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怀揣报国梦 心系家乡情

作者:托玛斯教授    发布时间:2014-01-06

本刊记者 吴应清 特约记者 丁晓斐

  
  笃定的双眸中透露出坚毅,举手投足间展现出儒雅,他就是宁波大学陈忠仁教授。
  陈忠仁教授出生于浙江慈溪长河镇,年幼的他喜欢猜谜语,听故事。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他,1980年盛夏聆听了中央广播电台科技节目,被高分子材料时代的来临深深吸引,将高考第一志愿从北大的地理专业改为浙大的高分子化工,与高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赴美留学 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1991年10月,陈忠仁回浙大看望恩师潘祖仁先生并参加学术会议(IUPAC Polymerization 91),有幸认识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加州理工学院Robert H. Grubbs教授。勤奋聪慧、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他得到Grubbs教授的赏识,被推荐到世界名校——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在加州理工期间,陈忠仁以赵忠尧、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谈家桢、卢嘉锡、唐有祺、白春礼、郑哲敏等加州理工学院的优秀中国前辈们为榜样,以实验室为家,一心扑在科研上。在Grubbs教授和Kornfield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他在Jacobson-Stockmayer方程中引入环应力的定量模型已成为大环分子和二烯烃研究中突破圆环数限制瓶颈的开环、合环、易位反应的预测方法,成为复杂天然产物甚至航空汽油防爆剂合成的理论指导,也为2005年导师Grubbs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Grubbs催化剂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曾在1995年专文报道的这一开创性成果。1997年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刊登了陈忠仁为第一作者的关于纳米材料宏观有序加工技术的研究论文,并作为封面主题,在高分子纳米材料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闻评论称之为“材料科学的曙光”。
  1998年,陈忠仁教授从加州理工学院毕业,获得化工及化学博士学位。双栖在高分子合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加工领域、兼具理论与实验研究能力的陈忠仁引起了高分子同行的高度关注。陈忠仁却婉拒了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康内尔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名校院系负责人的教职申请邀请,决定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加州硅谷“取经”,于1998年至2000年在斯坦福大学及霍尼韦尔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此后成为普利司通(美国)高层科研人员、核心团队管理成员。
  20多年来,陈忠仁一直从事以高性能橡胶为主的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发,在相关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取得系列重要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例如,他发展了软材料开裂磨损理论与仿生原理,成功主持了新一代高性能橡胶材料的工业合成及产业应用,为公司产生了几十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效益;他的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已成为国际软材料领域纳米结构加工的标准方法。
  身在海外的陈忠仁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2001年,他参加了由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组织的“百名海外博士浙江行”活动,与母校浙江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为家乡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特别建议宁波市领导要保护宁波环境和四明山水资源。洞察到自主技术缺乏将是阻碍中国工业长远发展的软肋,他婉拒了母校浙大申报“长江学者”的邀请,决定继续在普利司通研发中心工作,以掌握欧美一流产业技术的成功之道。
  其实早在大学时代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大潮中,热爱家乡的陈忠仁就率先发动慈溪籍人士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1985年初他牵头成立的“浙江大学慈溪经济促进协会”建立了微型轴承专家陈永校教授、化学系老师与家乡的紧密联系,帮助慈溪建立了微型轴承、膨胀石墨密封材料两个支柱产业。“当时到路甬祥院士家拜访,请教慈溪协会成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陈忠仁教授回忆道。
  
学成归国 故乡热土大展拳脚
  
  响应邓小平同志“宁波帮,帮宁波”的号召,以宁波大学的创始人包玉刚先生为榜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陈忠仁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在美国普利司通公司领导和同事的百般劝说和挽留之下,他毅然决然从公司卸任,于2011年4月加盟宁波大学,出任宁大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他说:“中国是我的祖国,宁波是我的家乡。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城市。我回来就是为了在宁波建立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建设一流的宁波大学,建设一流的宁波市!”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由于包玉刚先生英年早逝等历史原因,宁波大学的各种资源都极度匮乏,无论从实验场地、仪器设备,还是本科专业、博士学位点等这些“985”、“211”高校现成的条件,往往需要从零做起。 两年多来,陈忠仁教授坚持“五加二,白加黑”,“螺蛳壳里做道场”,领导团队成员废寝忘食克服困难,积极努力开拓创新。他领导的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在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方面获得了飞跃式发展。2012年6月揭牌宁波市Grubbs研究院,2013年组建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系和4个研究所;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rubbs教授等国家多名高层次人才,组成了具有加州理工学院特色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创新团队;作为负责人争取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及“渔业工程与材料”博士点。
  他带领的课题组在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调控的基础研究与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全绿色零排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利用在2012年9月才交付使用的仅300平方米场地,成功实现了超级吸油材料、低密度结构材料、低成本超强纤维复合材料、无缠结超高分子量材料等国际首创或者领先的绿色新材料实验室制备技术。为尽快产业化,与民企合作的新材料应用研究中心已经破土动工。
  他积极为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献计献策。陈忠仁教授提出的“发展真正绿色产业,建设美丽幸福中国”的建言获得了李克强、李源潮同志的重要批示,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上得到了体现和落实。最近为全面深化改革,陈忠仁教授正积极起草“做好高等教育顶层设计,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效率”的新建言,期待能为回答“钱学森之问”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宁波大学成为一流大学扫除高等教育体制的障碍。
  
协同创新 绿色技术建设美丽中国
  
  陈忠仁教授对协同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绿色技术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们实行的是课题组内部的协同创新”,陈忠仁教授特别强调了“内部”。通过顶层设计,他组建了高分子合成、物理、加工和材料四个小组。每个重要项目都由四个小组共同参与。比如,低成本超强纤维(UHMWPE)复合材料项目,合成组负责聚合反应催化体系、聚合反应工程,物理组负责聚集态结构与熔体流变学,加工组负责流场作用下的结晶及熔融纺丝工艺,材料组负责纤维—橡胶复合技术。通过把关键技术瓶颈分解成为系列基础科学问题,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无缝对接。陈忠仁教授的这一思路,或许为解开我国长期以来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孰轻孰重之争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例子。
  的确,陈忠仁课题组从UHMWPE特种纤维产业技术瓶颈提炼的的五个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人才队伍也得到了国家和省市高端创新团队项目的支持。短短一年多,在UHMWPE链缠结控制,尤其是在提高纤维—橡胶剥离强度这个世界难题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对于国家重大项目立项,陈教授特别期待有关部委放宽对合作单位的要求,因为“国际上重大的产业技术突破往往是一个单位的一个团队在同一个大楼里协同创新完成的”。
  陈忠仁教授认为,绿色技术的根本,是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善待自然,学习自然,享用自然。他们目前开展的几个重要项目,都体现了真正绿色的理念,即通过向自然界学习(仿生),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材料,实现制备与加工过程的零排放。比如,无缠结UHMWPE“纳米蚕茧”一旦大规模工业化,就可以实现熔融纺丝,无论从生产成本、纤维品质和环境保护等都会远远优越于目前需要大量溶剂和萃取剂的“凝胶纺丝”工艺。而UHMWPE纤维复合材料剥离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就消除了UHMWPE纤维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技术瓶颈。“非常希望,以芳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百分之几的成本,获得真正绿色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陈忠仁教授对国际首创的UHMWPE纤维—橡胶复合材料技术充满了信心。
  最后,陈忠仁教授借用宁波大学前校长严陆光院士创议的“做人、做事、做学问”招牌讲座,与同行专家共勉:做人“真诚、正直、有爱心”,做事“主动、认真、要细心”,做学问“大胆、敏锐、严谨、有恒心”。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