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1
——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钟继新
张 闻 谢更好
每时每刻,我们的身体中都在进行着一场大战,而在这场战役中,免疫系统就像守护人体健康的“特种部队”,不仅能够清除体内的“异己”成分,还能避免伤害自身的组织和器官。
进入21世纪以来,基础免疫学引领了生物医学的发展,对现代临床医学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除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以外,对肿瘤免疫、感染免疫和神经免疫等的深入研究,使得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证明免疫异常参与了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使疾病治疗学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从学医到工作20多年来,钟继新辗转国内外求学、探索,在免疫引导的各类疾病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沉心科研、笃行不怠,回国4年的他立足以往的研究基础,又有了新的目标。如今,他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诊治中,希望能够通过不懈创新实践,加强免疫对炎症性疾病的调控研究,为风湿免疫病治疗打开新的窗口。
逐梦医学:十几载海内外探索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从小,钟继新对于医生这一职业,就有一种深深的崇拜。从那时起,他的心中就萌生出一种信念——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所学帮助更多人摆脱疾病的困扰。功夫不负有心人,钟继新最终于199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本科五年期间,钟继新对这一专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研究兴趣也愈加浓厚。本科毕业后,为了在相关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他决心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继续硕博连读。这一阶段,他师从我国知名的免疫学研究专家龚非力教授,在相关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科研实践。在导师的引导下,钟继新不仅接触到了更多免疫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也被他诲人不倦、兢兢业业的精神深深感染。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医学之路。
学海无涯,志存高远。由于在博士期间,钟继新曾在美国佐治亚医学院担任3年的助理研究员,接触到国外更广阔的免疫学前沿领域;博士毕业后,他决定漂洋过海,继续进行科研深造。在此后的2010—2019年,钟继新先后在佐治亚医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因为在研究领域的出色表现,他被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聘任为助理教授,被凯斯西储大学聘任为终身轨助理教授。
在国外12年的科研探索之旅,钟继新在科研方面不断创新开拓,特别是在脂肪组织的炎症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科研进展。通过在海外的多年攻关,他有了一项突破性发现:在人体的脂肪组织有一类共刺激分子,如DPP4、CD80、CD86等,能够起到调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这也为他研究肥胖等免疫调控与代谢性疾病打开了新的窗口,为他后续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致研:创新肥胖代谢疾病治疗
游子思归,科研报国。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得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在中国医疗行业和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时期,我想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其中,而不仅仅作为一个看客来见证国家的发展。”钟继新说。
在这一信念的驱使下,2019年钟继新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回到自己的母校,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展进一步科研工作。回国4年来,钟继新脚踏实地创新探索,基于之前在海外的科学研究基础,以及中国社会在肥胖相关肠道免疫性疾病的发展现状,他又有了新的科研进展。
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东亚人群中,体重指数每增加5,死亡危险就增加39%。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成人肥胖率持续增高。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代谢综合征是肥胖导致众多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33.9%左右,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而逐年上升,目前治疗上仍无突破性进展。而肠道免疫和菌群失衡是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发生机制至今仍不明确。
在前期研究中,钟继新发现:树突状细胞表达的DPP4在肥胖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中起关键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他于2022年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树突状细胞DPP4在肥胖相关肠道免疫/菌群失衡和代谢紊乱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立足这一研究项目,他和团队将进一步探讨DPP4在肥胖相关肠道菌群紊乱和代谢失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肥胖相关免疫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科研开拓:投身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
在科学研究的进程中,落地转化是其中的重要一步。作为医学领域的研究者,钟继新深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与应用,需要漫长的周期,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科研人员能够坐得住冷板凳,一步步推进科研成果落地。“对于病人来说,医药产品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而我们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首先就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有效性、安全性验证,其次再将临床应用延伸到人体进行小范围的人体代谢及毒理安全性验证,最后才会应用到患者身上。”钟继新说。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困难,但他和研究团队始终坚持不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正是靠着这样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钟继新在科研领域屡创佳绩,并相继获得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武汉市黄鹤英才等多项荣誉。一系列荣誉加身,给予钟继新更多的鞭策与鼓励,如今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过敏和临床免疫研究所副所长的他,结合自己以往的研究基础,将研究重点放在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诊治中,开展了全新的探索。
钟继新介绍,风湿类疾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据报道,目前我国风湿性疾病发病率约为30%。其中,部分风湿病(如痛风)发病率快速上升,由10年前的3%上升到目前的10%左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寿命要比正常人群少3~15年。风湿类疾病实际是一组以“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跟自身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将人体的免疫系统比作一个村庄,人体的免疫细胞就像村庄的“民兵”来保护村庄不受外来势力的入侵,而风湿类免疫性疾病的出现,则表明这些“民兵”出现了“叛变”,不仅对自身的组织器官发动了攻击,还降低了机体的免疫防御。
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生物制剂疗法,但整体而言效果不甚乐观。针对这一问题,钟继新和研究团队正在着力开发一种靶向治疗方法,意图区分人体免疫系统内的自身反应性细胞与正常细胞,以进行特异性的抑制与清除,进一步改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