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9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董阳阳
岑 琛
西安的古意盎然,世人有口皆碑。“坐看六朝更替,承载时代翰墨”的碑林名胜更引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董阳阳流连忘返、频频到访。“闲暇时,我总爱研习一下书法和历史。惭愧的是我的书法拿不出手,不过我总想,如果没有从事电子对抗技术研究,我大概会选择文史类专业来学习。”诚如董阳阳所言,电子对抗技术是如今占据他生活绝大部分时间的关键词,也是他立志将终生为之奋斗的大目标。虽然与笔绘山河、墨书春秋的工作岗位有些无缘,但他手中却握有另一种可在我国新时代发展篇章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利器。以此作笔,在拥有红色血脉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他与电子战领域的同事们一起书写着崭新的篇章。
“我非常崇敬西电的历史沿革和军工背景,早在报考志愿时就被‘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结实干’的办学理念所吸引,因此心向往之。就专业情况而言,信息对抗专业与国防建设紧密相关,在全国高校中的开设情况不算广泛,而西电开设此专业的时间非常早,教学质量也常年在全国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多重考虑之下,我深觉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和专业。”董阳阳回忆道。为坚持自己所爱,他多年来始终保留着“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只有笃学奋行、保持上进,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这一理念在其后将董阳阳顺利带入了由我国电子对抗专业创建者之一杨绍全教授领导建设的电子信息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这里,他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科研视野,并遇到了对他影响深远的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电子战专家赵国庆教授。“从赵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从大处着眼,切勿过分拘泥于某个微小技术点’的思想方法论。”不过他的收获还远不止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他更深刻地感知到了流淌在自己甚至是每位西电学子体内的“红色血脉”,即为精进科学技术孜孜以求,为服务国防建设殚精竭虑,从而坚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路径——担起新一代电子对抗人的历史使命,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引领行业发展。
目前,董阳阳的研究方向是电子侦察技术中的雷达信号分选和行为认知及电磁频谱感知。“形象地说,环境中的雷达信号就像很多人一起说话,我们需要借助手段,把这些人的话分开(雷达信号分选),然后逐个分析声纹(雷达信号识别),继而锁定我们要找的那个人。电子侦察就相当于从讲相同语言的人群中找人,而现在‘更上一层楼’的电磁频谱感知技术则相当于从讲各种语言的人群中找人。”他解释道。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电子侦察和雷达辐射源是非合作的,并且现代战场中的雷达数量大、参数范围广、变化快,对其认知非常困难。
但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团队领导人董春曦教授的鼓励与指导下,董阳阳持续发力,终以电子侦察技术为主形成了一套雷达信号分析软件。通过这套软件可对数据中的雷达进行详尽的分析,且可以不断更新相关算法以适应新的环境。这对于和平时间收集电子情报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这一成果已在研究所、高校等各类单位得以落地应用,为推动我国电子侦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希望我国电子战领域未来能够达到‘出现即发现’的程度,实现高效快速截获分析,‘御敌于千里之外’。”这是董阳阳的终极科研目标。据他透露,目前团队正在开展针对先进体制雷达的侦察研究,有望突破高精度参数估计等技术。这部正在由无数青年书写的电子对抗之华章,仍未完待续。
(责编:关弋)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