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4
——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田林
武光磊
Interbrand(品牌咨询)每年都会评选“全球最佳品牌”,而苹果、谷歌和亚马逊是近几年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公司。在最好的31家公司中,有13家是平台企业,它们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正如《平台革命》一书所讲的那样,“平台正在吞食整个世界”。放眼世界,平台类商业模式有很多,譬如,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旅行领域的Airbnb,出行领域的Uber、滴滴等,这种以平台为导向的经济变革已为社会和商业机构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可见平台的时代已全面到来。
平台商业模式催生的共享经济已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新业态,在我国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而据2019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我国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平台员工数为598万,比上年增长7.5%;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报告预测,未来3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当前,企业需要向服务化或者平台化转型,谁能把脉平台,谁就可能掌握话语权,这是一个生态,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田林介绍说。从本科开始直至今日,这位“85后”青年学者一直致力于平台模式下运营管理问题的研究,始终秉持着“学术源于实践,学术应服务于实践”的理念,不断履行着新时期青年学者的光荣使命,助力着中国新经济形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缘管理 走上科研路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一万小时定律,即“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从事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科研工作者长期持续的全情付出,年轻的田林正是如此。多年来,性格沉稳、注重细节的他一直踏踏实实地从事着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心无旁骛。不久前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的资助,正是对他辛勤付出的回报与肯定。
说起与管理学的结缘,田林幽默地用“误打误撞”来形容。
来自农村的田林,高考时对于专业的选择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是感觉“运营管理好像还挺有意思”,就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了首选专业。“我猜想运营管理可能就是帮助企业,比如制造型或服务型企业优化运营决策。当时感觉自己比较喜欢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就误打误撞地进入这个领域了。”采访中,田林回忆道。
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田林对于管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大三时,为了在该领域继续深造,便萌生了考研的想法。“我从高中起就特别向往复旦,它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让我很钦佩。”2009年,田林顺利考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开始硕博连读。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那时的田林对于未来、前途也曾有过困惑和犹豫,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一次短暂的工作经验,坚定了他走上科研之路的决心。经过1年半的基础学习后,田林曾在世界500强、全球网络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先厂商思科公司实习。面对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田林觉得人生不该如此,相比之下还是走学术之路更有乐趣。“我很喜欢推理、写数学模型,还喜欢计算和研究,所以我觉得,也许这条路走得通。”
正是在兴趣的引导下,田林在复旦大学继续开展了博士阶段的学习,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工作交流。视野得以开阔的田林,对于平台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产品共享平台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使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发生了一些结构变化。这意味着,在新的结构上会产生新的运营管理问题,所以我决定研究这种新的平台模式上面的运营管理问题。”田林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就这样确定了。此后,找对方向的田林在科研之路上奋力前行,用勤奋和汗水在管理学的研究上不断精进,并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学术之星”、博士生论坛一等奖(多次)等奖项就是对他的肯定与鼓励。
默默耕耘 静待花开
毛竹栽种后的头4年,仅仅长了3厘米,几乎看不到它的成长。但从第五年开始,它便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6周就可长到15米。这是因为毛竹把所有的努力用在了根系伸展上,深度可达数百米。科研中同样需要这种毛竹精神,只有前期不计成果地默默努力、不断积累,才有可能迎来丰收的喜悦。
产品共享平台这种新兴业态的研究并不容易,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没有相关的历史研究可作参考,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构建模型、总结归纳。在博士毕业后的两年多,田林在上海财经大学相对自由的科研环境中,从未有过松懈,潜心钻研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模式,开始了相关项目的深入探索,譬如,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共享经济下传统企业应对策略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面上特别资助项目“协作消费模式研究”等。凭借其在学术上的出色表现,田林荣获第4届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新人奖。
“我非常喜欢上海财经大学的环境,但人总会对自己的母校怀有特别的情感,尤其是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能够回到母校任教,是一种非常大的荣誉。”2018年,怀着对母校深深眷恋之情的田林,以副教授的身份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开启了一段新征程。
2020年展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平台模式的运营优化研究”,就是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对此田林信心十足。在该项目的研究中,田林及其课题组将围绕产品共享模式,从消费者、制造商、政府的角度展开深入研究,初步构建共享经济(产品共享)运营优化的理论体系。
“目前来看这方面的研究非常顺利,短线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下一步将会基于不同平台的业态,找出它们在运营上的共性问题或规律,形成一套平台优化运营的理论体系,去帮助现有的平台优化运营,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运营优化它不是一个宏观上的战略问题,它其实就是帮助企业生根,帮助企业把每一个细节、环节做好。当企业想向平台化转型,或者是想依托平台打造属于其自身的生态体系时,都需要一套理论来指导,或者说是提供一个方向,以便企业能用更少的错误来更快地实现目标。我就想承担这方面的一些工作。”田林满怀信心地说道。
除科研之外,教书育人是田林肩负的另一项重任。在他看来,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踏踏实实地把基础夯实,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一个人、一次性完成的。“每次科研遇到瓶颈时,科学家们是如何克服的呢?我希望告诉学生们该学科的由来和整个学科的发展轨迹。换句话说就是,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一心为学生着想的田林,殷切希望学生们能够脚踏实地地做学问,少一点浮躁,这样毕业之后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解决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理论。
此外,田林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用开放的心态做研究。“了解不同的研究风格,才能知道‘好’是什么样子,反过来可以矫正自己。”同时,学生也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有些科研内容在国内起步相比国外虽然晚一些,但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差,这种差距靠拼搏努力完全可以弥补甚至是超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研之路向来不易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一步一步探索式地走好脚下的路,才能到达原本看不见的目标。年轻的田林将继续扎根于平台模式下运营管理领域的研究,踏踏实实地“把教学做好,把科研做好,把项目做好”,一点一滴地为中国管理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科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