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202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揭晓

    发布时间:2021-02-01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揭晓。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是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他毕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他牵头建立的新发特发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监测-治疗-控制”链式周期管理体系,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他率领团队进行长达9年的研究,在世界上率先提出慢阻肺早防早诊早治新策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在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新冠两场战役中,他临危受命,奔赴一线,在疫情研判、科学决策、临床救治、重症抢救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祖国和人民立了赫赫战功。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是我国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她扎根敦煌57载,潜心从事石窟考古研究,是我国文物保护、研究、弘扬、管理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她主编的敦煌考古史上首部巨著——《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内容翔实,准确全面,堪称世界之最;她突破传统石窟考古方法,构建了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考古新模式;她启动数字敦煌工程,志在实现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为保护和弘扬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正是与彪炳史册的老一辈科学家相同的精神。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祖国大地上,共同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他们的卓越科学成就获得评选委员会的高度认可,获得了基金最高奖项。
  
获奖者的分布特点
  2020年年初,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向境内外提名人共发出提名推荐书2300多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截止到4月20日,评委会共收到提名推荐书865份,有效被提名人826人,其中“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74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349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人,总数与去年大体持平。
  8月3日至5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专业评审会在北京铁道大厦举行。来自全国的120多位高端专家应聘担任专业评委。经过初评产生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3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候选人72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候选人34名,一并提交此次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终评。
  8月27日至28日,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应到委员20位,实到19位,其中3位海外评委,受境外疫情影响,分别在香港和美国通过线上视频出席部分会议。会议经过两天紧张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方针,坚持评选过程不受任何部门和个人干预,不为个别权威人士左右的原则,经过科学评议、优中选优,评选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0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名,为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30位在数学力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做出突出技术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下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三大类,共授予20位优秀科技工作者。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经过初评和终评二次评审,从800多位候选人中评选出52位获奖人,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海南、澳门近6年首次有科学家获奖。医学药学奖近6年获奖人数一直保持首位。
  在52位获奖人中,男性47人,女性5人,其中少数民族1人。最年长的84岁,最年轻的年仅37岁,平均年龄约55.6岁,较前两年有所降低。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34%,非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66%,中青年科学家成为主体。“青年创新奖”获奖人数占创新奖总数的4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步入历史跃升期。从800多位被提名人中优中选优,脱颖而出的50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获奖人,科技成果丰硕、创新业绩喜人,人人都有一张十分靓丽的成绩单。他们是我国优秀科技人才、战略科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
  
从获奖项目看“四个面向”
  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从整体来看,“四个面向”要求在今年的获奖人中得到了体现。
  1.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供高端前沿供给
  获奖人密切跟踪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在不断的科学发现与认知突破中形成原始创新,夯实了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北京大学颜学庆首次提出和实现了稳相光压加速和临界密度透镜等新方法,建成世界上首台1%能散激光质子加速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2001年9月率先提出的纳米生物安全研究,在2004年成为全球共识,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面向经济主战场,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
  获奖人聚焦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科技与经济在各方面的相互衔接、精准对接、耦合互动,形成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枫研究发展了多媒体率失真编码理论,建立了率失真最优的压缩和适配技术体系,在国际标准竞争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陈志创建了符合我国玉米特殊农艺需求的玉米机收三大技术装备体系。
  3.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深厚科技支撑
  获奖人坚持需求导向,在关键领域下功夫,为国家富强提供了深厚的科技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谭家华带领团队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展研究,攻克大型绞吸挖泥船海底岩土挖掘、钢桩台车定位、疏浚输送与装备总装集成等难题,使我国实现了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历史性跨越发展。成都理工大学刘清友研发石油钻头、管柱及压裂泵等关键装备,产值超过130亿元,为推动我国石油钻采装备从依靠国外到自主研发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
  4.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获奖人以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细心呵护人民生命安全,精心护佑人民身体健康,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何黎针对全球光损伤性皮肤病发病率高、机制不清、难治愈的世界难题,立足云南病源及植物资源优势,扎根边疆潜心研究36年,在病理基础、临床诊疗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针对胃癌诊治关键点攻坚克难,创新性提出模块化手术规范,以综合治疗模式和微创技术为核心,突破疗效瓶颈。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于1994年3月30日捐资创立的,以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科技奖励基金。26年来,共遴选奖励1414位杰出科技工作者。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