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28
干思思
“凡事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这是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李存兄教授一直奉行和追求的原则。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让她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辛苦,但也达到了大多数同龄人所没有的高度。
32岁被评为教授,36岁被评为博导。在教学经历中,她先后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红云园丁优秀教师奖”“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和科学基金3项;作为骨干参研国家原“973”课题、原“863”课题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建设了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央组织部和云南省人社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人才项目。
科研篇:解决行业痛点
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特别是铅锌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大多数属复杂难处理资源,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危险废弃物,已成为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和绿色清洁生产已成为冶金行业里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
李存兄和她的团队果断地吹响了向有色金属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进军的号角,经常深入当地冶炼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他们的生产压力和技术需求,开展了锌、铜、铅冶炼行业复杂矿产资源,冶炼渣、尘、污酸、含砷废水等危险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开发的高锗锌精矿加压酸浸及溶液净化新工艺、湿法炼锌浸出渣有价金属高效提取及减量化处理新技术、铜冶炼烟尘强化浸出及有价金属高效综合回收新工艺、铜冶炼烟尘及污酸联合协同处理新工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累计产值达30亿元以上。
教学篇:为学生尽全力
李存兄在这些年由基础研究向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已经从当初一位年轻的莘莘学子一步步成长为冶金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行业内专家和企业的赞赏与信任。
在投身科研的同时,李存兄从没有忘记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教书育人永远是她的第一要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李存兄不停地鞭策和鼓励着这群年轻人要睁开眼睛看世界,要及时了解学科动态和技术前沿。为进一步掌握学科学术前沿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显著提高教书育人、创新研发能力,她先后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犹他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问学者访学和短期交流,在国际化的平台之上,汲取营养,开阔眼界,并及时地把国内外冶金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现代化冶金工程师打下基础,培养的一批批莘莘学子已成为有色冶金行业的中流砥柱。
路漫漫其修远兮,科研就如同人生的一段长跑,漫长的跑道上需要一往直前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信念。永远向着满分奔跑!年轻的李存兄才刚刚起步,未来迎接她的必将是更多、更美的风景。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