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2
——记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及团队
王德通
一年生直立草本,种子8~14颗,淡绿色或黄褐色,短圆柱形,种脐白色而不凹陷,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绿豆。绿豆虽然外表“其貌不扬”,但确是不可多得的食品之宝。在多年的发展下,它不仅成了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多样化需求、保健型消费的营养健康食品,还逐渐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绿豆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国家对小颗粒作物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绿豆产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针对我国在绿豆生产上存在 的产量低、抗病虫能力差、区域性强、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陈新领导科研团队在“绿豆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的项目支撑下展开了系列研究,并在多年探索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项目研究成果还获得了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扎根绿豆品种选育与栽培
绿豆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多个地方都有种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豆的培养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来扎根于豆类作物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中,陈新在绿豆、大豆和豇豆等豆类作物新品种选育、抗病虫及耐逆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这为他领导团队开展“绿豆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为了能在这一方向做出更多创新性科研成果,他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搜集引进系统评价鉴定国内外绿豆资源4680份,首次逐级构建占资源总量10%、3%、1%的初选核心种质、微核心种质及应用核心种质。通过深入研究,建立完善了室内外结合的资源鉴定技术与评价标准,精选出Acc41和V2802等抗豆象、泰抗1号等抗叶斑病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异种质,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抗性和其他优异基因空白,解决了绿豆育种重要病虫害抗性资源严重匮乏和杂交育种效率不高等问题。
在之前科研技术的基础上,他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一起,打破常规,创新了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抗性育种、花开张简易育种技术,培育出中国南方首例高抗豆象抗叶斑病适合机械化栽培直立型品种苏绿2号、苏绿5号,抗叶斑病品种中绿5号,首个通过鉴定的黑绿豆品种苏绿4号等系列新品种,有效解决了我国南方地区绿豆品种蔓生、产量低、抗病虫能力差、适应范围狭窄等问题。直立型、一次性成熟的品种育成解决了绿豆多次采收带来的用工成本的问题,带来了绿豆品种的技术革命。
成果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产业化推广,陈新团队利用新品种高产高效、病虫害防控、机械化生产等系列配套技术,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打造了南方绿豆产业链技术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他们利用新品种及间套种、豆象综合防控、机械化收获等系列配套生产技术,创造麦后复播平作230.8千克/亩、林/豆套种122.5千克/亩等南方地区高产高效典型。其中江苏省近3年种植苏绿系列绿豆158万亩,增产1080万公斤,增收8640万元,在省内苏绿系列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在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他们获得国家认证的技术标准1项,发表论文58篇,专著5部,获授权国家专利5项、鉴定新品种6个。绿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平台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和国家外专局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命名。
小小绿豆中蕴藏大大的科学智慧。今后,陈新团队还要将研究重点放在绿豆的营养成分分析上,选育更营养健康的品种,并加工成产品,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做出更多造福社会的科研成果。科
- 资讯
-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