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0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当疫情在全球蔓延时,中医药战“疫”经验也走出了国门。
在我看来,中国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有三个经验值得被国际社会借鉴,其中就包括中医药。
第一个经验是“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能够阻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第二个经验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把应该收到医院和隔离点的病人收进来,对各种病人一定要积极治疗;第三个经验是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对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中医完全可以拿下,对重症病人则一定强调中西医结合救治。
这段时间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派驻医疗队、同行交流、捐助药品等多种方式,中医中药经验被广泛地介绍给世界。另外,国内还开设了很多咨询网站,为全球有需要的人答疑解惑,提供中医药抗疫经验。这次疫情中,海外对中医药的理解、需求、兴趣都比原来活跃得多。
由于新冠肺炎是新发疾病,人们对其认知有限。“群体免疫”“戴口罩是否有用”等观点一度引起争议。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太赞同用群体免疫这个方法,特别是用牺牲一些人的性命来换取群体免疫。在我看来,一半以上的人口身体产生抗体才能达到群体免疫,可能要涉及几亿人、十几亿人被感染,大批的人可能会死亡,这种情况不可取。我们现在正在加快研制疫苗,一旦疫苗研制成功,群体免疫将很快实现,这是一个被动的免疫。
王金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我国的环境保护变迁史就是一部环境战略与政策发展改革史。国家环境战略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三废”治理到流域区域治理、从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到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轨迹,基本建立了适应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
但是,目前的挑战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推进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大格局;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治建设,调动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运用市场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社会公众的治理力量等。
根据现状,我认为: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基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应推进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和“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管理,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关联性,实现所有者和监管者分离。
目前,国土空间的资源属性和优化配置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需要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前置引导作用,建立生态、大气、水、土壤、海洋等要素环境管控分区,明确各要素空间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功能属性和管控要求,形成以“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今天,健康已经成为公众的重大需求。大健康包含了身体、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全方位整合发展理念。大健康不仅关注生病的人群,还关注健康、亚健康、有高危因素和出现早期症状的人群;不仅关注疾病诊断治疗,也关注疾病预防、疾病康复,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将这种大健康理念和内涵整合到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让医学生和青年医生在成长中能主动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医学理念。
此外,医学发展还需要有相对独立性,需要有完整体系,但要处理好封闭和开放、独立和交叉的关系。我国医学院校内的学院设置封闭性强,学院之间和学科之间边界明显,学科之间互动和交叉不足,不利于医学教育发展。应打破学科壁垒,倡导交叉融合,建立跨学院、跨学科、基础和临床结合、整合式的教育体系,改变目前单一的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基础和临床师资的双聘,建立整合性和跨学科师资队伍。
在我看来,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决定教育结果。我们要面向大健康发展需求,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推进从以传统学科为中心,到以器官系统与临床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推动从“治疗为主”向“生命健康全周期预防、治疗、康养”转变的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医工、医理、医信结合和医学人文融通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
李大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数和形这两个侧面,数学就是撇开了事物其他方面的状态和属性,单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有着极为广泛且重要的应用。
数学要走向应用,真正显示出它在各个领域、各种层次应用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必须设法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个桥梁。这个全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第一步,就称为数学建模,即为所考察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在我看来,抓住了数学建模,就抓住了联系数学与应用的最重要的纽带,构建了沟通数学与应用的桥梁,为数学与应用的有效结合建立了可靠的保证和基础,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数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无穷契机并铺平了广阔道路。
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启迪数学心灵的必胜之途。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学习与培训,亲自参加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必能启迪大家的数学心智,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这样做,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考察三位一体,必将有力地促进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也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贡献。
(来源于科学网)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