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国之大者”未敢忘 风物长宜放眼量

    发布时间:2021-04-14

——陕西科技大学人物创新纪实
  
黄雪霜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月亮垭,考察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他远眺秦岭牛背梁主峰时说出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他强调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这些叮嘱,无论是对身处三秦之地、在“双一流”建设洪流之中奋勇搏击的陕西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陕科大”),还是对置身其中,又恰好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青年教授郭军康来说,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激励意义——什么是“国之大者”?如何才能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恰恰是陕科大人这些年来一直想要努力追寻的答案。
  
“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2016年6月6日,这个看起来就很特别的日子,对郭军康来说,却更具纪念意义。这一天,他接下了时任陕科大校长姚书志亲自颁发的聘书,正式成为陕科大的一员。
  值得一提的是,从他知晓陕科大大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而慕名投递简历,到第二天立即收到学院马宏瑞院长亲自打来电话邀约,再到经过几轮面试最终入职,仅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而这,只是近年来陕科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个缩影。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陕西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98年划转到陕西省。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走过了“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63年发展历程。学校始终将“国之大者”牢记于心,秉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轻工业高端人才,为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
  走进新时代,新一代陕科大领导牢牢握住人才这个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牛鼻子”,排除万难大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以精神凝聚人、以事业吸引人、以政策激励人、以环境鼓舞人,广纳四海英才。他们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发展方向,突出高校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职能,努力将科研成果书写在三秦大地上。
  陕科大近十年来的改革变迁引人注目,也包括远在千里之外一直关注家乡动态的郭军康。学校领导的每次讲话和文章都直击他的心弦,坚定了他重回故土建新功、立新业,服务一方百姓的决心。这些年,历经多年在外求学,郭军康已经把家安在了工作、生活8年的天津。西北人特有的简单、纯朴在郭军康身上体现得如此真切,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家乡需要,他就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简单的人做专业的事”,在郭军康看来,归家是必然选择,一方面感念于陕科大在创新体制、人才政策等各方面所展现出的魄力;另一方面又能圆自己多年以来梦想,将自己多年所学回馈家乡,为家乡的绿水青山做贡献。
  陕西自古是环境优美之地。巍巍秦岭在这里耸立,黄河、长江水滋养着三秦大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陕西物产丰富,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而陕南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异常丰富……但多年来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自然资源被大量开发,生态系统出现退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咛回响在耳畔,牢记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陕科大加快推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特色学院。郭军康入职后,在学校、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之下,着眼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完成了秦岭工矿场地污染土壤修复与尾矿资源化等重要研究方向的确立、平台的搭建及团队建设等。在短期内组建成一支平均年龄为35岁,有着共同理想和信念初心,充满活力又善于攻坚的团队。每个研究方向的负责人都是近年来陕科大立足人才强校战略从海外及国内知名学府吸引过来的年轻有为的年轻博士。说到这些团队成员,郭军康言语难掩激动,在他看来,这群人虽然年轻,但思维活跃又不失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这些年坚持立足需求,找准方向、埋首耕耘,他们先后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包括青年项目与面上项目共12项,还有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此外,他们还参与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国家重要的项目中发挥作用。团队成员共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先后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原环保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励荣誉。
  “只有胸怀‘国之大者’,把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与国家需求和地方发展相联系,才能跨越一个甲子,在国家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新功、立新业。”这是陕科大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郭军康及其团队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顶天立地”做秦岭生态卫士
  2019年,郭军康牵头的共青团陕西省委“秦岭土壤污染与修复现状调查”项目荣获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科学考察项目优秀奖,这是对他多年坚持将所学、所研服务于国家、地方生态保护建设的肯定和鼓励。事实上,“‘上顶天’致力‘卡脖子’的基础科学研究,‘下立地’把科研成果写在三秦大地上”是陕科大人永远的情怀。
  投入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工作十余年,郭军康一直坚持“顶天立地”做科研:曾作为主要参加人先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都安县等地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示范,验证了一批效果显著、环境友好型土壤修复材料及其复配方式,取得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
  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在陕科大,上至学校各级领导,下至团队的普通学生,随处可见跟他一样有着“顶天立地做科研”想法的人,也有着“我本寻朱玉,何惧山泽深”的情怀,这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地方。这些,无论是从陕科大每一位成员的谈吐里,还是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感受得到的。而这些,完全得益于陕科大近年来积极营造出来的“聚拢好各方人才,共建创新天地”的良好创新生态。
  作为“人才强校”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郭军康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在这方面的魄力,也充分体会到了“顶天立地做科研”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到陕科大后,郭军康带领团队先后在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等地开展土壤污染修复研究与示范;在西北生态脆弱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与过程控制方向开展研究;积极开展秦岭工矿场地污染土壤修复与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与示范等,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
  这些年,郭军康所在的学院团队一直在努力将所研、所得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努力将科研成果写在三秦大地上。根据陕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实际情况,他们通过王学川副校长提出系列中肯的建议并成为陕西省政协优秀提案。为进一步落实相关提案,他们还进一步联合各方力量组成调研组,赴安康、商洛等地农村进行调研,形成了《我省农村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调研报告》,受到陕西省政协主席韩勇、副主席陈强等的重视,得到陕西省政府副省长魏曾军批复肯定。该调研报告荣获2018年度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奖二等奖。
  为带动团队甚至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业中来,这些年来,郭军康所在的团队做了很多的努力。由陕科大学子组成的“秦岭卫士”公益团队连续4年进入秦岭沿线开展环保实践工作。除用专业知识守护秦岭绿水青山之外,他们还通过建立新媒体公号等新兴的手段方式,用语言、用艺术、用符号、用歌剧来为大众宣讲科普,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创新和科普之路。“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他们用行动绘就最美青春。
  
改革创新探索西部高校发展新途径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2020年8月20日,作为特区同龄人,郭军康指导两个项目团队参加第十二届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坪山预选赛区暨2020年坪山区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激烈角逐中,他们分别获得“大众双创专场”二等奖和“高校双创专场”三等奖。12月17—18日,该项目再次入选2020年度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绿色低碳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团队Top5”。这让郭军康倍感鼓舞,“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虽然身处西部,但这些年来他和所在的陕科大团队一直积极参与国家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对接高端需求,吸引东部优质项目和资金,探索西部高校优质科研成果与东部资本整合,为助推西部高校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郭军康和陕科大人来说,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投身学校复兴和腾飞事业,牢记“国之大者”,奋力前行,在伟大新时代建功立业,拥抱陕科大更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