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4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院长
临床医学经历了从循证医学到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智慧医学、预防医学,再到今天的群体医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医学之前加了不同的定语。因为加个定语就可以有理论,有理论就可以指导实践。但智慧医学,是真正从理念走向了应用,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把智慧医学用在实践中。而智慧医疗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用于医疗,逐步形成部分人力工作的替代方案,是生命不断数字化表述和智能化计算分析的过程。
关注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首先,我们应关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的“四个新”。第一个是新网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泛在联络;第二个是新设施;第三个是新终端,就是智能进化;第四个是新平台,即数字孪生。做到这四个方面,智慧医院将是走在一条无止境的道路上。
在我看来,除了“四个新”,未来医学的发展将是三个词:“融合”“延展”“创新”。就医学而言,不管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或是预防医学等,所有的这些前面的定语只是医学的某一种技术,而这些技术需要融合在一起,这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未来医学一定是延展的,它既可以从器官延展到细胞,也可以从疾病延展到健康,或是从年轻延展到老龄。最后,医学一定是创新的,也就说医学一定要有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技术,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延展和融合。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内容均进行突出强调,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网络强国建设的目标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4亿多中国人民。“十三五”期间,我们在网络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这期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4G基站占全球4G基站数量的一半以上,网民数量超过9.4亿。不仅如此,我们的通信网络在实现网络速率翻番提升的同时,资费水平降低了95%,实现了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极大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同时,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也推动了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超过7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的数量达到4000万套,工业APP超过25万个。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大大加快。
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未来,随着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在个人消费和生产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也将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节能和调整能源结构等途径,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产生量,再通过森林碳汇和碳捕集与利用等,抵消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零排放”。
国际上,通过碳中和倒逼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构成颠覆性改变的趋势日趋紧迫,比如光伏发电技术成本的快速降低、欧洲氢能炼钢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可能会错失颠覆性新技术发展和新业态构建的良机,在国际上科技创新驱动的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所以,降碳既是国际义务又是国内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既有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也有全球气候环境下减碳的需要,既是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减排潜力最大的方向是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的能源结构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将来北京需要大幅度压缩化石能源比例,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如增加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
这需要环境、发改、经信、科技等多部门协同,推动新业态发展和新技术落地,目标是形成经济发展、减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的三赢局面。我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一套减碳降污协同治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有效运转机制。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目前,我国在5G技术和互联网、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已经有了优势。拉长长板,意味着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领先地位,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同时,还要加快补齐短板。
在正常国际贸易秩序下,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不一定需要拥有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不过,目前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使凡是中国产业链上重要环节的短板都有可能被“卡脖子”,都需要尽快补齐。这样,才能使创新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由此可见,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做到不受制于人,也应该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当前的这场大变局中,网信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一个国家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安全和科技产业的水平。近年来,在一些重要领域的信息化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包括自主可控测评、质量测评和安全测评在内的“多维度测评”体系。今后,这一评价体系将不断发展和完善,覆盖更多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这应该是保障“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个重要体现。
总之,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我们要沿着科技自立自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栏目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