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8
张 闻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千百年来,教育的向心力一直未曾缺失,并成为了当今社会摆脱贫困的关键。
一般来说,提到扶贫,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往往在于解决物质贫穷问题,很少联想到教育扶贫。其实,在中国那些偏远的山村,流动人口、乡村儿童这样一些弱势群体,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撑,在教育上也需要扶贫,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而这些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018年1月5日,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国教育系统会同扶贫系统要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共同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这一方案的实施,标志着教育扶贫的时代正在向我们一步步走来。教育扶贫、知识树人,这一伟大的事业需要更多人投身其中。
新时期的远程教育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就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扶贫攻坚就是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事业的兴起,以互联网+教育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是个方兴未艾的教育领域,以网络为主要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对实现教育普及,推动教育现代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方式,通过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远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曾经的国际级贫困县金寨县的天堂寨同心小学就是远程教育的率先受惠者。原来因为师资力量的局限,该小学没有能力开设英语课,导致农村孩子的英语能力普遍较低。而自从2015年金寨县政府开始在全县推广在线教育后,同心小学不仅开设了英语课,更同步开设了美术、音乐等课程,让农村孩子拥有了不输城市孩子的教学资源。
除了政府的全力推广,远程教育在贫困地区的发展还得益于学校、企业的积极贡献。早在2003年年初,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就本着“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自筹资金率先启动了教育扶贫工作。从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之日起,学院就成立教育扶贫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对象,该学院帮助贫困地区建立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指导地方教学站针对当地需要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远程课程开展培训,让地方中小学校长、教师、基层干部等能够分享清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
2018年8月,“爱心上海·爱在东航”信息化教学示范点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勐来中心学校正式揭牌成立。这一活动吸引了上海的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为当地两所贫困村小学共赠送66台笔记本电脑;在落实硬件的基础上,他们还为所在学校教师提供来沪集中课程培训,以及远程在线教育帮扶,让信息化教学点设施真正发挥作用。
2020年,一场浩浩荡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学校不得不延长开学时间,以避免人群的聚集、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在疫情期间保证课程进度,许多高校都开启了远程教学模式,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同样享受到了远程教育所带来的好处。
十几年来,远程教育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项政策,仍在惠及着更多贫困地区的民众。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怎样能彻底摆脱贫困?是中国一直以来在探索、攻坚的问题。
在过去的这三四十年当中,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形式。但其背后所隐藏的贫穷问题、缺乏资源机会、缺乏优质教育带来的儿童情感关系缺失、匮乏或者不和谐问题非常普遍,这不仅会影响个人发展,还会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儿童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表示,“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调查所见,部分贫困地区所表现出来的家庭教育生态贫困现象严重,与地缘经济、城镇化加速、文化变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背景密切相关,研究者称之为,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丛林。
贫困家庭的内生力量是可持续脱贫的基础,也应该是教育扶贫关切的根本。要完成真正的精准扶贫,就要把扶贫力量精准聚焦扶贫对象内心的改变。而做到这点,就需要教育的力量进入家庭,帮助个人与家庭改变命运。究其根本就是要做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用知识为那些贫困家庭输入向心力量。
在这一背景之下,2016年1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4所高校宣读了《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倡议书》,倡议动员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深度介入教育扶贫工作,努力打造教育扶贫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公益平台。倡议各高校开展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提高当地教学水平;开展贫困地区民众技能培训,提升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助力提高基层干部能力;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助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如今,“造血式”扶贫正在全国各大高校顺利开展,并惠及到了更多的地方。
教育扶贫的前景广阔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从长远来看,教育扶贫对于未来社会实现全面脱贫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扶贫精准地把握住了贫困家庭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止于表面现象的暂时性改变。教育更重要的功能是全面改变人内在的心性、心向和心态,使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心性的巨大潜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这样,扶贫脱贫才具有可持续性,脱贫的质量才会高,才会减少和减低“返贫”现象。这个“扶心”的功能,更为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恰恰是教育能够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基础和保证,其发展前景更是十分广阔的。
如今,国家正在实现全面脱贫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着,这项伟大目标的实现,教育扶贫在其中起到了中坚作用。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这项“知识树人”的伟大工程值得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而做出更大贡献。科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