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3
李明丽
生活中的选择行为无处不在,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在某时从A点到达B点”的出行行为,我们的脑海中都会思考如下的问题:采用哪种出行工具?几点出发?走哪条路?这条路会不会堵?天会不会下雨?……事实上,理解出行者在复杂交通系统中的选择行为是交通科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各种关键因素对出行者的影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高聘教授韩晓运用理论和实验方法开展研究,以期为改善交通出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感兴趣的研究
2012年9月,韩晓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经过两年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学院的浓厚学术氛围、导师的细心照顾和培养,让韩晓坚定了做研究的决心。
2014年,韩晓开启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师从王文旭教授和狄增如教授,此时,他开始接触博弈行为实验相关的研究,并逐渐把目光集中在了交通出行决策行为这个方向。他说:“如果能理解出行者在复杂交通系统中的选择行为,建立相关模型,再结合行为实验的方法,应该可以为交通出行问题提供不错的决策依据。”
3年后,博士毕业的韩晓进入北京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是高自友教授。“从学生转变为博士后之后,我感觉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博士几年的科研训练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2018年他主动申请交换博士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工作,师从交通领域的专家麦克·张(Michael Zhang)教授,以期更好地锻炼自己。出于对出行行为复杂性的极大兴趣,韩晓主要关注早通勤中的出行选择行为和模式选择中的协调行为,还借助经济学实验的方式通过设计实验室实验研究出行选择行为的机理性问题。“我们最近做了两个不错的研究工作,一个是研究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等因素对于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另一个是研究公交车和私家车的出行选择协调问题,希望对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性的建议。”韩晓谈起了自己最近的工作,眼睛里透出了自信的光芒。这些工作发表在交通领域权威期刊《运输研究B》(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和运营管理权威期刊《生产和运营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
期待更多的成果
2021年6月,32岁的韩晓从美国回到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任教,继续进行出行选择行为复杂性分析、建模和实验以及自动驾驶轨迹优化方面的研究。
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之一,韩晓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分析群体的出行选择行为、发现群体决策和选择的规律和底层机理,进而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相关的建议。“我们实验室的行为实验具有可控性强、激励机制明确、易于开展和实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对底层机理性问题进行研究。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很多因素在实验室中无法进行量化。”韩晓解释说,他们提供的实验证据后续可以借助实地实验的方式和有关政策部门进行合作,从而为政策的具体实施提供保障。
在韩晓的未来愿景里,找到科研、教学、家庭生活三者之间的平衡,同时在复杂性交通出行行为分析建模和实验方面继续产出优秀的研究成果,是他的短期目标,而长远的目标则是为我国的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自然也包括了教书育人。“受到多位导师的影响,我对待学生秉承自由包容的态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放大,尽我所能让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锻炼。”韩晓知道,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努力攀登科研的高峰是他永恒的目标,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责编:苏寒山)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