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3
吕腾波
说起不孕不育,你还会觉得单纯是女性的事情吗?研究表明,不孕不育的原因男方因素占到近一半。从2002年进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到博士后,留校工作到现在,已经是副教授的吴炜专注于研究男性不育。他的初衷很简单:不仅是解冲能生的问题,而且还要优生。
男性不育,国之大事
吴炜的导师王心如教授今年已经70岁了,在实验室还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从2007年考取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的硕博连读至今,13年的时间里,王心如教授一直是对吴炜影响最大的人。“王心如教授经常说,人生一定要努力奋斗,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而在科学研究面前,吴炜也深受其影响,做科学研究,一定要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要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研究。“只要是为了国家好,什么都可以奉献。”王心如教授说的话在无形之中激励着吴炜继续做着关于男性不育的研究。
而吴炜之所以专注男性不育研究,是因为西方国家和我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的发生率高达9%.15%,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男性精液质量下降40%以上,现有诊疗水平无法满足生育需求,男性“想生而不能生”的矛盾日益突出,男性不育已经成为全球生殖健康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不孕不育的预防、诊断、治疗,不仅标志着国民身体的健康水平,同时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南京医科大学在2005年时就建立了男性不育病例对照生物样本库并开展相关研究,之后又建立了环境与生殖健康纵向研究队列,研究生命早期环境因素暴露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探索不孕不育的病因,寻找疾病早期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探究个体暴露在环境因素之中是否易感,有没有遗传或者表观遗传上的改变,后期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子代的健康,是否会表现为出生体重异常、神经行为异常,或者其他的疾病。
吴炜的专业背景是卫生毒理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因素与生殖发育健康。“我想大部人应该对我们毒理学不是特别了解。”吴炜解释道,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有害因素,比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和生物学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科学。
吴炜和团队观察到环境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人接触到的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而化工业和实验室制造的环墂污染物,其中被确定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吴炜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非常感兴趣,“生命早期暴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会对子代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吴炜所在的实验室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DTSF1/miR-125a-3p/Fstl3作用通路在孕期DBP暴露致传代生精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该研究表明,孕期DBP暴露可引起子代第一代至第三代睾丸支持细胞数量异常减少,孕期DBP暴露引起的睾丸支持细胞数量异常减少可能是精子生成障碍的重要原因,生殖细胞的表观遗传变异介导了该跨代遗传效应。
相关研究结果被分别选为美国毒理学学会的会刊Toxicological Sciences和Lancet子刊EBioMedicine的杂志封面文章,影响较大。
抓好小精子,促进大健康
除了关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吴炜一直在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科研思路,比如二胎政策放开之后的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大家都知道≥35岁被定为女性生殖高龄的分界线,35岁以上的孕妇叫高龄产妇,但是对于男性却没有明确的生殖高龄分界线。”吴炜认为40岁、50岁甚至60岁以上有生育需求的男性同样需要关注,因为关注男性生殖健康领域远没有关注女性生育健康的多,而关注男性生殖健康对子代的影响的就更少了。重视生殖健康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男性生殖健康日益被关注,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有利于优生,也有利于保障生殖健康和生殖安全。
正因如此,所以吴炜计划在未来5.10年,关注父代危险因素暴露与子代健康之间的关联及机制,利用南医大出生队列平台进行深入研究。吴炜希望重点关注父代暴露在危险因素之下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及其跨代遗传效应,比如有害环境因素暴露的男性,其体内是否有相关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暴露对精子发生和子代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具有跨代遗传效应。
在吴炜看来,母亲和父亲各贡献了一半的遗传物质,共同构成子代的遗传背景。“我们做研究的最终目的,考虑的不仅是让人能生,而且要生得健康。”吴炜希望关注中国人的健康要从小的精子抓起,这样未来的国民健康才会有大的提升。健康是人民最普遍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凸显了健康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国家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作为科研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生殖发育健康相关科学问题,促进中国人的健康更上一个台阶,就是首要的任务。”吴炜如是说。
创新“互联网+教学”模式
除了科研上的努力钻研,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吴炜也非常重视。吴炜清楚地记得南医大教务处处长喻荣彬教授说的话:“如果年轻老师能拿出做科研一半的精力来做教学研究,你们的教学研究也会做得非常好。”吴炜认为对自己的学生来说,不管对方的基础如何,学习能力如何,至少在经过他的教育和培养之后,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能在未来有不错的发展前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算得上是比较成功的教育。“我是2012年毕业留校工作的,如何从学生转变成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我自己也在慢慢地摸索。”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出色,是吴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吴炜对现行的教学方式进行过系统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医学院的学生都是靠老师在课堂授课,课后学生自主复习,之后在考前的几个星期集中复习,学生凭借短期记忆,就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卫生毒理学来说,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进度快,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很难完全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均较高的学科,卫生毒理学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新知识、新发现日新月异,特别是一些广受关注的“雾霾的健康危害”“微塑料的健康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现实中新发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课本中的介绍较少,仅靠书本知识已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卫生毒理学最新研究前沿和研究进展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教学难题,吴炜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于2014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推出了卫生毒理学微信辅助教学平台(NJMU-WSDLX),进行毒理学教学应用和推广。“我当时选教师节这天,也是想把这个日子当做一个纪念。”吴炜说,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非常高,希望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比如吃饭、下课休息、上床睡觉之前,用很短的时间来学习毒理学课程的相关知识。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吴炜和团队也在不停地更新和丰富微信辅助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教学信息和科研科普内容。现在除了卫生毒理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外,他也推出了思政相关的推文。吴炜认为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仅专业知识要过硬,思想政治水平也要不断地提高。通过微信辅助教学平台,师生随时随地沟通学习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及终生学习的能力。目前平台关注人数已近4000人,推出了近400期推文,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凭借以上教学改革成果,吴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吴炜除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将自己的爱好运用在教学中,在南医大开设书法基础选修课程。“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因为现在用电脑比较多,手写的内容变得比较少,学生对书法或者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够高,而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综合效应。”吴炜练习书法近30年,能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学校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也十分高兴。“书法对我来说是一种艺术,而自己平常的工作其实是一种科学,而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吴炜一直认为科学和艺术,虽然看起来完全不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因为不管是艺术还是科学,都在追求完美。”能够在工作中不停地用创新思维去探索某种现象背后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是吴炜朴素的追求。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