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7
杨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2010年左右,主要学科领域的研究体系已基本完成,2020年学术产出成为世界第一。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2050年达到世界期刊强国水平。
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传播平台,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形势不等人,当前我国学术产出越来越多,国际出版界的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也面临着重大变化。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水平和现有目标,应拿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争取在2050年达到世界期刊强国水平。科技出版平台应该成为我国战略性科技力量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国至少有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后发优势。怀进鹏书记曾多次讲过,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初期什么都没有,2G开始跟踪,3G开始追赶,4G开始并行,5G开始引领,我们的期刊也应该沿着这样的方略前进。
二是执行力方面的优势。这从扶贫、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只要是我们想明白、想做好的事情,是可以做成的。而我也期待我国的期刊在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快步前进。
三是机遇优势。美欧欲在期刊方面与中国脱钩是很困难的,他们非常依赖于来自中国的学术贡献,这对我国自己的科技期刊来说正好是个可利用的机遇。
范维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
人们通常认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有三个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各类装置;三是环境因素。但是经数据统计发现,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比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比超过50%。另外,在大的自然灾害中,统计发现,最后生还的人员中有50%~70%是靠受灾人群的自救和互救。
急救医学救援领域讲究“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意思是事故发生后在这个时间区间把人救活的概率是最高的。显然,大多数情况下,想要在十分钟内实施有效救援,基本要依赖民众的自救和互救。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数据,我认为提升民众的安全素质非常重要。何为安全素质?
一是要有安全意识,时刻想到可能面临的风险;二是要有安全的知识,意外发生时要懂得逃生方法;三是要通过实训演练形成安全的能力;四是要有正确的安全理念,民众既是公共安全保障的主要对象,也是实施公共安全保障的主体,在灾害事故发生后民众须有所担当;五是要在总体上形成安全的习惯。意识、知识、能力、理念、习惯五者构成安全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提出把安全文化作为与科技和管理同样重要的要素来看待。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工作不只是印一个小册子或者印一张海报这么简单,创新至关重要,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多媒体呈现。同时,企业化运营模式也至关重要,我曾向工信部建议,把安全文化教育作为安全产业里的服务业来鼓励、培育和发展。
刘忠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最坚硬、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材料,因此被称为“会改变世界的材料”,石墨烯产业也成为各国竞争的新材料领域之一。
一个产业的发展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如今,我国石墨烯产业才刚刚起步。以碳纤维为例,已经花了60年,还远没有成熟,而石墨烯从2004年在实验室被发现,迄今也才17年时间。从这一角度看,我国石墨烯产业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放眼未来,要追求原创性突破和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我看来,“杀手锏”级别的应用是建立在日趋完美的高性能石墨烯材料基础上的。研究人员一定要有耐心和坚持,既需要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也需要精益求精的研发和持续不断的投入。
在材料制备方面。未来的石墨烯产业依赖于石墨烯材料本身,没有好的材料也就失去了产业的根基,所以把材料做好是关键。目前的石墨烯材料质量还差得远,在制备技术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不管是材料制备还是寻找“杀手锏”,都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我研究石墨烯13年了,尤其在石墨烯薄膜制备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但仍有很多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的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学家要沉下心来,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要么“上货架”,要么“上书架”,不必操之过急,做基础研究要弘扬科学家精神,面向应用要提倡工匠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在我看来,真正的核心技术,是“熬”出来的。
夏建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集成电路存在的短板不光是芯片制造中关注度颇高的光刻机,还有工艺设备。
这方面我国产业规模不大,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不算太高。因为一开始做,专利是人家的,做起来既花钱,又赚不了钱,所以国内相关企业不多。
那么,如何弥补工艺设备的短板呢?我的建议是,多培养工科博士或工匠,加强动手能力。过去,我们培养人偏重于理科,但工科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重要。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副总裁纽曼就是学徒出身,二战后接手通用电器,在他领导下做成了先进的航空发动机。让通用与英国劳斯莱斯成为两个主要引领全球商用大型客机发动机制造的公司。
与集成电路一样,航空发动机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卡脖子”问题。在这些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中,都要工匠发挥作用。比如航空发动机叶片,即便拆除后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也很难制造出来,还需要知道其冶炼、加工过程,才能让它耐高温,有更高寿命,这些就需要拥有实际经验的工匠。
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和国际相比缺口较大。去年1月,我国集成电路才升级为一级学科。今年4月底,清华大学又成立集成电路学院。这些都是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及时雨”。不过,人才仍然缺乏,“一下子赶上来不容易”。工科教育还得加强,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栏目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