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首期技术传播主题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1-03


  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路径是什么?面临着哪些挑战?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10月30日下午,“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首期技术传播主题沙龙在京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本次沙龙汇聚了众多优秀科学家、企业家和创投家,共分为主旨报告和对话交流两个环节,聚智聚力深度研讨了中国未来能源结构等议题,旨在助推“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绿色生态,通过技术传播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和变革。我国油气钻探与开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高德利教授,“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生,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锐,以及部分企业家、创投家代表和来自中国能源领域的部分专家出席了本次沙龙活动。


与会嘉宾互动交流。摄影/张星海

  高德利院士报告的主题是《双碳战略与深地能矿绿色开发之道》,他在报告中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既要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想办法,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推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革与技术革命,减少其采掘与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甚至实现全过程“零排放”。譬如,资源勘查评价表明我国埋深超过1000米的煤炭资源更加丰富,但是基于现行采矿方式难以采掘出来,如果将加工厂或化工厂建在地下(称之为“井工厂”),直接在地下进行原位气化或转化,由此产生的煤灰等污物留在地下,产出来的氢气、甲烷气、一氧化碳等气态能源完全可控,在地面进行分离处理与综合利用,所形成的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还可以埋存在地下处理,这样就可以实现深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为此,必须进行跨界联合攻关,这涉及地学、化工、工程等多学科领域。此外,化石能源的开发耗能还可以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高德利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会面临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难题,必须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甚至需要举国之力来攻克相关的重大技术与装备难题。


高德利院士作主旨报告。摄影/张星海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研究员,长期从事大规模物理储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他的主旨报告题目是《双碳目标下的储能技术进展与趋势》。他在报告中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将推动能源的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深刻革命。既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又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需求和挑战,而发展储能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以某种形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以特定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风行世界的能源解决方案,多国均已经出台了储能支持政策。储能技术的突破取决于高性能的储能材料、储能单元和储能系统的研究,是典型的涉及多学科、多尺度有机融合的科学技术问题,我国亟须全面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拥有国际话语权。这需要通过示范工程引领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当前,我国要做好前瞻性规划研究,避免资源无效配置,明确储能准入门槛,确保储能高质量应用。同时落实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友好型可再生能源模式发展。此外,我国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储能的全面商业化发展。


陈海生研究员作主旨报告。摄影/张星海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庞文魁也以《关于建设双碳技术传播中心的思考》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他希望以“双碳”领域的技术研究、技术培训、技术认证、标准制定为起点,共建全球领先的碳技术平台,推动“双碳”技术传播,面向全社会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围绕“双碳”目标,搭建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培训、认证的工作框架,打造国际领先的双碳技术传播中心。同时从碳技术、碳管理、碳行为方式等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的“双碳”培养体系。
  在互动交流环节,本次与会的科学家、企业家和创投家围绕“双碳”技术传播的“焊点”,产业资本联动融通,以及“双碳”战略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分享,他们均希望能够为推动国家的“双碳”战略发挥自身的一些作用。我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生态基础、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各方可以在国家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思维和务实的举措,不断推进“双碳”背景下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开拓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同时不断加快我们自身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形成多点突破的发展态势。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陈锐最后总结发言,他指出,对全国而言,推进“双碳”工作,蕴含着我国发展的重大机遇,这既是一场“硬仗大考”,也是大有可为的全新征程。高德利院士和陈海生研究员都是战略科学家,是领域的领军人才,他们精彩而深邃的报告将对中国科协“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与技术传播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给相关部门提供十分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锐总结发言

  陈锐表示,“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首期技术传播主题沙龙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让中国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中国科协作为一个有历史深度、时代高度和情感温度的科技组织,需要在当下全球最关心、最关切的重大时代选题中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中国科协按照党中央赋予的职责就是要做好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我们期待的是能够成为大家在科技创新、创投连通中的桥头堡和连接器,成为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的催化剂。”他说。


“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与技术传播主题沙龙主要参与者集体合影。摄影/张星海

  技术传播系列主题沙龙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发起,“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旨在传播科技、服务创新、促进就业、创造价值。本次以双碳为主题的沙龙由北京科技报社、北航投资有限公司承办,支持单位为优卅青年服务中心。本次主题沙龙的成功举办,也是我国“双碳”战略大背景下,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推动能源转型与技术传播业界交流一次很好的尝试,专家学者和其他业界精英们在沙龙中迸发出来的真知灼见也将为我国科学稳妥推进“双碳”战略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性意见。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