对逆境不胆怯、爬起来还不够,在刘礼华看来,“人活着不能没有追求,不追求事业,是苍白的人生”。所以每时每刻,不管对他来讲,还是站在法尔胜泓升集团发展的角度,要做就要奔着“最好的”去。
跃居前列:对“极致”的执着
世界上最大的输送带用钢丝绳生产基地、最大的精细钢丝绳生产基地、最大的切割钢丝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基地、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钢帘线生产基地……多年来,法尔胜泓升集团的前面被冠以各种“最”,能够入选苏南地区首批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凭借的是实打实岁月垒出来的耀眼成绩。
当然这些引以为傲的头衔不是一蹴而就的,内含着一个企业量变到质变的艰辛,对于“极致”二字的追求。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如火如荼,工程用得到的钢丝、缆索自然成为金属制品领域的快销品。然而,抢手归抢手,这一类“高、精、尖、小、特”的特种钢丝绳却多为舶来品,国内企业鲜少能满足市场要求。“中国的桥梁要用自己的钢丝和缆索”,带着这个雄心壮志,年仅27岁的刘礼华被公司委以重任,创办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属制品研究所。很快,他确立了“以产品开发为龙头、科研为基础、生产实体为支柱、科工贸一体化”的办所方针,并以身作则一头扎了进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礼华先后主持开发了“弹簧钢丝绳”“光缆用扇形钢丝”“汽车安全带用钢丝绳”“大桥缆索”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填补了国内的行业空白。如今,大桥缆索已成功应用于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同时出口海外,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一直致力于制造出更细、更强、更环保、更安全的大桥钢缆,未来还将在碳纤维、纳米、激光等新兴产业领域全面出击,立志为世界贡献一流的原创技术和产品,彰显中国制造的力量。”
创造没有止境,尤其在法尔胜泓升集团和刘礼华的字典里,“极致”就是通过努力实现它。的确,但凡对金属制品领域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个领跑行业的企业对“极致”是多么着迷:“极细”——法尔胜的精细钢丝和钢丝绳被应用于太阳能、光纤通信、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极长”——法尔胜的缆索被用于世界超大桥梁;“极强”——集团下属的法尔胜特钢制品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强度运输带特种钢丝绳基地;“极广”——法尔胜的钢丝和钢丝绳被广泛应用于农林、矿产、冶金、交通、机械、海洋、军工、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走精品路线的法尔胜泓升集团,靠质量赢得了口碑和市场。在国内,大型悬拉索和斜拉索桥梁有60%出自他们之手,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走向国际,主跨列世界前10位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中分别有7座和6座使用了“法尔胜”缆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内外承建900余座大型桥梁的事实,让法尔胜泓升集团用中国制造编织世界的“经纬”。与此同时,法尔胜泓升集团的眼光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大桥缆索生产,已逐步延伸到运输、施工、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等多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打造“制造业+服务业”新格局。
多元化发展:没有什么能够一成不变
涉及光通信、精工装备、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物流贸易等产业,法尔胜泓升集团和“多元化”有着牢固的联系。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世界经济在变,中国经济也在变,法尔胜也要跟着一起变化,未来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法尔胜泓升集团董事长周江曾公开表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需要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智能制造方面有自己的企业特色,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寻求企业发展的思路和自身定位。
在21世纪初,信息产业开始高速发展之际,原本只是配套生产光缆钢丝的法尔胜泓升集团看到光通信产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残酷现实,及光通信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秉承着“创新、极致、诚信、和谐”的企业精神,包含刘礼华在内的企业高层管理人迅速做出决定:跳出舒适圈,全力进军光通信产业。
“十五”期间,刘礼华带领他的同仁投入国家级项目“光纤预制棒产业化技术开发”当中。他们独创的发明专利技术打破了美、日等国在该领域中几十年来的技术封锁,获得了1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并大批量生产产品,起草了国家标准,迫使美国为首的外国公司从每芯公里1000多元急降为100元左右。
降价有利于进口,但对刚刚起步的法尔胜泓升集团来说,“价格战”“品牌战斗”皆要小心应对。“2007年,美国一家公司提出,要和法尔胜合作,让法尔胜贴牌生产光纤,开出了丰厚的报酬,条件只有一个:全部打美国公司的牌子。
这是一次品牌战,合作的背后,其实还是要扼杀我们的发展,没有了自己的品牌,即使赚得了一时的利润,却丢掉了生存的市场,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刘礼华清楚地知道,企业想在惊涛骇浪中立足,靠创新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招牌”很重要,不能丢更不可以丢。
