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5
在中国,跨度千米级的大桥已经超过20座。一次距离的跨越,一次技术的跃进。
杨泗港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163座大桥,连接汉阳、武昌两岸,全长4.13公里。
与其他桥梁不同的是,它独特的设计和刷新悬索桥纪录的跨度。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国内跨度排名第一的悬索桥、世界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悬索桥,这些标签随着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正式通车,逐渐被外界知晓。
一跨过江,惊艳世界
长江被誉为世界第三大河流,近几十年来,在它上面修建桥梁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已经足够填补地质环境恶劣形成的“沟壑”。至少在杨泗港长江大桥建设之初,依旧困难重重。
起初,杨泗港长江大桥方案研究设计中提交了多个桥型、桥跨方案,如900米+900米的双主跨悬索桥、主跨1700米的斜拉悬吊组合桥和主跨1700米的单跨悬索桥等。之后因为大桥的桥址选择非常特殊,业内人员考虑到上下游桥梁相对密集,航道要求苛刻,即枯水季主要航行通道靠近汉阳一侧,以及水文条件复杂等因素,多方评估后明确了建设要求:大桥必须一跨过江。
“现在要面对的最大困难和60年前一样,都是‘如何在河床上修建桥墩’。”央视曾在报道中指出,经过数千年冲刷和沉淀的长江,几乎找不到坚硬的河床基础。如何打造人工河床,成为挡在工程人员面前的第一道坎。
长77.2米、宽40米、高23米、重6200吨,这一组数字代表的结构便是用来修建桥墩的钢沉井。如此的庞然大物经过工厂制造、利用气囊工具运输等,被准确地下沉到江床之上。过程当中,为了保障沉井顺利下沉,18台搅吸机在水下24小时不间断作业,吸走底部的泥沙。168天,工人们奔着“一步到位”的目标,不敢有丝毫懈怠。当一切就绪,240米高的桥塔竖立,杨泗港长江大桥正式拥有了以1700米跨度傲视世界的底气。
基础有了保障,建设者本着快速施工的理念,调动缆载吊机、运输船等架设主跨钢梁。过程中,他们及时对钢梁的位移和提升拉力进行监测,并实时调整,同时将临时连接构件的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保证大桥钢梁吊装后的成桥线形。2018年12月,杨泗港长江大桥主跨钢梁顺利合龙。这也标志着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主体工程完成。
中国速度的保驾护航
真正成就一座桥梁,需要的是工程的环环相扣。除了“巨无霸”钢沉井浮运下沉、主跨钢梁架设等重要环节,桥面上的每一环也必须做到位。
大桥采取主线高架桥+地面辅道的建设模式。全线设2座互通式立交(八坦立交和芦湾湖立交)、4对上下桥匝道和1座跨铁路转体斜拉桥,于2015年7月开工、2019年10月通车。4年多的时间里,建设者们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刷新“中国速度”。例如,300天完成高达241.2米的塔柱施工,82天完成主缆271根索股架设,36天完成49片“千吨级”钢梁架设……不仅如此,从各大媒体报道中知悉,全桥开挖土方57万立方米,生产焊装钢箱梁4.6万吨,摊铺沥青路面18万平方米,使用混凝土92万立方米、钢筋5.4万吨、主缆高强钢丝3.3万吨、钢材7.2万吨……撑起这些数字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建设能力。
此外,作为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重点保障线路之一,杨泗港长江大桥按时交付的同时,还以多项“世界之最”赢得了关注和赞赏。主桥设置双层双向12车道,是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公路桥梁;大桥主缆设计张力6.5万吨,吊索设计拉力500吨,主缆钢丝强度等级世界最高、设计荷载世界最大;锚碇基础采用直径98米的圆形地下连续墙结构,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桥梁基础。
长江上功能最完备的桥梁
杨泗港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10座长江大桥,在它周围10公里范围内,就有武汉长江大桥、鹦鹉洲大桥等数座桥梁。它们各尽其责,有着共同的作用,那便是升级区域道路交通系统,提升城市交通功能。
就杨泗港大桥来说,其上层桥面与汉阳国际博览中心立交和武昌八坦立交联系,仅承担快速通过功能。下层桥面与汉阳鹦鹉大道、滨江大道和武昌八坦路相接,主要解决区域内交通功能。两岸主桥过鹦鹉大道和临江大道后接入地面。其中,汉阳侧下层桥面连接滨江大道和鹦鹉大道,主线接入江鹦路,并在滨江大道设上下层桥面转换匝道,可供一层桥梁与地面的上下桥,以及一层桥梁与二层桥梁的上下桥转换。武昌侧下层桥面直接接入八坦路,并在武金堤路附近设上下层桥面转换匝道,二层桥上的车辆可以通过连接匝道下行到一层桥面,一层桥面车辆也可以通过连接匝道直行到二层桥面。
“设计双层公路桥,是充分考虑到快行、慢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观光漫步的需求。”作为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我国悬索桥著名专家徐恭义认识到武汉人口多、居住密集、各种交通需求并存的具体情况,最终决定采取双层桥面设计。
按照设计,为缓解武汉市过江交通压力,大桥设双向12车道。桥上层两侧还各有一条人行观光道,宽2米,共有8处休息观光区,市民可以在此欣赏江景。下层设计了两条非机动车道,每侧2.5米宽,每侧还设计了1.5米宽的人行道,方便行人在下层步行时不会淋雨。除此之外,双层桥面的设计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桥位资源,一次性留足最大功能潜力;另一方面将“快慢”分开双层的布局也能进一步保障车辆需求,让过江交通更高效化、合理化。
在一座桥上实现如此多的功能设计,让其集过江交通与观光于一体,哪怕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泗港长江大桥已经成为长江上功能最完备的桥梁。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