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引领“陆战之王”传动技术实现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27

卫婷婷  户 万

 

 

坦克素有“陆战之王”的美誉,它集高机动性、强火力和防护于一身,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是国防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国家陆战装备的技术水平。

在中国坦克不断发展的背后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3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事业中,在引领坦克车辆传动技术创新的征途上矢志不渝。他就是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坦克传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周广明。

823日,“国际军事比赛-2021”开幕式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爱国者公园举行。这届赛事的重头戏是坦克两项比赛,在822日首轮单车赛阶段,中国队驾驶编号36996B型坦克进行参赛。我国派出的96B坦克传动系统正是周广明及其团队研制的。在进行激烈角逐后,中国队仅次于东道主俄罗斯代表队,位列小组第二。

与世界坦克强国相比,起步晚了30多年的中国如今已变换了昔日的模样。今天的中国坦克以日趋完善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一流的机动性能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岁月如歌

 

对周广明来说,过往岁月犹如一首久久不能忘怀的歌,在他人生的重要时刻,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1964年,周广明出生在山东济南,两岁时随父母工作调动去了济宁。18岁前,周广明没有离开过济宁。那时候,他的世界很小,小到可以看到边界。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周广明却常常被豫剧《海港》中描写的场景深深打动。

那是一个海港,里面有大吊车,几吨重的钢铁轻轻一抓就被吊起来。彼时,港口和塔吊都是周广明从未见过的东西。年幼的他每天面对狭小的世界,对工程师产生难以名状的向往。周广明是幸运的,遇上国家和时代的拐点。1982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离他的梦想近了一步。

等到真正踏入校园,完成新生报到后,他才意识到学校是面向军工方向培养学生的,这似乎与他想象中的工程师有些差距。但既来之则安之,周广明的大学生活很快忙碌起来,他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开始不断汲取新的“养分”,快速成长。

毕业前夕,周广明原本打算回山东老家。“当时想回山东,觉得能照顾到家里”。然而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兵器工业部201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传动技术部,留在了北京,他的未来有了新的方向。

在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周广明始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各项和车辆传动相关的理论,忙碌的工作节奏是他生活的常态,直到一个契机出现——1992年,中日友好协会组织选派一批研修生去日本学习一年,周广明很幸运地被选中。“因为那时候出国很难,我就想利用这个机会去看看国外到底是什么样子。”他说。

到了日本,周广明被派到丰田公司旗下的一家小企业参观学习,通过深入了解,他明显感觉到中国与日本在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差距。周广明说:“那可能是一个导火线,深深地刺激了我。”他想到了破除万难回国的钱学森,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变得更强,“虽然我可能没有那么伟大,但那是我那时心中最大的念头。”

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让周广明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一直不敢有丝毫放松。回国后,他埋头在车辆传动技术研究中,带领团队突破液力传动、多自由度行星变速、大功率军用联体泵马达、电液自动操纵、液压无级转向、动力换挡等关键技术,形成军用大功率传动装置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显著提高了我国装甲车辆的机动性能,为增强国防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飞速发展

 

我国坦克工业起步于仿制苏联坦克T-54A,其国产化型号为59式坦克,大量装备中国陆军。到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接触西方先进技术,我国坦克研制进入“小步快跑”阶段,此间研制成功了79式、80式车族和96式,其中88式主战坦克研制成功是我国坦克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摆脱了苏联T系列主战坦克设计思想的桎梏,走上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发展之路。

在周广明的印象中,中国坦克开启自主研制的立项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本科毕业后,他直接参与了中国第三代坦克的研制。“三代主战坦克1999年定型,历时17年,发展历程非常艰辛,因为我们的基础太弱了,吃了很多苦。”周广明解释,中国的第三代坦克技术实现跨越,相当于国外三代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坦克已进入高速化发展阶段,其技术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说起中国坦克现在的发展,周广明很自豪,但其实这份自豪背后饱含着他和中国几代坦克研制人员的汗水和努力。

时间回到2000年,周广明被委以重任成为传动技术部主任,全面主持部门工作。他心里只有一个问题:中国坦克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应该怎么做?彼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落后,从材料到核心器件都需要自主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周广明认为一定要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研究队伍,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平台,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广泛和国外开展交流,着力解决零部件不能自主研发的困境。他的心里很清楚,只有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向着自主研发迈进,才能达到创新的最终目的。

