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创新污水治理 强化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1-03-02

  
卫婷婷

  
  
  临近年末,每个人都在盘算着自己一年辛勤劳作之后的收获,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陈波在2020年收获颇丰。作为第二完成人,前不久,他刚刚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个奖项既是对过去8年工作的总结和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和指引。
  
一份坚持,一份收获
  从发表ESI高被引论文,到一次次获得省级奖项,荣耀背后有什么成功秘诀吗?回顾过往,陈波的秘笈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
  2017年,团队申请了“复合污染废水中重金属和抗生素同步吸附与协同去除机理研究”项目。在此之前,国内外主要关注单一污染物去除,而多种不同污染物的同时治理技术研究非常罕见。但实际情况是,水体中本来就是不同性质多污染物交叉共存。而且,复合污染物往往比单一污染物具有更强的毒性。“我觉得如果我们能采用有效的方法,把污水中性质差异巨大的多种污染物同时去除,这将对环境保护非常有意义。”
  基于这一考量,团队满怀信心地申请这一研究项目。但是,第一年落败了。第二年,他们又落败了。第三年,在犹豫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的时候,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不想放弃。于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撰写、论证、修改项目申请书后,他们的研究方案获得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陈波满怀信心地说:“该项目旨在消除或减弱复合污染物在传统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关键科学问题,最终达到‘同步/协同’去除不同性质污染物的目的。”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期研究成果可为有机-无机复合污染废水治理高效吸附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并大大简化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21世纪,纳米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污染治理技术。而自陈波的课题组成立之初,他就瞄准这一国际前沿,并围绕纳米技术开展多项研究。目前,陈波已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人才培养项目近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实现工业化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当前,在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努力,为打好云南省的碧水保卫战贡献微薄之力。”
  
潜心育人,润物无声
  “作为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呢?2016年年底,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陈波前往韩国明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访学。
  经过一年的国外访学,陈波收获颇多。他总结说,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要放手但不撒手。要放手,就是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不能束缚学生的创造力,但同时也不能撒手不管,科研工作中一定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要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成长体系,先让学生尽快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建立起学术自信心,然后才容易取得更大的突破;导师要时刻向学生灌输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外的学习经历也改变了陈波的教学指导方式,现在课题组每周开一次组会,每次至少2.3小时,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讨论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工作进度。在改进的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他指导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分别获2018、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
  除了教育方式的改革,陈波的科研思路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一定要做有意义的研究,研究成果一定要对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面向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陈波开始了新征程。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