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发布时间:2020-10-13

王国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的70%、消费总量的60%以上。
  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煤炭是最经济和可清洁高效利用的能源。尽管近一两年来,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较大比例,仍是我国的战略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面对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更加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目标,煤矿智能化是核心技术支撑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我看来,煤炭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技术与装备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全面自主感知、实时高效互联、智能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的煤矿智能系统,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智能运行。这也是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特别在近10年来,我国通过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的创新研发,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在薄和较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大采高和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以及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方面实现领跑。在这一现状下,未来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共性关键技术和短板技术的研发工作,争取在这一领域中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
  
林忠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规模和数量上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是,相比于科技创新需要,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我国大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呈指数级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超出了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更新速度,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与科技发展需求之间难以精确匹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的人才培养更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系统培养,把教育目标从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在日后职业生涯中做出卓著贡献的潜力。
  除此之外,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做好打基础工作,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理论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头。随着知识数量的快速扩增,大学需要帮助学生打造扎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应更加注重基础课程的数质并进、专业课程的通识导论。实践表明,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储备,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王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世界卫生组织8月12日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73万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不断蔓延。
  现如今,面对新冠肺炎本身的疾病规律、病毒的很多特点还没有掌握,现在不是“后疫情时代”,而是疫情时代。因此,我们对疫情的干预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
  控制传染病的三大因素是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基于这样的规律,我们对于新冠肺炎可以采取追踪病源,隔离、切断传染源等一系列的措施。另外的措施就是“科技干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医疗救治行动,包括药物、疫苗等。这两个因素,都是干预疫情的两大最主要因素,这两个干预因素的交互作用体现了疫情总体的防控效果。
  目前,我们对疫情规律还是掌握得不够,影响未来疫情的本质因素是病毒进化变异及其“命运”。此外,由于病毒、宿主、社会干预、科技干预等自变量的复杂性,使得预判疫情的难度极大。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对近期新冠病毒的预判是:全球新冠肺炎的风险水平仍然很高,疫情大流行预计要持续很长时间,依然是引发全球性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
  在传染病的流行上,社会的状况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不同种类的传染病,特别是历史上的,已经不止一次出现了多种传染病交互存在的情况,这是人类最难防范的,这点我们必须心存戒惧之心。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
  当前,大数据正在为科学研究带来新方法论,催生新模式。而地球大数据概念的提出,也有利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和发展。
  以卫星数据为例,对地观测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等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卫星的全覆盖伴随着空间信息保障体系的建立,而基于这样一大批来自天上的数据,关键的关键是要拿出最宝贵的资源:数据资源。
  在我看来,发射卫星不是目的,拿到卫星数据后进一步应用,才是其真正的使命。建立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因此而彰显。2019年起,平台就开始面向全球,共享各类数据。在数据共享碰到困难时,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实现数据共享。
  当地球大数据平台建立后,SDG目标的推进也更有迹可循。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是SDG的目标之一。通过地球大数据平台,研究人员可以对亚欧非大陆重要的湿地水体面积进行观测,并根据数据总结出变化趋势。
  SDG的第11个目标是建设具有包容性、安全、有复原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地球大数据平台通过雷达对城市及其周边的不透水层进行监测,最终得出城镇化趋于稳步发展的结论。针对一些国家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尽如人意的监测结果,我们向联合国提了一个建议,即城镇化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未来,中国在做好自身的同时,还要利用中国的科学创新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用我们的技术帮助他们一起实现土地退化的零增长。
  
  (本栏目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