从2002年到2008年,法尔胜泓升集团负责光纤产业的子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哪怕如此,他们对品牌阵地的坚守态度也没有动摇过。直至2009年,因3G概念的火爆,法尔胜泓升集团下属的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才扭亏为盈。凭借光纤预制棒和光纤产品拥有的品牌和市场地位,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自主技术为国家每年节省光通讯投资40亿元左右,为此受到了前总理温家宝的赞赏,称这一发明是“为我国的技术创新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此外,立足主体产业,刘礼华还加快了大桥缆索“智造”步伐,将常规的钢缆与现代的光纤相结合,打造具有自感知能力的“智能缆索”,可以实时监控桥梁的“健康”状况,让大桥缆索拥有自主“体检”新能力,省下了一次动辄几万元的缆索“体检费”。
制胜法宝:做人才培育、发展的土壤
成就源于企业,企业靠技术支撑,技术需要人才发展。自1996年担任公司副总裁,刘礼华就十分注重集团的人才发展。在他的支持下,法尔胜泓升集团出台了一系列引人、育人的措施,特别是在使用上,真正做到了事业用人、感情引人、环境育人、待遇留人。
“人才优势是法尔胜最重要的竞争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保障。我们不希望引进凤凰,反而希望是一棵小树苗,种植在法尔胜这片土壤中,给它不断地培植、浇灌,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刘礼华先后引进了多位国家级和海外留学人才,培养了几十名子公司的高层骨干和技术拔尖人才,为打造百年长兴的企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同时,他主持创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一站两中心”的研发格局,成为公司人才的“摇篮”。
在制度方面,法尔胜泓升集团以“尊重、理解、信任、开放、包容”为人才理念,对于科技创新人才,除了基本的工资和年终奖金,还对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精准到人或者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金。此外,公司对于员工创新的资金支持和层次划分也有着合理的安排。“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年研发经费均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3%。”从创新活动的层次划分来看,分为以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属技术中心和装备中心组成的创新核心层,面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新装备研制工作的基层创新层,及面向广大基层员工的TQM活动。
刘礼华说:“面向一线员工,我们推出的全面质量管理(TQM)计划,分别以‘建议奖’‘成果奖’鼓励一线员工关心身边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等问题,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同层次分工不同,激励机制不同,但他们之间联系紧密、互为支撑。
也正是他们,共同托起了法尔胜泓升集团的发展蓝图,让企业跻身各大工程项目之列,让苏通大桥、西堠门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及上海世博会所在地的世界第一大跨径钢拱桥——上海卢浦大桥等的建造历史,烙上了“法尔胜”的名字。历年来,法尔胜泓升集团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不乏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这种“高含金量”的殊荣。
企业与人才的快速成长相辅相成。以刘礼华这位高层管理者为例,他紧抓集团全面发展,在他的领导下,集团成员企业已发展到28个,新办中外合资企业近10家,引进外资达5亿美元,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先后有5个与法尔胜合资,企业的销售收入5年翻了两番。同时,他也不忘科研事业,先后承担了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带领团队为公司、国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双肩挑、两把抓让刘礼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多次被评为各级优秀科技工作者,被列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首届创新创业奖,还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科技英才。
以时代为旗帜:打造“制造业+金融+互联网”
在刘礼华看来,法尔胜泓升集团的成功得益于两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创新”。但有个前提,这一切建立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
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陷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中国社会进入全面深入改革的推进期,这让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转型压力,也看到了更大的发展希望。法尔胜泓升集团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
没有踌躇,这次转型法尔胜泓升集团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推动制造业与金融、互联网的巧妙融合上。公司树立危机意识,积极探索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模式:一方面迅速成立金融投资事业部和信息中心,从集团层面全力推动主产业与金融、互联网的融合;另一方面,大力拓展金融、互联网领域的业务,与传统制造业形成良性互补。
从主体产业大桥缆索的角度出发,法尔胜泓升集团深化“制造业+服务业”模式,不仅仅参与大桥缆索的整个产业链,更积极参与大桥的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建设项目,同时以智能缆索实时监测大桥缆索的运行情况。侧重金融、互联网的业务则稳扎稳打,小范围试水,大面积推广,在商业保理、投资基金、资产管理等方面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法尔胜泓升集团的目标永远要快半步,瞄准时代前沿,但却从不是终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如刘礼华所说的那样,“人生如画,画的水平高低自由后人去评说,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创作、去耕耘,而人生的乐趣也就在于创新、创业的过程”。科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