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21
岳建伟:编织信息国土 筑梦智慧城市
本刊记者 徐芳芳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人们常用来形容我国国土资源丰富的词语。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确切地描述某一区域土地、江河湖海、矿藏、生物、气候等国土资源的情况。而如何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如何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不仅考验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也萦绕在国土资源信息化领域科研人员的心头。
10多年来,岳建伟一直致力于国土资源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以实用为经、以技术为纬编织信息化国土,以信息化国土为基石筑梦智慧城市。
九年积累,十年砥砺
岳建伟从来没想过,他现在会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他本科就读于桂林工学院,这是一所原国家部委直属院校,蕴藏了深厚的历史和人文积淀。在这里,他认真研读各类书籍,对数字地形测量、控制测量等工程测量专业的核心课程更是分外用心,掌握了扎实的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了一名能够从事各种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毕业后,他来到了郑州的一家设计院工作。在这里的两年时间,年轻的他“感觉没意思”,因为“上一年班就干三个月的活”。工作虽然轻松,却也让他的才能无处施展。于是,他产生了考研的想法。
“读完研究生,觉得自己水平还是不行。”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对自己要求严苛的他选择了继续深造。读博对他的研究方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他等了九年。
读博时,他师从我国地理信息行业知名专家、超图软件的创始人钟耳顺研究员。钟耳顺长期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发展工作,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多项目GIS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完成了多个大型地理信息工程建设。“因为我有测绘背景,所以和地理信息以及国土资源信息化都比较接近。”岳建伟回忆,“当时,我分到了数字国土事业部。”从这时起,他开始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研究工作,在此之前,从1993-2002年,九年的积累从此得到了施展的空间。
从工程测量到地理信息系统再到国土资源信息化研究,应用一直是岳建伟研究工作的一条主线。在读博期间,他负责了柳州国土资源局的一个项目,为其研制了一套软件,“运行得比较好,后来一直在升级当中”。因为他在面向网络一体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方面所做的努力,于2005年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于他而言,“做出来的东西有人相信,并且愿意应用它”,就满足了。
这之后,岳建伟又先后负责或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村镇土地监察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与开发”、辽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情况指挥系统、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数字化监管技术研究”子课题“农村土地流转一站式透明交易技术”等的研究工作。作为技术骨干,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花费了很多心血。然而辛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村镇土地监察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了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辽宁省基于遥感监测成果的土地利用核查系统”也获得了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国土”奠基智慧城市
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有90个城市进入名单,建设智慧城市的号角已然吹响,又一扇大门正在向他敞开。而此前,多年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研究的岳建伟已经开始与多所高校和企业合作进入智慧城市的研究领域。
“智慧城市内涵丰富,它不仅仅是发达的科学技术,还包含了先进的文化素养和生态文明等内容。”岳建伟这样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
岳建伟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注重发展“智慧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重点,关注民生。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之后的必然发展阶段,是未来各国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人类构建智慧城市的历史征程已经开启,并将持续向前。”岳建伟说道。
单从智慧国土领域而言,他认为,虽然“我国在智慧国土领域的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各个省与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智慧国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在智慧国土之上的智慧城市要走的路更长,“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结合的最佳形式,涉及技术、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岳建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智慧城市要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可能得到几十年以后”,目前整个国家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还“只是一个起步”,每个城市的发展要根据其自身的状况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短时间内完成不现实。具体的讲,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大的规划引路,之后每几年有一个小的规划具体指导实施。他认为:“智慧城市肯定要全面都发展,但不可能同时做到全面发展,要先发展某一方面,再发展另一方面。”
教学是我的第一要务
博士毕业后,岳建伟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的一名教师,“工作重点首先是教书,然后才是搞科研”。
岳建伟开设了两种课程,有针对研究生的《数字城镇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针对本科生的《GPS原理与应用》《资源遥感与信息综合野外实习》《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等课程。
他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硕士生导师,他会“让学生们学会怎么去学,让学生们学会做研究的方法”。除了学习技术,他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提供一切锻炼的机会”,他说:“出去要靠技术吃饭,有实力才能创造机遇。”
“当你碰到问题了,要是想办法解决问题那就是创新,要是想绕过去,那就无法创新。”他的语言很朴素,创新不只需要突破常规的思考,更需要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地干劲。
完成对岳建伟的采访,记者渐渐觉得这是一个有自己的目标并一直朝着目标努力的人,当记者问到他今后的工作安排,岳建伟说:“我没有太崇高的理想”,只要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对社会的发展有一点的实用价值”,就足够了。他的话语总是很真实,不浮夸、不做作,有的只是做科研的踏实和勤恳。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