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以“健康底色”装点人民生活的“幸福成色”

    发布时间:2024-10-09

——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游民黎

郑 心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人类刚刚共同经历的抗疫大战中,“健康”二字的重要意义被不断刷新。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疾病防控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全社会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对于随着疫情席卷而来,开启独当一面科研生涯的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游民黎来说,更是如此。

  2019年,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求学多年的游民黎受母校“西迁精神”感召,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归来。经历了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的全过程,游民黎身为一名科研者深感责无旁贷,一直携手团队以争分夺秒的速度致力提升防控检测的能力。立足生物医学工程,结合分析化学、机械工程、微纳技术和医学等学科领域,遵循“临床问题—技术开发—临床应用”的学术思路,系统开展了微流控体外诊断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的交叉研究,给旧式医用检测设备灵敏度不足、检测时间长、集成化程度低等“卡脖子”问题以迎头痛击,将核酸检测金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更新了一代又一代。

  自从在高考志愿表上写下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本硕连读基地班的一刻起,游民黎的职业发展轨迹就与科研紧密相连。研究生阶段起,游民黎便开始在导师徐峰教授的领航下尝试生命科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徐峰教授也是西安交大系统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从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回来,带来了国际前沿技术与理论,我在保研之前有幸旁听过一次他们的组会,那种头脑风暴、灵魂碰撞的感觉使我非常震撼,于是我暗下决心,要成为与徐老师一样思维活跃的科研者。”这样的想法让游民黎勇于探索,在博士期间便接触到了为中国空间站研发PCR仪器的重大科研项目,令其至今难以忘怀。“从无到有”“高标准严要求”的攻关历程让游民黎一次性体会到了科研中既要敢为人先、甘坐冷板凳,又要能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的“科学家精神”。但即便如此,他持续奋进的拼搏心性也没有被消磨掉一丝一毫,因为这一课早在外婆的以身作则中被提前“解锁”了。

  在游民黎眼中,外婆一生勤劳善良、乐观奋进,在被迫辍学与土地为伴的几十年里,她既没有将自己囿于成绩优异的过往中自怨自艾,也从不避讳与他人谈起夺去单眼光明的那场眼疾。因此,面对偶尔产生的工作压力和实验失败带来的点滴愁苦,游民黎只把它们当作逐梦的必由之路。2020年,疫情的大规模暴发和外婆的离世,让游民黎一度陷入无尽的悲伤与迷茫之中。看到许多生命在疫情中逝去,游民黎推己及人,立志将至少两小时才能得出结果的核酸检测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为更多的人带去“早发现、早治疗”的光明和希望。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支持下,游民黎团队经过3年的探索和努力,结合人工智能与微流控芯片技术,成功开发了基于PMMA-纸基复合芯片的等离子体驱动光热超快多重PCR系统,并先后研制出第一代和第二代光热超快PCR仪。目前,光热超快PCR技术仍面临长链核酸的超快扩增难及检测灵敏度不足的挑战。未来,游民黎计划通过深入研究微流控芯片技术并构建PCR反应动力学模型,开发第三代光热超快数字化PCR仪,以克服现有技术瓶颈。

  今日,虽然新冠病毒掀起的巨浪已在全社会的共识共举下告一段落,但游民黎的研究却还在继续。作为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智慧诊断技术与设备方向副主任,他表示,预防监测其实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可有效提升民众的健康获得感,围绕重大慢性疾病精准诊断和长期监测的临床需求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人民生活的“幸福成色”还须不断被擦亮。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