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3
7月19日,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暨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王健伟主持发布会。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学院校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院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医学作为一个独特的、综合的、巨大的体系,是现代科技的主流和核心力量,关乎卫生事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民族复兴和人民健康福祉。发挥好科技评价在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引导构建符合国情的科技创新体制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对加快补齐科技强国建设在医学领域的短板至关重要。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为进一步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落实大会精神,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在医学领域加快研究、推动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随后,王辰在发布会上作题为《建立具有导向性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的报告,针对我国医学科技评价活动和结果使用泛化、评价指标异化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明其所用”“具其所依”“言其所限”,构建医学科技评价体系完整框架和逻辑闭环,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18年首次创立了医学科技评价的新概念与系统理论——中国医学科技量值(STEM),探索形成了符合医学科技发展规律、基于中国国情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系统化的专门医学科技评价体系,旨在以正确科技评价导引不同医学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行为。
会上同期发布了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总科技量值于2022年首次发布,一般以5年为一周期,侧重中长期科技发展的过程回溯,其并非5个年度科技量值的平均值,而是基于最新指标体系对跨越5个年度数据的重新测算,能更好反映医学院校和医院学科建设长期的真实水平及稳定的科技实力。年度科技量值与总科技量值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契合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特点,实现评价周期长短结合。
- 资讯
-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2月28日上午,《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原名《中国逻辑学家...
-
关于个别单位和个人冒用我社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的声明
近期,我社接到反映有个别单位及个人,未经我社授权冒用“《科学中...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