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发布时间:2022-08-03

我国将新增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

 

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现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即将建成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基础上,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

大气本底站观测温室气体和大气臭氧等反应性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等数十个要素,其观测结果体现较大尺度大气,不直接受人为污染影响且是各要素混合均匀后的平均状况。

作为较早开展这项观测业务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建立了“1(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6(北京上甸子、黑龙江龙凤山、浙江临安、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共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形成国家级大气本底观测网络。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结合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的观测要求,中国气象局将在环渤海陆海气、黄淮农田生态、四川盆地环境、锡林郭勒草原、南海海气、敦煌沙漠陆面过程、青藏高原陆面与大气过程、东海海洋8个综合观测区,新增胶东半岛、黄淮、四川盆地、内蒙古、南海、敦煌、西藏、东海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

在这8个尚未开展大气本底观测的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内新建国家大气本底站,将实现每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至少有一个国家大气本底站的目标。这样的新增选址布局,由中国气象局依据中国气候观测系统(CCOS)实施方案布局要求,按照需求牵引、科学合理、着眼长远、统筹节约的原则展开。

 

“黎明星”首批业务产品正式对外发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615日对公众发布“风云三号E星(黎明星)”的系列地面应用系统产品。

此次发布是“风云三号E星”在轨业务运行后的首次产品发布,产品包括风场测量雷达海面风场产品、海冰监测产品、夜间灯光产品、大气产品、射出长波辐射产品、陆表温度产品、降水检测产品、太阳图像和空间天气环境等十余种。

据介绍,这些产品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风云卫星产品质量,有效支撑“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并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进一步增强我国气象卫星的综合观测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推动我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风云三号E星”于202175日成功发射,是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业务卫星,星上搭载了包括3台全新研制仪器在内的11种有效载荷,填补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晨昏时段的卫星资料观测空白。202261日,“风云三号E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转入业务试运行,“风云三号E星”与“风云三号C星”和“风云三号D星”实现三星组网,每6小时为数值预报模式提供一次完整覆盖全球的观测资料,有效提高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对完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提前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阶段性目标

 

国家卫健委610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与成效。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通过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10年前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也就是100个人里有25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前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

之所以10年来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指出,首先是我国加强顶层设计,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这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二是大力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多部门协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三是设立重大专项,如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设置了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四是大力开展健康城市、健康县区、健康细胞建设,为健康素养提升创造支持环境。五是大力提升健康科普能力,开展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六是倡导健康文化,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李长宁表示,居民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通过健康素养监测,可以了解有关工作的现状,反映相关工作的成效,特别是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已经提出,努力实现到2030年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30%的目标。

 

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完成

 

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完成,这一月球地质图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综合性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近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但还没有集成性高、显示度大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虽然国际探月活动方兴未艾,但是月球地质图研制却明显滞后。

201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编制完成了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中、英文版,并公开出版发行,但这一地质图仅仅涵盖了月球三十分之一的局部区域。

因此,中国科学家团队开展了1250万全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研制工作,对月球上的地质现象进行更全面细致的科学描绘。他们以中国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国际上其他月球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月表“地层”、形貌、成分、构造和地质时代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月球地质年表;建立了撞击坑物质、撞击盆地建造、岩石类型和构造类型的划分体系;制定了月球地质图编制的标准、流程、方法和图式图例。应用GIS平台,他们完成了世界第一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

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综合表达了月球地质和演化信息,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探测规划、着陆点选址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其他天体地质图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67日发布消息说,建于广东东莞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重要研究平台“中子辐照谱仪”,近日已通过验收,将为众多高科技领域和行业的产品研发与制造,提供先进的大气中子试验环境和大气中子测试与科研平台。

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是中国国内首台大气中子地面模拟加速测试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从2011年开始规划大气中子辐照谱仪并建设靶站内大气中子专用孔道。在广东省科技厅的资助下,大气中子辐照谱仪于2018年开始建设,于202242日成功出束,并开展束流谱仪联合调试、中子束流参数测量,以及辐照效应验证实验。

66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试验平台”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这一项目通过验收。验收专家认为,与世界同类设施相比,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的中子辐照谱仪,其中子性能更接近大气中子真实环境的能谱,具有中子通量高、通量调节范围宽、束斑尺寸大且调节灵活等特点;中子辐照谱仪项目组在宽能区脉冲中子辐射场测量、强辐照环境下中子束调控、高能中子屏蔽、大气中子辐照效应测试平台等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对中国国内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责编:李莉)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