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
  • 禚玉群:环保科研要啃“硬骨头”   禚玉群认为,国内的环保研究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如果要继续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就势必面临着很多挑战,要面对很多不熟悉的行业,往往需要啃“硬骨头... 科学中国人

  • 赵学强:勇做肿瘤免疫研究探路者   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的赵学强研究员所在团队联合华夏英泰(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T细胞受体/抗体复合物结构STAR-T,其疗效更优,副作用更小,能有效... 科学中国人

  • 无悔终身做火药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师门的文化传承。“老师王泽山告诉我们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对这个社会、对国家有贡献就算是不枉此生... 科学中国人

  • 怀精诚 念家国   “大医治国,中医治人,小医治病。”如何跳出自身局限,站在患者、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层面上去从医、从研,对匡铭及其团队来说,这是一名医者该有的家国情怀,... 科学中国人

  • 彩云之南 数信飞翔   “被列入‘双一流’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往后的发展任重道远。”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唐年胜如是总结“双一流”带来的影响。十余年来,他和所带领的... 科学中国人

  • 勤思敏于行 长歌向未来   在盛敏眼中,5G不是单纯某一个技术上的突破,而是一场从网络整体架构到资源管控等关键技术的全新变革。一旦5G技术全部融入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中... 科学中国人

  • 靶场上的热血人生   从大漠戈壁到汪洋大海,从西北边陲到东部沿海,凡永华担纲研制的飞行器几乎飞遍了我国的陆海空靶场。四年成功完成15次发射任务,凡永华带领团队把西北工业大... 科学中国人

  • 曾自强:创新需要不断突破“舒适区”   从数学学士到管理学博士,再到从事管理科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曾自强可以说一直在不断突破“舒适区”的创新之路上乘风破浪。说起最初选择数学专业,曾自... 科学中国人

  • 为铀而生   四十年来同一梦,汤彬为使我国甩掉“贫铀少铀”的帽子,一直在我国钻孔快速探铀的核勘查技术体系创立、大型/超大型铀矿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与铀资源增储、民用... 科学中国人

  • 积科研跬步 铸地学之魂   令人艳羡的科研成就背后,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苦与付出。用李培月的话来说,这些都是科研路上必须经历的,而这些经历自然也回馈了李培月无数鲜花与掌声。... 科学中国人

  • 陈万涛:用中国智慧向口腔癌肿宣战   陈万涛心中始终有这样的信念,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更是代表国内外口腔癌诊疗水平的团队,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好?是否可以把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高、再提高?他... 科学中国人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页次:13/42共461条

资讯