在传统的机械行业,想要实现原始创新太难了。但这并没有让周广明打退堂鼓,他做了3件事情:首先是学习坦克传动的基本知识。在他看来,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才能知道中国的坦克欠缺在哪里,需要如何改进。其次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国家的国防工业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法,对国防事业起到巨大支撑作用。”最后是集成创新。他组织团队对标世界一流公司,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解一流公司的产品是什么样的,由哪些零部件组成,从技术层面对产品进行分解,了解对方研发的全过程,看看哪里有差距,应该怎么弥补,等等。

20世纪末开始,周广明带领团队瞄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做技术攻关,花了整整10年,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进入新世纪后,周广明组织团队全面在我国的武器装备上应用新技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攻关完成的关键技术如何完美应用到坦克上?

那时候,好几个型号的装备同步开展应用,每个型号有23台科研样车,结果每台样车都出问题,样车在实验室里躺了一地。“每台样车的传动都出问题,我那个时候也年轻,没什么经验,头都晕了。”时至今日,周广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会忍不住地感叹。在关键技术换代应用最艰难的时候,又赶上了老一辈科研人员的集体退休,人员的青黄不接更是让他焦虑,压力最大的时候,他的头发一绺一绺地掉。他和团队咬着牙坚持,主动利用行业内的高校力量做理论分析,找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团队做技术咨询,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最后的成果来说解决得还不错,为我们后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2月,由周广明和团队自主研制的VT-4主战坦克首次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中亮相,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战略意义的国防和安全展览会之一。国际上所有武器制造商、供应商几乎都会参加展会,并带来他们最新的武器装备和各种技术。首次亮相的VT-4主战坦克成为常规地面车辆中的人气装备,它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先进的外贸型主战坦克成功走向国际市场,也表明我国坦克制造工业已逐渐步入世界前列。

 

永远热爱

 

20216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周广明受邀观看了演出。“在现场观看和坐在电视机前看还是很不一样的,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的伟大成就,并且十分荣幸参与了其中一小部分成就的建设。”周广明说,这种振奋人心的时刻,他将永远铭记。

庆祝活动的第二天,周广明和往常一样来到实验室,投入新的工作中。他所带领的实验室已经从最初的5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60人,一大批30多岁的年轻员工快速成长,已开始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研究所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实验室只搞技术研究,不搞生产,160人全是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周广明解释说,实验室的目标是满足国家武器装备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发展一流的产品,引导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技术层层相扣,形成闭环。

在实验室的日子,周广明经常冲锋在第一线,与基层设计人员一起加班,工作到深夜是常事。2015年,在刚刚得知自己研发的产品要参加阅兵的时候,周广明主动深入阅兵部队一线,了解并及时解决了一些使用、维护等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坦克性能,以保证坦克在阅兵时能够顺利接受检阅。因为保障阅兵的突出表现,周广明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兵器集团直属党委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周广明对团队的要求和实践方向始终是“抢占高地,深耕细作,提升内力,良性发展”。他在实地调研、实车测试、反复验证的基础上,不知道设计了多少方案,又推翻了多少方案,周广明自己都记不清查了多少资料,消耗了多少计算用纸,但他却始终记得在实验室和团队成员攻克难关的日日夜夜。

最终,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周广明带领团队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总装某瓶颈技术项目通过验收;科工局基础产品创新科研传动专项完成发展规划,形成较为全面的研究题谱;多项重大项目课题进展顺利。无数艰辛换来累累硕果。近年来,周广明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出17款适用于坦克装甲车辆的综合传动装置,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在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上大放异彩的96B坦克,正是周广明和团队研制的国产坦克。“96B2015年立项,经过一年多就装备的坦克,它的性能比较突出,说明咱们第三代的传动装置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周广明颇为自豪地说。坦克传动技术已经从原来拖装甲后腿的技术短板,转变为现在支撑引领坦克装备的技术支柱,对坦克装备的未来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时间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坦克装甲车辆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选择好技术发展方向成为十分急迫和重要的课题。“在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装备竞争性采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经济嫁接改造、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的发展大势下,我们如何能走出有特色、有市场的发展之路?”周广明的思索,从未断过:“未来的作战体系一定是空间化、信息化、一体化三者结合的作战体系,所以空间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是必须坚持的技术发展方向,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希望在下一个十年里迈向新的征程。”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