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 洁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5-03-21
全国两会,科技成为备受关注的高频词。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中国科技领域在2025年乃至今后几年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新动能?围绕科技领域,委员们提出了哪些建议?两会期间,科技创新议题持续升温。
卢建军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当前,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生融合动力不足导致“不想转”,成果供给质量不高导致“不好转”,对接合作渠道不畅导致“不易转”,中间环节支撑不够导致“不会转”等。为此,卢建军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以创新联合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出台政策鼓励一流大学和龙头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完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考核内容,破除“唯论文”评价体系。三是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化转化服务体系。完善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四是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设技术经理人学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增设技术经理人专业职称,完善技术经理人培养、晋升和激励制度。
赵晓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央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业院所中央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进高效率创新协同、高水平创新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效贯通,全力以赴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更好履行科技创新使命担当。赵晓晨呼吁,从3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各方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发挥产学研用融合的主导作用。如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二是组建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持续提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如在绿色低碳冶金、高纯金属靶向提纯等领域布局一批底层“根技术”,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完善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享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曹鹏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随着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大模型技术正加速渗透千行百业,但算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曹鹏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异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案,聚焦大模型应用落地中的算力门槛、技术复杂性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从自主可控的异构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智能体创新应用、算力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破局,为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解决方案。曹鹏在提案中提出核心路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异构算力基础设施,通过统一调度多元算力资源,打破地域与架构壁垒,从而降低智算成本,让企业都“用得起”。为让算力从“稀缺资源”变为“普惠服务”,曹鹏提出“链主企业+云平台”的共享模式:链主企业和云平台开放智算配额,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智算服务,将紧跟时代的先进技术通过产品化、平台化,普惠化地对外开放,降低应用和部署门槛,打造开箱即用的产品服务,让更多企业和个人无差别地享受技术创新的红利,引导技术创新走出实验室和大公司的围墙,在产业场景发挥价值。
张云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如何在提升算力使用效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加快高端算力设施建设,突破“算力围城”,已成为我国AI产业发展的紧迫课题。对此,张云泉提出多项具体建议。第一,出台高端智算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建立智算中心分级准入标准,支持市场主体建设高端智算中心,新建智算中心必须通过大模型训练或推理能力评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批准建设。第二,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大模型领军企业。加强统筹布局,坚定不移培育“领跑者”,打造世界领先的开源开放主权级基础通用大模型。第三,建设国家级大算力集群,引入先进算力调度、分配、优化和管理技术,提高利用率。积极引导基于全精度、大算力、高互连国产芯片,构建新一代超智融合国家级算力中心。进一步突破数据中心边界,实现多中心、跨区域分布式计算,把中小算力中心算力融入到大计算资源池。在训练任务分配上下大功夫,使不同算力资源与不同阶段训练任务结合,产生更大经济价值。第四,设立“智算工具链产业基础再造”和“超智融合”专项研发基金,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开放共享的智算工具链和超智融合生态。
吴希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
我国不断发展低空智联网、基于5G的低空通信技术,为低空装备的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下一步,应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与科研机构、高校紧密协作攻克复杂环境自主飞行、智能集群作业等核心技术,实现未来海量飞行器无人/简单驾驶、智慧城市管控飞行。同时加快更高可靠性、功重比和效率的航空电能管控系统研发,实现满足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要求的电池革命性突破,实现未来社会经济价值的高效增长。吴希明还提出,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装备高密度、高频次、常态化运行的特性,对低空装备的适航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应加快构建分级分类适航标准体系,根据不同低空装备特性及运行风险等级,规范低空装备设计、制造、运行等全方位适航要求,加快完善无人机、eVTOL适航标准,并研究形成有人、无人融合飞行的运行标准。此外,还应加快健全覆盖主要作业区域、涵盖低空飞行全流程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站和管理系统建设,提供飞行计划统筹申报、飞行路径规划和优化、飞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做好低空装备的运营支撑。
周鸿祎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
- 资讯
-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2月28日上午,《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原名《中国逻辑学家...
-
关于个别单位和个人冒用我社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的声明
近期,我社接到反映有个别单位及个人,未经我社授权冒用“《科学中...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