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顶天立地为人民

    发布时间:2020-09-04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SKLRD)是依托广州医科大学于2007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作为临床型定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积极贯彻着“临床-基础-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理念,瞄准国际前沿理念和技术,面向国家急需解决的诊治防瓶颈问题,努力发展适合国情的临床诊治规范、共识、指南,以及“效优、简便、价廉、安全”的药物、技术、器械,真正做到“顶天立地为人民”。
  
向国际一流迈进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成立起就专注于开展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逐渐形成了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与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支气管肺癌4大主要研究方向。2011年,实验室通过了科技部首次评估;2017年,实验室在第二个五年评估中获评“优秀”;2018年,实验室为整合研究力量与资源提升,带动其他呼吸相关学科和平台的发展,将原有的4大主要研究方向调整为7大研究方向,增加了肺纤维化与肺结核疾病、呼吸研究成果产业化、呼吸相关与交叉学科研究3个研究方向。
  目前,实验室已发展为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的集科研、教学和医疗于一体的呼吸疾病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防诊治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拥有1个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实验室带动了其所依托的呼吸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建成了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变态反应疾病学、肿瘤学和胸外科)和1个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中西医呼吸)。
  在广东省及广州市大力支持下,投资30多亿元在广州荔湾区大坦沙建设的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广州呼吸中心已经于2017年7月开工。依托未来的“广州呼吸中心”,实验室将瞄准打造五大功能中心(基地):呼吸疾病创新研究中心、呼吸医学转化医学研究与产学研中心、危重呼吸道疾病救治中心、呼吸疑难疾病诊治中心、呼吸疾病临床防治的人才培养基地。
  
注重应用基础研究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批准建设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出版和编辑了专著60多部。近5年,实验室牵头或参与撰写我国呼吸疾病诊疗相关的各类指南与专家共识共25部。其中MERS病毒防控、肺功能检查、咳嗽等指南共9部;H7N9救治、中国特异性免疫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等专家共识共16部。实验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5项研究成果为国际慢阻肺诊治指南GOLD所引用,多项慢性咳嗽研究成果为ACCP咳嗽指南所引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4大慢病之一,其危害重大。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患病人数4000多万,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和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除了烟草外,生物燃料烟雾的作用尤为重要。多年来,实验室重点围绕生物燃料烟雾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慢阻肺筛查适宜技术、药物治疗和综合防治新模式进行研究。
  实验室明确了生物燃料导致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为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开展全国肺功能应用及质控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系列指南,建立了全国肺功能规范化培训网络;研制了适合国情的慢阻肺早期筛查技术,建立了早防早诊策略,发展了有效及低成本的药物治疗策略。
  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是威胁着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实验室瞄准“降低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死率”为首要目标,围绕着新发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防控与重症救治的问题,通过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揭示流行规律及临床重症特征,发现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创立全病程动态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监控体系,提高救治成功率;揭示重症感染中病毒与细菌相互作用规律,防控重症细菌感染;发现肺损伤新机制,建立个体化肺保护通气新方法。
  哮喘及过敏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累及各年龄段,我国有2000多万患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实验室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化,临床研究面向国家需求”为宗旨,以尘螨过敏源研究为突破口,采用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研究技术,结合临床实际,在流行规律与病因学、过敏源结构特征、命名和临床诊断应用,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分子指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验室有力促进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尘螨过敏源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揭示了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学变化的趋势,引领了我国哮喘和变态反应学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在肺癌复发转移、耐药及预后判断系列研究,呼吸中枢驱动检测及其指导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流感病毒及腺病毒遗传改造与疫苗载体新技术,慢性咳嗽诊治,肺癌个体化微创根治技术的系统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亮眼的成绩,其研究成果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助力科技“战疫”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面对疫情的来势汹汹,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时间投入抗击疫情当中。2月22日,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科技战“疫”新闻通气会上,实验室负责人介绍了实验室在抗击疫情中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是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二是开展新冠肺炎相关基础研究;三是紧扣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四是依托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承担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
  核酸检测方面,实验室“病毒研究室”联合广医一院检验科成立新冠肺炎临床检测工作组,担负广医一院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工作,协助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人的筛查和诊断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础研究方面,实验室研究成员对抗病毒中成药和特色化合物库等进行筛选。经过体外药学研究发现,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等中成药能在体外抑制新冠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同时,研究成员继国内其他研究者之后,也证实了硫酸氢氯喹、阿比多尔、瑞德西韦等化学药物具有体外抗病毒效果。
  临床研究方面,实验室牵头组织了全国新冠肺炎病人的临床特征研究,分析了31个省区和直辖市的552家医院的1000余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资料,为临床准确认识和科学诊治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依据。实验室还围绕新冠肺炎和新冠肺炎与呼吸系统常见基础疾病,如肺癌和慢阻肺的关系等,立项开展研究,初步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且容易向重症转化,因此,临床上要密切关注这一部分特殊群体。
  救治工作方面,实验室更积极支持武汉的临床重症救治工作。实验室先后派出3批次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持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23名医护人员进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重症病区,开展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为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实验室研究团队在与美国爱荷华大学、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团队的合作下,已经成功构建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此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效果评价、疫苗效果测试及新冠致病机制等多方面研究。
  未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确保领先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世界级呼吸疾病综合防诊治研究中心,努力做好引领我国呼吸疾病研究迈向世界的领头羊。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