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1
吕腾波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并且最大的消化器官。它是人体代谢的中心,被称为人体“化工厂”。如果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的养分就不能得到及时供应,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就无法正常工作。据了解,我国有近两亿人感染肝炎病毒,而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正在被非常多的病人“实践”着,因为肝炎可以使肝脏反复发生炎症和再生,从而容易诱发癌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一个青年学者夜以继日地潜心钻研着。他,就是唐博,一个朴实帅气的东北小伙子,也是一个在国际肝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他曾任桂林医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员,兼任日本临床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学会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面对众多的头衔和职务,唐博深感责任重大。“越多的身份,意味着越多的责任。只有恪尽职守、努力钻研,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移植及肝脏损伤与修复领域有所建树,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使命召唤——毅然投身西部
2012年,唐博在大连医科大学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很多单位都主动向他投来了橄榄枝,周围的亲朋好友都觉得优秀的他毕业后会去北京工作,那里待遇丰厚、科研条件优越,同时离家也近。但没想到的是,唐博却选择了一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省份——广西。
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广西是我国肝癌发生率最高的省份之一。这里病患多,我可以充分地将所学的知识融入临床诊治中,使这里的人民真正受益,而且还可以为科研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技术的提高。第二,这里更需要我。一线城市人才济济,而这些落后地区不容易吸引人才,发展也比较缓慢。作为医务工作者,就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尽我的绵薄之力,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年轻人该做的事。犹如黑夜提灯,照的人多了,周围自然就亮了。”唐博解释道。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11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等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唐博介绍,广西之所以成为肝癌的高发区,一方面是由于广西经济较为落后,人们的收入来源较少,赚钱只为了养家糊口,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普遍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因此,乙肝患者的基数较大、传染率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广西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严重。黄曲霉毒素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食物污染致癌物之一,毒性最强、致癌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1,每日仅需10微克就可以诱发肝癌。黄曲霉毒素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发酵食品、腊肉香肠中。由于广西地处亚热带,雨季较多,食物很容易发生霉变,再加上当地百姓习惯吃生鱼片、腊鱼腊肉等食物,造成了广西人很容易感染黄曲霉毒素。而正是这样急需肝癌研究人才的地区,却因经济条件、地域区位等原因而缺乏医疗人才。
唐博来广西发展的决定是义无反顾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唯有把自己的才识发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遥远的异乡、陌生的环境,还有长年累月的离家在外,令他唯一感到愧疚的是对年迈的父母、年幼孩子的疏于陪伴。“祖国的版图上,没有一寸土地是偏远的,你去哪里我都支持你,你只管做你该做的事”。唐博说,妻子的话让自己觉得来广西是一个光荣的选择。“我很感谢我的妻子,她总是让我专心工作,常常独自一人面对家庭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馈她的付出!”
青葱岁月,朝阳与夕晖映照额上;光华流转,使命与责任温暖情怀。在来广西的近8年里,唐博努力将小我的成长梦与建设祖国大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多年磨一剑,潜心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广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名医生,唐博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成了肝胆外科优秀学科带头人。他还主持或参与了数场DCD供肝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性肝病、腹腔镜复杂性肝脏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等肝胆外科微创手术,造福了无数广大肝病患者。
作为科研工作者,唐博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消化系统肿瘤复发转移抑制及分子机制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由此,唐博先后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西第十三届青年科技奖等。他还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包括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等在内的国际权威SCI论文30余篇。而这些成果,正是对他多年来钻研和努力的认可,也是他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印证!
责任在肩——在创新中解密肝癌的复发转移
“我的工作充分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唐博笑着说,“不过这两者之间,我的侧重点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科学研究工作是辛苦又枯燥的,但在唐博心中,却只保留了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那一台台精密的研究设备就像是他的亲密伙伴,陪伴着他成长,见证着他研究成果的获得。“在无数次的研究和尝试下,哪怕只能获得一项结果,那种喜悦和激动之情也是无以言表的!”
唐博的科研工作早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已经开始了。那时,他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与了原国家“863”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修饰谱研究”。唐博所在的团队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对188个差异蛋白的重复筛选及功能鉴定工作,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针对其中重要的功能性蛋白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肝癌发生、复发转移及耐药等方面,特别是在肝癌复发与转移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结果。唐博的研究发现并验证了一批与肝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关键分子标志物,为临床上肝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策略。
2013年,唐博带领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的骨干精英们,开始进行“肝癌复发转移抑制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的研究。唐博介绍:“肝癌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而复发与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瓶颈问题。明确其相关因素及分子机制,寻找与之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干预治疗的靶分子,对于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肝癌治疗的远期疗效意义重大。”
通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唐博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出相关因子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二代测序法、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先进实验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和动物模型研究出肝癌复发转移抑制及分子机制;此外,他还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非编码RNAs调控在肝癌复发与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相结合,阐明了“非编码RNAs在肝癌复发与转移中的双向作用与可控性”;解析了多种功能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如JMJD3、USP22、SIRT4,EZH2、JARID1B对肝癌复发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调控靶点,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PTM分割性调控”的新观点。
这些成果对肝癌复发与转移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更新,为肝癌复发转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和希望。
目前,唐博正在进行的课题项目和计划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肿瘤转移的抑制及分子机制”,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HMGA1介导lncRNA-LINC01615增强THBS2表达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等。
众志成城——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古语有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唐博深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要想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唐博以自己爽朗的性格、优秀的人品及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吸引和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临床和科研人员,逐步组建了肝癌复发与转移分子医学研究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不仅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如中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等,还来自国外知名的科研机构,如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日本广岛大学等。在研究的过程中,团队一方面充分利用外科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人才与技术储备优势,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的结合,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展开肝癌复发转移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协调同步发展。另一方面,团队积极与国内外的知名大学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这些大学包括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加州大学、奥克兰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德岛大学等,更好地提高了团队整体研究能力,甚至处于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水平。
除了加强团队建设,唐博还特别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正如前段时间b站上很火的视频《后浪》里所讲的那样,‘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毫无疑问,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唐博招收并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博士以及博士后,他尽己所能把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学生,甚至在为人处事、生活琐事上也倾心指导。唐博一直说:“真正的教育是授人以渔”“我优秀微不足道,我的学生优秀,那才是我的成绩。”几年来,他培养的学生,已经各地开花。
无德无以为师。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只有老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给学生最好的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师,不仅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
唐博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时说:“在我的人生中,有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邹汉法研究员。他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到实验室来了解学生们的实验进展情况,并悉心指导每位学生。还有一位是我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广岛修道大学学习时的老师——岛本文雄教授。尽管在业内已经非常有名气,但他说话做事十分谦卑,在生活中也很和蔼可亲。”这两位老师在做人、做事方面深刻地影响了唐博。而今,他也成为一名教师,唐博希望能像这两位恩师一样,用自己的学识和内在修养去影响学生,成为他们的榜样。
在科研工作中,唐博严谨认真,要求学生仔细地做好实验研究。但在工作之余,他又非常亲切随和,常常组织学生们一起聚餐、旅游、运动,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又敬畏他,又喜爱他,直言最好的老师莫过于此。
虽然工作繁忙,唐博却乐在其中。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规划,唐博坦言:“我想踏踏实实做出一些事情来。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在科研方面,去创新性地发现一些研究成果,争取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在临床治疗方面,希望能找到一些新方法,去缓解肝癌患者的痛苦。此外,在教学方面,我想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人才,继续壮大广西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科学研究、临床诊治,还是教书育人都必定是一段漫漫长路。在这段路程中,唐博始终怀揣梦想,在沿途洒下汗水和爱的种子,以稳健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不辱使命,不负担当。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