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潜心修行 “智”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2-01-06

——记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李修贤

刘玉杰

 

1997年,一条轰动性新闻在全球各大报刊上占领头条,IBM公司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战胜人类,也是从那时开始,人工智能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如今,随着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也在迅速更新迭代,无人快递、自动驾驶、自动送餐……人工智能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在生产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作为多个学科的交叉分支,它对研究者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从事研究的学者不仅要深刻了解认知神经科学、语言学等人文知识,还要精通统计、概率等数理学科,更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李修贤自2012年起开始专注分布式协同控制、(在线)优化、博弈、机器学习等理论技术,及在无人机、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矩阵的通信权重和新式编队控制方法、分布式聚合优化、耦合约束在线优化算法、分布式算子等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 致力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这是李修贤对科研的信念。

 

漫漫求学路

 

在进入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博士之前,李修贤的绝大部分科研时光都与数字一起度过。2005年,他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数学学院,4年后,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基础数学领域中的解析数论。基础数学是门非常理论抽象化的学科,晦涩难懂,倘若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心性,哪怕是耗费一辈子也很难做出成绩。凭借对数学学科强烈的探索兴趣,硕士期间,他刻苦钻研,对黎曼zeta函数的解析严拓、黎曼猜想及其等价命题进行了论证,得出了一些关于Qx,k)的猜想。他还就狄利克雷定理和Schinzel猜想H等素数分布问题推广为仿射轨道和饱和数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利用初等方法和解析方法证明了一些关于整数核的新结论。这些在数学领域的不懈努力为他日后在人工智能理论上的钻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硕士毕业时,李修贤决定将深奥的数学纯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去解决重大工程问题。2012年,通过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冯俊娥老师及学长的共同推荐,他顺利被香港大学录取,开始系统与控制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因为专业跨度不小,尽管他数学成绩优异,可在新领域的探索初期还是遇到了许多难题。在刚进入香港大学半年多的时间里,他除了要把自动化的基础课程补上,跟上团队的研究步伐,还得把自己的课题内容从头学起。经过几次探索,他最终确定研究方向为多自主体分布式控制,开始进行趋同与编队控制等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博士期间,他将自己求真求知的科研态度发挥到了极致。当时,为解决一个国际前沿的理论难题,他不断地与老师探讨并查阅资料,试图找到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彻夜不眠是常有的事。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数个日夜后的凌晨,他突然茅塞顿开,终于想到了巧妙的解决方法,这才如释重负。

2016年,李修贤完成博士学业,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谢立华院士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在那里,他更加深入地接触无人机的导航定位等自主无人系统。其间,他对无人机的编队控制、分布式(在线)优化、博弈等内容展开攻坚,并为团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难题提供解决方案。4年间,他以实现无人机蜂群监控、救援或群集对抗为愿景,解决队形时变性、非光滑算法解存在性、耦合约束在线优化等难题,建立了Hilbert空间的分布式算子理论体系。多项相关成果以长文形式发表于IEEE TACAutomatica等控制领域顶刊,推动了相关领域在国际上的科研进展。

 

家国情怀

 

2018年,李修贤前往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冯刚教授课题组担任研究助理。2019年,他又前往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开展访学计划。丰富的海外游学经历给了他与众不同的视野,也让他对人工智能的国际发展形势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水平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他认为,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上占得先机,但中国科研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也让国内人工智能水平逐渐追上甚至超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工智能有潜力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手段,高质量、大范围、高层次地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人工智能产业如此重要的大背景下,他与夫人经历数年的博士后科研工作后,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投身人工智能科研与教育事业,决心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作出贡献。“我想为祖国出一点儿力。”2020年,旅居境外4年的他结束了在新加坡的所有项目,回到了祖国怀抱,作为“青年百人”特聘研究员加入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及多智能体交互学习与自主决策实验室。实验室由陈杰院士、洪奕光教授、李莉教授等一批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组成了一支教研一体的科研团队。团队的科研方向覆盖广泛,应用背景繁多,包括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工厂等多个领域,研究核心包括无人系统自主感知、智能与决策、学习与群智等关键科学问题,其根本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中无人系统的科技发展,以达到实际落地效果。这让学数学出身的他能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积极参与讨论项目技术难题,并在分布式控制、集群智能(在线)优化、博弈及机器学习算法上作出了一定贡献。

2022年开始,李修贤将开始承担院校内的教学任务,目前已有两名博士与两名硕士由他指导。他把培养人才看作自己重要的使命,为学生投入了大量心血。“如果学生道德品质败坏,科研做得再好,对于社会也绝不会是一件好事。”他把学生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无论在生活还是教学过程中都严格要求学生,强调立德树人,弘扬爱国精神,力求为国家未来输送栋梁之材。而在科研上,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应用作为科研教学的双重目标,结合自身学习与心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学术与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创作的同时少走弯路、不走岔路。

未来,李修贤将继续在既定的研究方向上探索。他不仅会紧追国际前沿热点,与时俱进,在交叉学科领域把人工智能再向前推进,还会保持自己沉心静气的科研态度,继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不怕苦不怕难的科研精神,致力于做出“从01”的创新型成果。未来,他的目标是做出独立原创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科研成果,为祖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与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